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控制汽车行驶间距?

2023-03-15 18:37:13 作者:lizhu
如何正确控制汽车行驶间距?

1)利用加速踏板控制车速。踩下加速踏板汽车加速,抬起加速踏板汽车减速。2)利用变速器控制车速。变速器处于高速挡车速快,处于低速挡车速慢。3)利用发动机牵阻作用控制车速。当加速踏板全部抬起,发动机以怠速运转时,转速较慢,从而使驱动车轮减速。4)利用离合器半联动控制车速。

OUTION职业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公路上车流不断。汽车在行驶中,车与车之间应保持多大的距离,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安全行车的问题。因此,讨论汽车的行驶间距的控制,尤其是对于车队行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前后间距的控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前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不具备超车条件或不准备超越前车的情况下)。一旦前面的车发现情况而采取紧急制动时,后车能及早发现前车制动信号而有充裕的时间实施制动,不致发生前后车相撞的事故。所谓保持一定的行驶间距,实际上就是为后车留有一定的制动距离,而且前后间距必须大于后车的制动距离。因此,讨论前后间距就是讨论制动距离的问题。

下图是驾驶员接受到制动信号以后一直到制动停车期间,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驾驶员在0时刻接收到制动信号,经过t11时间才意识到应紧急制动,又经过t12时间才将脚从油门踏板移到制动踏板上。这段时间t1=t11+t12,称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主要看驾驶员反应的敏捷程度,一般为0.3~1s。如果驾驶员在酒后或精力分散时,则这段时间显著增加。在这段时间内车速没有发生变化。

当驾驶员迅速踩下制动踏板后,由于制动装置各部分的间隙和传力介质(气或油)动作的迟滞以及蹄片回位弹簧的作用,使得蹄片与制动鼓要经过t21的时间才能产生摩擦,使地面出现制动力。

然后又经过t22的时间,制动力才增至某一最大稳定值,这段时间t2=t21+t22称为制动系统协调时间,其大小与汽车制动装置本身有关。一般液压制动t2=0.2~0.25s,气压制动t2=0.6~1.5s,从t22时间车速开始下降。

汽车又经过时间t3才完全停下来,这段时间称为持续制动时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驾驶员发现制动信号开始直至制动力达到某一最大值之前,大约需要2~5s的时间(气压制动取上限)。如果用S表示前后车辆之间的间距,用V表示车速,则应满足S≥2.5V。

前后车保持间距S,以相同的车速V同方向行驶。

当前车紧急制动时,后车看到前车制动信号灯后也采取制动,由于后车驾驶员在实施制动过程中需经过2.5s后才能使制动力达到某一最大值,如果前后间距不足,就发生撞击。

实际上,前车在紧急制动灯光亮后,由于惯性原因,还要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因此,只要后车行驶间距大于或等于后车在2.5s时间内以车速V行驶的距离,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可把时间段定为3s,使前后间距加大些。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热门文章
    TOP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