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奇瑞汽车:坚定品牌向上,把星途品牌打造成真正的高端

2023-12-27 18:57:28 作者:陈启贞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12月20日,奇瑞星途 ES正式上市,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2.58-33.98万元。作为后来者,没点硬实力肯定不行。星纪元 ES的亮点非常多,比如全系标配CDC+空气悬架、采用800V高压平台、最长纯电续航905km、零百加速3.7秒等,强势进入目前竞争异常激烈的20-30万级新能源轿车市场。

  发布会后,太平洋汽车受邀参加了专访沟通会,受访人有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星途营销中心总经理 黄招根;星途营销中心执行副总经理 金新;星途营销中心副总经理 范星。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星途营销中心总经理 黄招根


星途营销中心执行副总经理 金新


星途营销中心副总经理 范星

  沟通会上,关于星途星纪元的产品布局、未来市场表现预测、补能规划、营销策略、品牌高端化等方面,三位领导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看法。下面基于专访内容进行梳理如下:

 
星纪元品牌的产品布局是怎样的?对于星纪元ES的销量预期是多少?

  目前纯电20-30万的轿车市场上,这个市场里竞争是比较激烈的,除了头部车型,其他的车型基本上在5千左右,差一点的也就是1千台甚至几百台。对于星纪元来说,进入还没有形成垄断的市场,就一定还有机会。明年销量预估要进入前5名,争取前3

  在产品方面,除了刚上市的星纪元ES外,还有一台SUV车型,即星纪元ET,计划明年的1季度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星纪元ET除了纯电外,还会有增程版本,用户受众更广。星纪元双子星拳头产品,都是面向主流大众市场,轿车、SUV同时发力,这两款车型是明年整个星纪元销量担当。

  另外,奇瑞集团全球化方面非常好,也是代表中国品牌出口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星纪元ES,包括ET,都是按照全球车标准打造的,而且海外市场对于高端新能源的需求量也很大。明年要借助奇瑞集团海外的布局,进军全球非常重要的市场-欧盟市场,这样国内+海外市场的话,明年星纪元的销量是非常乐观的。

 
星纪元ES和智界S7差异化在哪?如何看待明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智界整个品牌也是奇瑞旗下,奇瑞集团公布的最新11月销量,是把智界放在里面发布的,智界S7在今年年底和星途的星纪元一起来冲击高端品牌,进军高端新能源的市场。对奇瑞来说,就是一门双杰。

  智界S7产品是非常优秀的,主导还是智能和性能这两个维度,更多是打运动加上鸿蒙的座舱和华为的智驾。星途星纪元更多是主打舒适,我们全系标配了空气悬架和CDC,搭载云台底盘。另外在座舱也有AI大模型加持,语音交互方面和科大讯飞合作,底层大模型是我们自己自研的,智能座舱和舒适性是星纪元ES的优势。

  对于明年整个市场,我是这么判断的,肯定会越来越激烈,但是整体大的趋势,包括新能源化的方向还是乐观的。对于星途星纪元来说,我们进入的是相对来说比较主流的市场,从2023年来看,20-30万的市场整体的渗透率、销量的比例/增速,在所有级别里面是最快的。

  另外我们的两款产品,一款是星纪元ES,面向20-30万级主流大众的轿车市场,另一款车型是星纪元ET,是一款SUV,也是要进入20-30万的主流市场。我们有两款主流、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大市场抢蛋糕,这个是我们产品上的机会。

 
关于星途星纪元品牌的补能规划

  星纪元的能源策略称为“4+1”。其中“4”指4个和用户直接的触点。即家充桩;利用渠道布局渠道充;打通公网数据,互联互通;建能源品牌场站(主要和头部的TOP4合作)

  “1”是搭建整体的能源平台,即所有的充电数据,选址的数据,以及用户使用过程当中远程的支持,都是依靠能源平台解决。明年星纪元能源品牌场站将建成150个,能源的互联互通明年要做到50万。

  首先在家充桩方面,其他品牌基本上只有30米免费电缆,星纪元充分考虑到用户的痛点,可以做到100米免费。

  其次是渠道充,星纪元全新的渠道到年底有200家,还有100家利用星途现有的大店来做打通,相当于300家。这300家都安上充电桩,有快充桩也有慢充桩。这样覆盖度增加,用户的体验半径会缩小。

  再次是公网的互联互通,也就是打通公共桩,星纪元与排名前4的补能体系(国网,南网,特来电和星星)打通,也就占了优质桩的90%以上,做到能用好用。

  最后是品牌场站,与第三方充电品牌方共同来达到双赢的局面。预计到明年建成150万个品牌场站,布局20%左右的超充桩。这就解决了800V充电的问题,但是又没有自建投入重资产,所以叫轻资产的充电模式。

 
明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星途星纪元在营销方面将如何应对?

  对此,金新总给出了答案:2024年,星纪元会坚持4个方向走。

  第一,品牌向上。这个坚定不移,我们承担奇瑞集团的品牌向上的使命:四新,即新赛道、新人群、新形象、新的高端,包括海外的高端,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我们坚持市场向外,坚定要把整个星纪元高端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第三,技术面向未来。这两年奇瑞集团做科技DAY,集团很多全新的黑科技产品,按照公司战略应用到了星途品牌上,所以我们在技术的布局,特别是面向未来的技术布局上,的确有自己的优势。

  第四,整个产业链大的融合,我们和宁德时代,和华为深度合作,和博世、和禾多自动驾驶合作,有更多的全产业链的整合。比如我们和科大讯飞深度合作,把大量的用户交互和数据底层的应用,带到它的大模型里面,它反过来还可以赋能汽车行业,以及其他产业。

  营销层面,除了注重产品和售后之外,还要注重生态和服务。电动车产品交付,才是和用户真正的交互开始。后面能源的整个生态,客户云的生态,和用户大量的共创,这个都是后面产业链的深化和打通的过程。

 
如何打造一个高端品牌?

  星途作为一个奇瑞的高端品牌,到底要如何打造一个高端品牌?这是星途一直思考的问题。沟通会上黄招根总谈到了他的思考。

  什么品牌?品牌是品质+品位+生活方式。首先,基础是产品的品质要做到特别好,要把新技术的应用、产品品质达到高端品牌、豪华品牌的水平。

  第二是品位。把产品做好了就有了品牌?黄招根认为不是,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品位。品位是什么?有豪华、有运动、有舒适、有科技,星途星纪元就选择了超舒适作为品牌的品位。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品牌。我认为品牌是一类人群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也会诞生中国的品牌。

  用户群体他们背后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是什么,决定了品牌精神和品位,这就是品位和内涵。所以做品牌,产品是基础,但是产品要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征,你的特点会形成你的目标人群,因为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特点,买一个产品的时候就会聚集在一起。

  另外,高端品牌除了产品,还要在服务和渠道上下功夫,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星途的渠道进入2.0阶段,将近20%的经销商都是BBA的投资人,终端店的形象也契合高端化。同时还要重视渠道的极致效率和数字化,在产品上市之初,200多个城市可以赏车和试驾,这是多数造车新势力和自主电动车品牌很难做到。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数字化建设同样也是必不可少,从传统的燃油车运作模型变成数字化的APP新模式,所以集团首次实现了把所有的功能集中在一个APP上面,叫星途星纪元,这个APP完全按照造车新势力,按照互联网公司的方式,按照用户的生活方式做的。

  最后就是能源补给,要想做好电动车,一定要解决用户能源焦虑问题。包括家充、渠道充、品牌场站等等,前面已经展开了,这里不做赘述。

 
这一年来,星途做了什么?

  黄招根总表示,“坚定品牌向上,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把星途品牌打造成真正的高端,让品牌往上走去做的。

  这一年销量增长只是一个过程,平均售价从去年的14万7增加到今年17.2万元,随着星纪元上市之后,我们的平均售价可以做到22-25万的区间,真正进入中国高端品牌的平均售价。

  终端渠道也是向上,今年有100多个店是从小店升级到大店,终端的形象进一步提升,星纪元300家店,整体形象比星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我们团队的高端化,要坚持高端、多元的团队建设。团队当中有过豪华品牌,合资品牌经历的人越来越多。

  品牌向上,只有坚定不移往上走,中国一定会出现自己的高端品牌。当然并不是盲目的自信,黄招根表示看到了市场的机会。

  第一个就是国潮的兴起,大家对于自主品牌越来越自信,自信程度越来越高,包括这一代年轻人对于国货的认可和自信心。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品牌自信增加,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就是全球最好的。

  第二个是消费升级,中国汽车保有量是3亿多辆,合资品牌有1.6-1.7亿辆,5年-10年是更换期。星途一半以上的客户来自于5年之前的现代起亚日产雪佛兰的升级,这个市场机会是巨大的。只要把产品做好,把品牌做好,赶上了这波消费趋势,黄招根认为星途明年还有巨大的增长机会。

 
中国新能源汽车完成弯道超车,成为了领跑者?

  很多人在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让我们从跟跑者变成了领跑者,完成了产业的弯道超车。对此,黄招根总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这个可能是一场马拉松,现在不好说谁已经到了终点了。”

  中国的新能源车在全球是领先的,早期我们是跟随者,现在可能是竞争者,要说完全的领先,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我们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应该走在全球的前列,但是像特斯拉这种公司,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品牌上,还是比国内有一部分领先的。与其说是领跑者,不如说是同台竞技,我们在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只要努力坚持,我们也有机会比别人跑得更快,有可能胜出,不像以前比外资品牌落后很多。

  海外新能源市场中,欧洲也发展得很快,像北欧的新能源力度不比国内差,中东对新能源鼓励的政策出台都很快,可能比国内支持新能源的力度还要大。但是有一些地方,像东南亚和南美这些地方,新能源的步伐就没有中国走得快,但是这些地方基础设施也在加速投入,所以在新能源上,中国汽车企业是有先发优势,之后全球的新能源起来之后,我们压力还是很大的,继续练好内功往前跑,这个可能是一场马拉松,现在不好说谁已经到了终点了。(编译:太平洋汽车 陈启贞)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陈启贞 副主编

    汽车,是代步的工具,也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每天都能和小伙伴们“交流沟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本文导航
    热门文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