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国内试驾 > 上海大众评测

众口不再难调 试驾上海大众Lavida朗逸

2008-06-05 09:15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林喆

  朗逸肯定不是上海大众家族中最贵的,但它却有可能成为销量最多的

  众口一向难调。但对于上海大众来说,这个问题在A级(即紧凑级)车市场中并不存在,因为他们在这个车型级别中几乎没什么产品。也就是说,虽然名叫大众,但上海大众却始终缺乏一款真正面向购车主力人群的A级车型。这一形势随着斯柯达(图片 参数)明锐(论坛 图片 参数)的上市得到一定扭转,可在悬挂VW标识的车系中,这样一款重要的车型是不能缺少的。

朗逸

  朗逸就是这款重要的车型,而且它是由上海大众自主研发的。把如此一款主打车型交给上海大众开发,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尽可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朗逸这个项目启动于3年多以前,在开发过程中,上海大众的设计团队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融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德国货的品质感。那时,这个项目被称作Model Y,“Y”是单词“Young”的第一个字母,代表着Y时代、代表着年轻、活力。由此可见,朗逸是为年轻人、或者说是那些拥有年轻的心的人预备的。

朗逸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朗逸的整体造型动感而有力,同时又富有立体感。各个细节经得起推敲。U型的中网是典型的大众风格,由此向上引出的两根线条穿过车身侧面,直达后保险杠,勾勒出了强健的车身。从侧面看上去,朗逸显得很流畅,也很协调。4608毫米的长度赋予朗逸修长的身形,上下两道折线给人以强烈的雕塑感。车尾的行李箱盖是个时髦的设计,与奔驰S级(图片 参数)和宝马(图片 参数)7系的处理手法很类似。

  绕车转了好几圈,最终印象定格。朗逸的身上既有大众车的传统与稳重,又能看到许多时尚靓丽的元素。这就是上海大众希望达到的目的——既具有德国风范,又符合国人口味。

朗逸

  车内给人的感觉同样如此。第一眼看上去,内饰的感觉似曾相识,一派(图片)大众严谨而内敛的韵味。而细看之下,又能发现很多细节之处更加中国化,比如上深下浅的内饰配色就是国内消费者的最爱,还有精致的木饰条、柔软的皮面料,都是投国人之所好。

  宽敞是朗逸的又一个明显优势。由于轴距达到了2610毫米,后排空间终于不再是大众A级车的软肋。能让我这个身高1.85米的空间杀手做出这样的评价真的不轻易。

  坐进后排之前,我就发现,上车的动作很自如。仔细观察就会看出来,朗逸的后门比前门还要大。上海大众给出的数据是前门宽1000毫米,而后门的宽度则达到了1030毫米,后排乘客上下车的便利程度不言而喻。

朗逸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朗逸 编辑点评
朗逸

优点:车身协调耐看,配置比较丰富,空间有一定优势

缺点:发动机技术含量一般,变速器与发动机之间尚需磨合

8.5
总评分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噪音(分贝/100km)
9.61秒 41.3米 67.3
李俊锋 8.4分     朗逸终于加入了全新大众家族脸谱协会,一副标准的扑克脸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地方,内饰虽然没有质的飞跃,但用料与配置都提高了不少。驾驶感受主要都是趋向于舒适性的方向,动力对于家用来说令人比较满意,最令人满意的是底盘隔音有了明显的改进。作为一部没有明显长处与明显短板的车型,作为家用车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林喆 8.6分     外观造型经过“帕萨特化”之后,新朗逸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大众的家族风格,虽然论到纯度并不如新速腾高,但大气沉稳的造型还是能秒杀一大批成熟型买家的。新朗逸跟以往一样提供1.6L和1.4T两种动力选择,至于2.0L发动机也终于退出舞台了。车厢内部的铺陈也基本维持原本基调,找不到任何的兴奋点。
刘明辉 8.5分     老款朗逸是上海大众为国人量身定制的车型,从上到下符合国内消费者的胃口。精湛的造车工艺、中规中矩的外观、合理的价格,让朗逸毫无悬念地取代了捷达,成为大众中国最畅销车。而新车势必会延续这种强劲的势头,加上酷似帕萨特的家族化外观,必将会助力新朗逸再次成为紧凑级市场的最畅销车之一。
评测文章:越看越像帕萨特 测试上海大众新朗逸1.4T
热门搜索热门IT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