大陆集团CEO德根哈特:去年销售额达405亿欧元

2017-04-26 15:58:56 作者:李喆

  【太平洋汽车网 用车厂商要闻频道】主持人:各位媒体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第17届上海国际工业展览会大陆集团媒体沟通会。我叫陈葵,负责大陆集团中国区企业传播事务,在我的右手边这四位都是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兼CEO Dr. Elmar Degenhart先生、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及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睿凡博士 (Dr. Ralf Cramer) 、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及车身电子事业部总裁Helmut Matschi先生、 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及动力总成事业部总裁Jose Avila先生。

大陆集团CEO德根哈特:去年销售额达405亿欧元

  我们很期待今天早上跟各位媒体老师的互动,我们汽车行业围绕电气化、智能化和互联化大趋势在往前推进。大陆集团作为一家国际性领先科技公司,我们在几个关键领域如何致力以人为本的未来驾乘技术、智能出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在中国市场有哪些举措,包括未来有哪些计划?

     下面有请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兼CEO——德根哈特博士(Dr. Elmar Degenhart)给大家做演讲。

大陆集团CEO德根哈特:去年销售额达405亿欧元

  德根哈特博士(Dr. Elmar Degenhart):谢谢陈葵的介绍,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老师大家上午好,向所有大陆集团的同事们表示衷心的问候。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大陆集团的全年情况,同时也介绍一下今后工业将会经历的变革。回顾一下2016年业绩,在去年销售额达到405亿欧,增长3.4%。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10.8%,我们认为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特别作为汽车工业来说。我们预计2017年销售增长为6%, 销售额突破430亿欧元。

  全球汽车产量预计有1%的小幅增长,大约9400万辆,我们主要讲产量,乘用车加上轻型卡车。

     中国是怎样的情况呢?在中国员工总数已经超出了2.5万名,与此同时员工规模上来说中国是大陆集团第二大市场。在中国不断地注资,过去5年当中总投入达13亿欧元,而且创造新增了7000个工作岗位,在今后5年间会保持同等程度的投资。

     目前工厂情况,有6个新建或者扩建的项目,在中国有17个研发中心,这是我们在中国研发的重要基础。这些都是说明研发是公司立身之本,必须能够更好贴近客户,并且为他们带来新技术和产品。

     未来驾乘的大趋势:一. 清洁 二. 安全 三. 智能。大陆集团构建了遍及全世界的自动化驾驶研发网络,来自亚洲、欧洲、及北美的工程师们携手合作,融合各国对自动化驾驶的见解及技术优势,不断推进自动化驾驶技术的发展。

     清洁空气未来肯定走向电气化、电动化,今后5年或者10年当中怎样的情景?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的车辆10%将会是纯电动车,不再有任何内燃机。另外15%属于混合动力型车,比如有高压系统。除此以外,也会有低压系统混合动力车,比如48伏的技术。

     我们所需要的突破性技术是哪些?如果要实现电动化,并且使得它尽可能快普及,主要看电池。电池至少实现500公里的续航里程,并且电池的使用寿命至少20万公里,相当于一辆车的寿命。

     在快充方面必须能够在一杯咖啡功夫充满70%,这样要求必须通过无线感应方式实现。

大陆集团CEO德根哈特:去年销售额达405亿欧元

     另外,电池的成本。目前每千瓦时250欧元左右,今后这个成本必须大幅减少,必须在100欧元以下才行,能够在成本上使得电动车有竞争力。比如跟柴油车有相似的价格竞争力。

     总之,在这样的愿景当中,我们认为纯电动车会有巨大的销售前景,我们对此也充满了信心。

     另外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我们是希望能够在驾驶员辅助系统方面有更多发展,我们在这里要讲到雷达传感器,包括激光扫描雷达、摄像头等等产品。此外,我们还有很多环境模型,我们能够通过传感器的信号,知道车周边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我们不仅只是对200米以内情况有非常多的了解,对于车外几公里的情况也有了解,取决于通过其它车和云端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信息。

     互联性也是一个非常必须的解决方案,还有智能轮胎,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让我们知道车的轮胎温度,车的荷载及重量等非常重要的数据。

     还有非常重要一点,我们需要非常好的制动系统。此外,需要能够有非常好的计算平台,让我们能够进行自动化驾驶。所有这些都是业务的机会,怎么把它变成市场的机会,这张图可以看到现在驾驶员辅助系统,我们市场份额,基于雷达、激光雷达、传感器市场份额占到25%。2020年可能整个销售在这方面超过20亿欧元,这是我们公司未来最大的业务驱动力之一。还会有很多新的发展机会,相信2020年之后会有更多的发展。那个时候我们会有更多自动化驾驶,希望那个时候整个行业,特别对于大陆集团有更多空间。

     到2025年时候有了自动化驾驶技术,我们整个市场可能会高达900亿欧元,这些对我们都是非常好的增长机会。特别对于像我们系统服务提供来讲。

     为了更好支持客户发展,在全球设立了很多研发中心。包括欧洲、北美,以及在中国,还有在日本,都设立了我们的研发中心。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了驾驶员辅助系统和电气化,我们还有一个新的业务模式:驾乘服务。是在我们现有的成功业务模式之上的一个全新的服务。在我们硬件产品之上加入软件能力,来加强我们的功能。

     另一方面,驾乘服务。这一服务是在硬件产品的基础是加入软件,是全新的业务发展机会,也是全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我们又打造一个新的事业部门,在加州的硅谷,希望以此进一步发展这块业务给我们带来的机会。比如人工智能等技术、智能工厂技术,运用在我们自己工厂当中,包括自己供应链的网络当中,以此希望提升生产效率和有效性。

     我们非常兴奋、非常自豪,今天跟大家宣布我们与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所有的机会让我们坚信,大陆集团到2020年会实现销售额超过500亿欧元的水平。

     我想在未来三四年当中是非常实际的目标,这个过程中,中国也会对我们发展计划发挥非常大作用。去年中国也有非常好的增长,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继续不断去推进市场目标的实现。

     中国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未来的增长战略非常关键。我们非常高兴从今年6月1日开始底盘与安全事业部及动态控制系统业务单元中国区领导人汤恩先生将接任执行董事会成员康睿凡博士的工作成为中国区总裁,负责领导中国市场的发展。我们借此机会也要感谢康睿凡博士过去四年的杰出贡献。

     下面有请康睿凡博士做介绍。

   康睿凡博士:谢谢,我们25000名员工团队过去做得非常出色,感谢他们。首先非常欢迎媒体的朋友们,谢谢你们参加上海车展,非常高兴看到这么多同仁们,非常感谢大家对于大陆集团的关注,也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和三位董事会成员在中国跟大家见面,显示出中国市场重要性,也显示出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大力支持。说下中国情况,中国仍然是我们增长引擎,去年取得了两位数增长,我们预计2017年能够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大陆集团CEO德根哈特:去年销售额达405亿欧元

     今年一季度开头非常不错,去年我们销售超过50亿欧元,完全符合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2020年能够达到。我们在中国也有非常好的生产基地。有一点要跟大家强调,我们非常关注成本结构。2017年我们的员工人数超过2.5万。这张图让大家看到我们在中国整个员工团队过去10年有非常快发展,目前我们有2200多位研发工程师,希望在未来四五年时间中国工程师数量可以翻一倍。

     说到我们西部拓展策略,过去四年中已经在不断地打造更多新项目。我们在重庆建立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2018年第二季度会正式启用。在重庆我们目前也已经有很多工程师人员。

     此外说到我们工厂项目也是非常顺利,希望能够在非常重要的市场加强我们竞争力。

     我们的产品线让我们能以比市场更快的速度发展,例如我们的安全系统,新型轮胎以及贝内克-卡里科内饰材料等等。

     我们在2017年包括2018年在中国会有新建工厂或是一些工厂扩建项目,例如我们在3月份刚刚开业的合肥轮胎工厂三期项目,5月份华域大陆汽车制动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开业,还有天津工厂的扩建,明年开业的项目包括芜湖龙山工厂和康迪泰克青岛工厂(现在在建,明年第一季度启用)。

     对于我们来讲,会针对中国市场去打造解决方案。比如燃油消耗方面新的法规,还有排放新的法规。比如国六a 和国六b 法规,我们解决方案有48V系统以及电加热催化器。另外新一代的电机EMR3能够更好地实现电气化我们将在中国生产。说到互联性方面,我们的联网能量管理系统也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轻量化方式有很多解决方案,给大家展示了这个新材料,还有减振器支座,这些能够帮助我们减轻车的重量。而且与同等的铝压铸件相比重量可以减轻30%-55%。智能驾乘方面希望能为中国提供更多解决方案,比如一体式人机界面,我们有针对中国市场的集成式抬头显示器。我们有超过20年的车载通讯系统经验和历史,帮助全球2.8万辆车做到了互联。

     驾乘服务方面,已经提到了和联通之间的新合资企业,昨天刚刚对外宣布。Helmut Matschi会给大家做介绍。

     安全角度来说感知、规划、行动会带来更高安全性,也能带来更好舒适性。我们在2018年可以获得CNCAP五星以上评级。其中包括先进的雷达传感器,以及MK100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视频当中大家已经了解到自动话驾驶方面中国进行相关开发和部署,这次车展我们在中国首秀摄像头清洗系统,为全球自动化驾驶提供可靠的摄像头数据,提升道路的安全和驾驶的舒适性。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与中国和德国团队一起携手,为中国开发适用于中国市场产品,包括轮胎。

     我们已经在中国推出适合中国的国情几款轮胎产品:ComfortContact CC6和UltraContact UC6。在合肥新的投资是2.5亿欧元,今后在中国轮胎产能会大幅提升。

     借此机会要感谢我的所有同事们支持,由于个人原因今年夏天我会回到德国,我的两个儿子要开始上学了,所以我想有更多时间陪家人。借次机会感谢大家过去几年间与我并肩工作和并肩战斗,感谢所有媒体老师,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也想借此机会祝贺汤恩先生接过接力棒,让大陆集团在中国续写辉煌,获得更多成功!

     接下来有请Helmut Matschi先生。

  Helmut Matschi:讲到新的出行方式,确实市场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数字化和城市化,这样的趋势使得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并且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开始越来越流行。对于我们整体交通出行也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的车身电子部门来说愿景是始终在线。

     意味着我们从三个方向入手,使得未来出行更加智能、网联化。

     一,一体式人机交互。二,一体化互联。三,驾乘服务。三个方面可以使得汽车更加安全舒适。给大家介绍几个例子,车展上给大家重点展示的技术。

     一体式人机界面安全性和舒适性进一步提升,通过生物识别技术使得驾乘更加舒适。通常我们用无钥匙进入启动控制系统来实现车辆的进入和开启,辅以生物识别技术进出车辆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涉及车主身份识别和认证,而且涉及到防盗机制。

     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实现更高个性化,比如后视镜的角度,以及音乐、座椅调节、空调,甚至导航可以根据生物识别的结果进行定制化。

     同一辆车,哪怕有不同的司机,人就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设置。

     下面谈智能网联,这是我们新的联网多媒体娱乐系统,它能够提供基于云的服务,与手机无缝集成,非常直观的人机界面,使得驾驶人员始终在线,并且在安全前提下进行娱乐。

     交通灯信息、交通信息、天气预报,以及泊车相关信息和油价信息都可以集成这个系统当中。云识别和触摸屏,我们提供诸多方式。

     在车展上大家可以注意到DPCA两款车所使用的多媒体信息娱乐系统,是我们提供最新的多媒体信息娱乐系统。

     如果进一步深究智能网联与出行息息相关,这在中国有用武之地。我们可以通过称之为vAnalytics平台挖掘新的机会,使得车辆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互联。主机厂与车主、4S店、第三方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互,其中可以创造出全新的服务,使得车辆全生命周期价值进一步放大,使得车辆状态更好。介绍一下这个服务,为车队提供服务,使得车辆共享更加方便,路线规划和车辆的诊断这些信息可以快速获得。

     昨天我们宣布与中国的合作,在座有几位媒体朋友参加了我们的典礼,将以合资企业形式推进与联通合作,主要在服务上实现突破。特别是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研发,使得中国的智能互联实现突破。

  我们合资伙伴是中国联通全资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签署了合资合同,而我们的合作最终聚焦于ITS智能交通技术,满足中国的市场的需求。车辆数据服务应用,以及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整合解决方案,我们会通过合资企业去开展。通过与联通智能网联合作,双方将结合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可以使得未来数字化出行更加方便和舒适。

  下面有请José Avila先生。

  José Avila:谢谢,我想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背景介绍。我们的使命是帮助主机厂客户满足最新的法规,甚至是今后的更为严格的法规。中国2020年实现国六a ,2022年实现国六B,这些法规甚至比欧洲都要更为严格。

     对于内燃机车型主机厂来说,必须尽快实现技术突破。意味着以后将有更多的传感器和更为复杂的系统,我们拥有这方面的专长帮助主机厂客户实现未来要求。

     从每百公里5升油耗的要求到2025年的 4升要求,要求有深度电动化,这就涉及到48伏和插电式动力以及高压系统,这些综合在一起使得满足法规的要求。

     刚才我们董事长介绍2025年全球新的车当中会有10%纯电动车,额外会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讲到电动化部分属于高压,部分属于低压。我们的第三代电驱系统是重要技术,与48伏结合会有更好发展。

     介绍一下电动化技术,这些产品上积累了多年技术都有发展,通过验证得到主机厂认可。12伏或12伏双电池一直到48伏,我们第一个实现48伏量产的厂商,在欧洲为雷诺配套BSG,48伏首次实现量产,我们在中国很快实现48伏系统的国产。

     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必须要不断扩大投资,要确保产品线足够宽,使得我们产品阵容更大,使主机厂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里谈到48伏也会带来其他变化,比如空调所使用的动力必须实现电动。

     除此之外电机功率必须大幅提高,我们可以提供各种配置,而且高功率的电子器件可以提供全方位产品,供客户可以轻松的匹配。

     在感应式无线充电上正在密集研发,我们认为对于每一辆纯电动车或者新能源车来说,它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传动系统或者新的传动系统有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大陆集团既有现实的技术,同时可以面向未来为客户提供新的选择。中国2020年或者2022年国六a和国六b 对中国主机厂带来深远影响。必须确保主机厂客户及时达成法规要求,同时帮助他们更为前瞻性去落实自己的路线图。

     我们要在研发方面进行更进一步投资,包括中国有更多投资,从而确保能够帮助我们客户去应对挑战,来抓住更多的发展机会。

     谢谢大家,下面是我们的媒体问答时间。

  主持人:感谢四位给大家信息的分享,那下面就直接进入媒体的提问环节。

   《汽车纵横》曹晓昂:我是汽车纵横的,我想问康博士,前两天知道康博士将要离开中国市场。我想问康博士对这几年有没有总结,对未来有什么样的预期,谢谢您。

  康睿凡:谢谢您的问题,可能需要半天或更多得时间才能表达出我将要回到欧洲的感受。过去四年在中国有很多不同的经历,不管你去哪,客户或者交的朋友,我们各位亲爱的媒体朋友们,我的同事们,都对我表现出了热烈的欢迎,非常感谢。

  对于大部分外国人来说,学习中文是非常大的挑战。我的中文说得不太好,基本上不太会讲。除了我的职业生活非常丰富多彩,自己私人的生活也是非常的丰富多彩,这个市场发展速度这么快,我们有这么多新技术,全球各地的技术迅速带到中国市场当中。与此同时,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又做越来越多的自主技术研发。互联网行业发展非常快,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这是中国这个市场给我带来最棒的体验。

     说到未来预期,个人感觉未来是全球最大的电子驾乘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在改变,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靠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中国现在可能不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但是未来仅从规模来讲也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最后一点,说到自动化驾驶,中国跟进速度非常快。可能没有达到领导者的位置,现在欧洲日本和美国是领导者,我觉得中国跟进速度非常快,我对中国很有信心。

  《汽车观察》王兰:我想问关于无人驾驶的问题。通过最近几年中国发展在无人驾驶外部环境,对您来说有哪些改变比较大的地方。内部环境想问大陆集团在无人驾驶方面,自己最明显的优势是什么?

  康睿凡:我先回答第一部分问题,请我们的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兼CEO 德根哈特博士(Dr. Elmar Degenhart)解释一下全球在无人驾驶方面竞争的优势。

  说到在中国的情况,2013年做过一个调查报告,中国消费者和中国车主对技术非常开放,有65%的人对无人驾驶的技术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也非常期待着有这方面新技术让市场进一步去推进。

  德根哈特博士(Dr. Elmar Degenhart):其实很简单,我们做得更好、更快,说到底靠传感器技术,如果不知道整个周边环境发生了什么问题,让这个车自己驾驶可能不够安全。

     大陆集团在雷达传感器方面做了非常多工作,包括摄像头的技术等等,我们觉得很有竞争优势。2020年左右激光技术会进行进一步的扩大化生产。我们需要有系统集成能力,否则不可能把传感器和其它技术进行整合,提供一整套的架构,包括电子的系统架构,以及包括背后的不同功能,也就是软件所支撑的这些功能。

     我们大概2.3万名-2.4万名工程师中一半有软件技术背景,未来相信会不断增加。当然只有集成能力和传感器不够,要让车能够自动驾驶,前面也说了需要有很强互联性。如果没有办法车与车之间进行互联,或者车和后端云技术互联,从其他来源或者其他车获得信息和信号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如果去分析这些大的系统提供商,他们不仅财力雄厚,技术实力也很强,并且能够覆盖各个不同的产品领域。如果比较这些不同的公司,可能只有三四家有这样的实力。

     对于我们也有这样的目标,前面分享了驾驶员辅助方面市场份额。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技术变成自动化的驾驶技术,我想未来10年能够做成这件事情将会有非常美好的明天。

  Bloomberg:能否更新一下大陆集团动力总成的事业部最新情况,并分享第一季度的业务情况。

  德根哈特博士(Dr. Elmar Degenhart):现在是季度末,我们无法分享数据,近期开完股东大会后会分享最新信息。不过,可以告诉大家今年2017年开头非常顺利,说到动力总成问题,现在在强调有效性效率性,同样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跟大家分享。

  《车云网》王珺:去年大陆集团在中国测试自动化驾驶技术,目前的测试进展怎么样?当时有提到自己建立测试基地,现在有没有在规划中?前几天博世宣布了和中国几家图商合作,大陆集团有没有计划与图商进行合作?

  康睿凡:说到自动化驾驶问题,我们去年开始做测试,觉得测试必须在各个不同本土市场去做。具体道路环境和高架道路等等情况与德国非常不一样,目前政府规定不能在公共道路上进行自动化驾驶,需要媒体朋友们支持号召政府推进这一进程。我们需要在中国的公共道路上面进行自动化汽车的驾驶,才能让我们对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有更好的了解。在德国和美国是可以进行这样的测试,我们在上海很快会有一个可以进行测试的试车场。

     另外一个问题,与图商之间合作。市场上有很多不同公司,不同地图会进入不同车应用当中,我们保持开放的态度。我们对于合作采取开放态度,不只是和一家公司合作。

  《汽车制动网》周应军: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研究。在未来最终市场只有一两种标准能够统一智能驾驶和智能交通。是否大家觉得有些重复投资和过度重复技术研究。大陆集团有没有在未来竞争当中,自己的优势有哪些,包括汽车零部件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范围内。

  Helmut Matschi先生:这就是非常有意思的领域,未来将是多种技术共存的局面,而且必须要通过协作的方式才能达成未来。比如讲到自动驾驶,确实涉及到标准的问题。现在标准也在渐渐形成,以及像电汽架构本身发生着变化,正在往共同的方向发展。电汽架构必须能与车外世界实现信息互动,因此今后这个方面变化将会非常之快,变化非常之大。我们的优势主要是集成,不管哪种解决方案或标准,最终都必须要实现集成,能够集成到汽车当中。不管是传感器,还是执行器,集成工作是极为关键的工作,这才能达到更加高的安全性。

     基础设施方面,我们与联通已经实现了合作,联通是中国三大运营商之一,这使得我们在智能交通方面有得力的伙伴,也使得我们能够在智能驾驶辅助技术之上,有联通这些技术支撑,最终实现自动驾驶。

     一,自己的研发能力。二,合作伙伴的能力,通过合作方式使得自动驾驶未来有更大竞争力。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李喆 主编

    男,开超跑,本田GK5义务导购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