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养车

油耗标识能否扯掉“理论油耗”的遮羞布

2008-07-11 08:12:30 来源: 作者:wenmin
手机看

  油耗标识能否扯掉“理论油耗”的遮羞布 

  正方
  标识规定对不少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从此,买车的时候再也不用东问西询,不必再被汽车厂家的“理论油耗”忽悠。可以更客观的评价汽车性能。 

  反方
  影响油耗的因素很多,与路况、驾驶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油耗标识也不能完全反应汽车真实油耗。缺少第三方监督也让其缺乏真实性。

  2006年年底,国家发改委第一次对社会公开发布了34个汽车企业409个车型的实测油耗数据,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据悉,此次公布的实测油耗与数据均与厂家公布的理论油耗有一定差距,甚至有的百公里油耗的差距竟高达6升。国家发改委官员称:“以往消费者只能从汽车生产企业和销售商的产品宣传材料上得到似是而非的油耗信息,今后就可以得到更可靠和客观的数据。”

  也是在这时候,国家发改委官员第一次明确表示将尽快出台燃料消耗标识制度。“汽车油耗的公示制度是汽车燃料经济性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政府向社会公布客观规范的数据信息,便于消费者选择更节能的产品,从而促进企业的节能产品开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该负责人称,早在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对建立汽车产品油耗公示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产品油耗数据的公布也是建立实施公示制度的一次实践。

  遗憾的是,这种由官方公布的实测数据,并没有在社会范围内得以宣传和推广,而是很快淡出人们的视线。消费者在购车时,还是只能听信企业的一面之词,或者道听途说。

  据统计,目前北京每辆车的养车费用平均为每月1300元,其中一半左右为燃油支出,也就是说,平均每辆车每个月的油钱在700元左右,随着油价的上涨和燃油税的呼之欲出,这项支出还将上涨。因此,对不少工薪阶层的消费者来说,生产和购买低油耗车型意义重大。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汽车燃料经济性不仅是产品主要的技术性能,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对汽车产品实施管理的重点领域。

  然而,在为标识规定叫好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忧虑。首先,何谓“真实油耗”?如果没有第三方统一标准的检测和监督,“真实油耗”标识会不会流于形式,最终变成欺骗消费者的又一项指标?欧阳涛也表示,目前该《标识》还属于推荐性标准,具体怎么实施还要看发改委管理部门对于汽车厂商的要求是怎样的。其次,从技术层面分析,《标识》的实施对各厂家的资金实力以及技术能力均是严峻的考验,扯掉“理论油耗”的遮羞布,一些高油耗企业只有在发动机变速器车身轻量化以及气动外观等诸多方面均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才能达成车辆综合油耗明显下降的目的。

  “燃料消耗标识不应由厂家说了算,否则又将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摆设。”业内人士表示。但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李万里处长日前表示,国家正在研究以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为基础,建立具有奖惩兼备功能的税收政策。专家分析,这很可能就是即将开征的燃油税的前奏。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