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钇为3预售发布会媒体专访

2023-05-26 11:45:48 作者:kanghongrui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江淮钇为3开启了预售,我们也借此机会对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鹏、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新能源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夏顺礼以及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公司新能源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汪光玉进行采访。采访内容如下:

媒体:我想问一下,江淮钇为对于江汽集团有什么战略意义?这个问题想提给张鹏总。

张鹏:我先说下,江淮汽车跟别的中国汽车企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江淮汽车,拥有全系列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品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我觉得这点是比较重要的。而在全系列商用车和乘用车中,不仅有燃油车,还有混动和纯电产品。我认为,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钇为这个子品牌对我们的转型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电动车,更是一个智能化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打造智能、安全、舒适、颜值高的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年轻人,提供最好的技术,带来最好的产品,创造美好的人车生活,带来愉悦体验。这也是我们迈入一个新时代的标志。

 

媒体:因为江淮钇为对于江汽集团来讲,是对新能源的重新出发,这和之前的核心有什么不一样?另外一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钇为3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支撑——DI平台,它的核心优势和不同是什么?

李明:江淮汽车做新能源乘用车,在业内是比较早的。据我们对新能源这么多年的市场理解,上半场,大家可能更多的专注于电动,下半场,更多在智能化。我们也感受到,江淮汽车在产品上,运用了更多智能技术,带给市场、用户更多智能化的技术、产品体验。在上海车展期间,江淮新能源车不仅引起国内媒体和用户关注,甚至国外的很多主机厂,也来到展台,对我们中国品牌的新能源发展非常关注。我们认为,未来,智能化在乘用车转型阶段中属于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一块。所以,今年4月份,我们发布了江淮乘用车全新钇为品牌,提出了无智能不造车”。今天的发布会,对智能化这块也做了介绍,但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太多,我们的智能化已经达到了L2.5级水平。车辆行驶在高速路,我们完全拥有媲美30万以上车型的自动驾驶技术,而且江淮QX,也已经承担了政府的一个智能化科研项目。我们认为,智能化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当然,江淮汽车在智能化上的布局也是比较早的。夏总也特别讲,我们在中科创达的一些智能坐舱、智能架构,智能坐舱,智能服务,智能驾驶方面,也有很多布局,甚至包括商用车品类,这也是我们未来一个优势。

 

夏顺礼:十七年对电动化技术积累和智能化产业布局,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和无限的价值。我认为,DI平台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已经懂得了什么技术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什么技术可以超前做。如果技术不够成熟,你就去做,会付出无限的代价。所以我认为,目前,新能源市场最大的技术是安全,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敢大规模化。而且江汽集团还有一帮长期专注于这方面的人才,他们也是江汽集团研发新能源17年来最核心的成员,他们的经验和积累,就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媒体:我想请问一下汪总,钇为3这款车,对于钇为这个子品牌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您刚才提到了,在 A级车市场,买车的人变了,卖车的人也需要变,我想请问您,我们在营销方面,要做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举措在A级车上来取得成功?

汪光玉:大家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前几年的发展是两头大,中间小。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用户而言,A级车市场是最大规模市场。新能源汽车不同于燃油车,目前主体还是在市区,无论代步还是运营,新能源车是在快速增多的。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思考,造一辆什么车,能够符合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求,我们也做了大量市场调研,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A级车。过去A级车,但动力前舱占用空间大;现在,通过对前舱非常精致的设计,实现了乘坐空间非常大。夏总刚才也讲了,江淮钇为是用新标准重新定义A级车。DI平台是我们国内外合作的一个成果,八大超强技术非常好。说到卖车,一个是传统商圈,也是人群要进的入商超或者是城市综合体。我们在商场有快闪店或者类似商超展的形式进行曝光;第二,线上,现在应该说60%以上的线索来自线上,虽然它成交率可能不如线下,但是线索来源是非常大的。针对意向,我们有非常重要的一个试驾体验,经销商会专门设置一个试驾线路,让用户购车前能充分体验产品。钇为3作为DI平台首款车,将承载着江汽集团在十四五阶段,全面落实用户思维和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谢谢。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咱们今年发了新的乘用车品牌,江淮品牌体系更加丰富了。钇为和以前这些品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还是以后就以钇为为核心了?另外今天也听到了钇为开发一个空调,想问我们的技术生态,还有没有一些别的合作伙伴?有什么新的领域?这几年,大家知道,江淮也宣布了和华为有合作,就这些合作,有没有体现在钇为这个品牌上?还是说以后会有?

李明:4月份,我们发布了江淮全新品牌LOGO。一方面,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品牌想要长久,核心还是产品。因为刚才讲到智能化,我就不重复了。基于对乘用车市场的多年探索,从和悦瑞风思皓,到今天的钇为,我们的确有了很多收获。我们LOGO回归江淮统一的JAC,也进行了艺术化设计。但一个企业,不仅仅让大家看到LOGO多么漂亮,最核心的还是产品,我们希望通过产品,吸引用户,给客户带来更好体验、更高性价比,从而打造自身竞争力。智能方面,除了自己自研外,一定还要有合作伙伴。多年来,我们与大众、蔚来、华为、科大讯飞、地平线等企业合作,包括今天的美的空调,这些优质合作伙伴,可以在我们整个的生态链过程当中,为产品赋能。基于华为、科大讯飞的技术,用户在驾驶我们的产品时,使用感受非常丝滑,体验很好。当然了,随着下一步发展,我们还在持续扩充高科技朋友圈,一起为产品赋能。

 

媒体:我想问一下夏总,江淮钇为这个新平台,今天推出了首款车的预售。未来在这个品牌下,还有哪些其他的产品规划?这两年,增程和插混市场,涨得也比较快,之前的江淮基本还是围绕纯电,后面会不会有一些增程或者插混的产品?

夏顺礼:DI平台目前的规划,是让油车占主流的A级车这个最大规模市场,全面电动化。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了希望,经过高速发展,在相同体积和重量前提下,我们这个电芯,将可以带来800公里到1千公里以上的续航表现。另外,它的充电速度,基本上可以翻倍。在充电速度提高后,我们高速公路的快充设备建设也跟上来,这也是江汽集团目前的主攻方向。

 

媒体:江淮钇为后面的一些产品规划能透露下吗?

夏顺礼:未来5年,江淮钇为将基于DI平台,面向纯电A级车市场,打造4款重磅产品。首款就是钇为3,第二款是只纯电A级SUV,另外还会做智能纯电轿跑,可达800公里续航,这都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我问一下汪总,今天发布会的时候,听车主说,杭州店已经到车了,我想问一下,是所有的店都到了,还是过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的话,交付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第二个问题,想问一下,因为我们只看了这个车,我们还没有试过,会不会给一些媒体试驾?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张总,在未来这段时间,江汽集团在海外有什么能跟我们分享的?

汪光玉:钇为3在上海车展亮相至今,陆续有展车到店,到店率约80%。首批车主要还是做静态展示。6月,所有车辆将陆续到店。通过这段时间,我们锚定了上万个意向订单,上市即要实现交付。我们工厂端,也在紧锣密鼓的制造当中,应该很快会到店交付。非常感谢媒体朋友感兴趣,前几天我们组织媒体朋友进行了静态评测,后面我们也会组织媒体朋友们动态试驾。

张鹏:江淮汽车从从90年代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深耕许多年,我认为在海外成功有几个比较重要的要素。第一,产品力。产品力是基础,所以我们江淮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叫商乘并举,既做商用车,又做乘用车;油电并进,既做燃油车又做电动车。但这个策略还有所不一样。商用车,是坚持做大做强,我们高端轻卡,连续十多年,都是出口第一。目前,我们不仅有燃油车,还有电动商用车。乘用车,做精做优。现在小型SUVMPV车型都是江淮特色产品。江淮汽车主要出口国家为意大利、德国、挪威、墨西哥、巴西、智利、厄瓜多尔等地,这些产品,都是直接交付给终端用户。第二,营销力。一方面深耕传统市场,像南美、中东等;一方面加大开发新兴市场,像北非、南非等。未来,江淮汽还会面向欧洲、澳洲这些中高端市场,我们以一流产品,一流技术,突破一流市场和一流客户,市场布局不断向上走。第三,我们不但有丰富产品,营销渠道,还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我们不仅是通过产品对外销售,还可以通过技术输出,通过品牌输出,在国外实现本地化产销。实际上,江淮汽车出口的产品,60%是在国外进行组装的。所以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对我们还没有存在实际性的障碍。最后,品牌力。随着产品力、营销力各方面的提升,现在我们品牌溢价在不断提高。我们评价江淮成功的两个标志,一个是在当地市场占有率,第二个是我们的产品溢价能力。刚开始做出口,我们的产品,是欧美日韩价格的60%、70%。现在在很多市场,我们的传统燃油车已经接近了他们的90%。另外,我们还突破了一些欧美日韩没有进军的电动车市场,就是人无我有,谢谢大家。

 

媒体:因为我们最近在海外做大量的工作,在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好的产品出口,而且占比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临的是一个品牌力认知的问题,怎么样能够更好的提高?我指的不仅仅是江淮,就是站在中国品牌的这个位置来讲,您觉得给我们什么样的一个建议?大家怎么样在海外做类似这样的动作?包括像今天您开这样一个预售会,能把一些外宾,一些外国媒体请来,还是不多见的。我想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张鹏:我觉得,一个好的品牌,首先要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求,但是一个优秀的品牌,还要满足用户的情感性需求。疫情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强与全球用户的直联,让他们不仅在线下,能够感知我们的产品魅力,还能不断了解中国汽车文化、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为全球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实际上,用户如果得到很好的体验,就会培养出品牌忠诚度。另外,他还会将这个品牌当做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断推广、不断传播。所以,一个用户性企业,才能打造一个用户性品牌。才有持久的魅力。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咱们对于钇为3的销量和市场表现有什么样的预期?我们知道,其实开年以来,市场非常卷,很多车企定价格也是“杀疯了”,咱们对于规模和利润这块的关系是如何考量的?

汪光玉:钇为3作为DI平台首款车,我们确实寄予厚望。作为一款A级车,我们的基本目标是达到月销万台。当然,今年汽车的确比较卷,有很多变化,我们积极面对。刚才,夏总讲了很多钇为3的硬核技术和贴心配置,所以我们也希望把价格定的好一些。同时我们还是希望带给用户更多实在,所以,我们讲规模和效益都重要。当下来讲,我们的基本考虑就是把这款车的规模做大。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问夏总的,另外一个问题问汪总。江淮钇为作为江淮汽车的新能源品牌,江淮集团,会给它做怎么样的背书?看到很多品牌没有做很好的背书,以至于最后没有让用户对这个品牌产生新的认知和感想,我们会怎么做?第二个问题问汪总,作为一个新能源品牌来说,其实往往是一个集团类品牌,品牌向上和品牌更新的一个机会。作为我们来说的话,我们在营销,甚至在整个布局,在对用户层面的服务上,我们会做怎样的一个新的动作,让大家认为这个品牌真的是焕新了,更新了?

夏顺礼:江淮钇为,一定会利用江汽集团资源的。资源方面,我们在合作成立新公司以后,也会跟集团进行紧密合作,会有相关管理机构或组织进行协调。第二,我们将会在管理上,导入更多新的人才,新的理念,全面优化竞争机制。我相信,这两方面结合好,就会发展好。

汪光玉:新能源汽车发展到这个阶段,无论是对公对私,还是对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市场,我们都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我们理解的电动车上半场,仍然是以电动化为基础。电动化上,消费者买车,颜值、续航仍是关注重点。钇为3满足用户需求,自亮相发布以来,从外观到内部布局,都颇受期待。市场层面,我们在巩固二三四线市场的基础上,以新品牌新产品,进军一线市场,同时还在巩固渠道体系的同时,积极招商,拥有更多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我们会在产品上市推广过程中,陆续开展一些跨界合作等活动。

 

太平洋汽车网:提问一下我们的夏总,咱们的蜂窝电池有哪些核心的技术?方便透露一下吗?或者跟其他家相比,我们特色在哪里?

夏顺礼:2010年开始,我们就在寻找产业化级的电池安全方案,技术固化三个发展阶段,四代技术进化,15万辆车长期使用实证,我们终于找到了系统级电池包热失控解决方案,也就是“0热扩散蜂窝电池”。蜂窝电池基于圆柱电芯的仿生学设计,每一颗圆柱电芯都像蜜蜂被蜂窝保护一样。而且圆柱电芯界面更稳定,安全更易控,非常适用于长续航电动车。它有三大核心技术,一是热隔绝,为每个电芯构建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当一个电芯爆炸,该空间能有效抑制爆炸电芯对邻域电芯的热辐射;二是电隔离,应用多项绝缘防护技术,杜绝电芯爆炸喷出物引发的外短路;三是热电解耦,热能释放在一端,电连接在另一端,热电互不影响。三大核心技术确保一颗电芯爆炸,电池包不失火,整车不自燃,更好的保护电池安全。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想问夏总,就是咱们进入新能源汽车下半场之后,咱们江淮,怎么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个问题,想问一下张总,在出口这块,您在前面也提到了,今年咱们出口的两块,单纯的是指新能源乘用汽车吗?然后钇为3,何时会启动海外的投放?还有就是说,现在车企在海外都开始在想要本土化建厂,您刚刚也提到了,咱们有60%的车辆在海外是组装的,咱们是否会在后期本地建厂?

夏顺礼:其实乘用车,我认为最大问题,就是对未来市场,是否有开场券。江淮钇为坚持产品力的迭代研发、持续进化,积累了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的产品平台,突破六项关键核心技术,以超越期待的产品力,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重新确立高质量市场标准。江淮钇为坚持品牌价值的持续进化,将以“创造绿色、愉悦的智能出行”为愿景,全面聚焦用户价值,以新能源智慧汽车,推动技术转型、品质提升。

张鹏:我们在国际市场已经深耕多年,目前产品已经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已建立19家海外KD工厂;拥有3000余家销售网点及27大智能制造基地。一直以来,江淮汽车的高端轻卡出口都是中国第一,已经向全球近40家500强用户提供超过2000台的电动轻卡,去年我们出口的轻卡占比接近25%。今年江淮汽车的出口目标是25万辆。第二个问题,之所以有60%的车辆在海外组装,是因为要适应本地化要求。例如整车出口,不配油或者征收较高关税,都会增加成本。为什么能够在当地进行组装?因为我们有品牌,还有核心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都是自己的。但是在这些市场上,到底是我投资建厂,还是通过技术输出,技术许可,利用当地的一些富余的产能?实际上,我们是相对比较灵活的。我们更多的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把当地的一些富余产能,利用我的技术、品牌激活,这是非常重要的。

 

媒体:想问一下汪总,江淮钇为无论商标还是名字,都和江汽集团有很大的关系。江汽集团商用车买的非常好,用户的商用印象会深一些,会不会对智能化、新能源化车,带来一些不太好的影响?

汪光玉:这个问题,我们也研究过、讨论过。像我们与大众合作,用大众的标,虽然中间也发生了很多次的变化,但内核依旧是江淮汽车。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选择,江汽集团在国内外也有千万级用户,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资源。对于品牌而言,一方面是变数,另一方面是选择。乘用车和乘用车,表达内涵与发展路径是不一样的,所以,怎么把它经营好,才是最重要的。

 

媒体:我们有注意到,现在主机厂都会把它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推到资本市场,我想问一下,这块我们有什么?

李明:其实,我们今天讲的这个钇威汽车科技公司,就是江淮汽车和地方政府,战略投资人,以及管理团队,共同设立的一个科技公司,也是一个混改公司。目前注册资本大概10个亿,成立专属于新能源乘用车的江淮钇为,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会根据公司发展,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的市场开拓;一方面,引入更多成熟人才,进行研发团队拓展。因为江淮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我们想通过钇威汽车科技公司自身的发展,走向资本市场。(图/文/摄:太平洋汽车 康洪瑞)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热门文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