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国外试驾 > 丰田评测

  异军突起 体验丰田RAV4

2008-07-04 08:23 出处:pcauto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yangdonglin

  翻开2008年台湾汽车市场的销售报告,Toyota加上Lexus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5.4%,稳居市场龙头宝座,不过在主流级距中,Toyota於近来再度被炒热起来的百万SUV市场,却长久以来处於缺席的情况,不过这样的景况,即将不复存在。

  从去年开始,车坛上便不断传闻Toyota将导入新一代的RAV4,跨足日渐热络的百万新台币SUV级距市场,不过由於总代理和泰汽车锁是出的消息尚不明确,因此当时除了上市日期扑朔未定外,有关RAV4究竟要以进口身份导入,或是将投身制造化的行列,也未有确切说法。

丰田RAV4

  台北车展首现身,引进话题聚人气

  到了去年底,随着2007年11月经济部能源局的油耗资料中,RAV4出现在进口乘用车的名单 之中,而在两年一度的台北车展上,RAV4也正式现身Toyota展区,随後的和泰汽车及Toyota制造厂国瑞汽车媒体春酒上,更正式宣布了将於今年导入RAV4,也让这款备受消费者瞩目的新车,重返台湾市场的节奏更加明确。

  将时间拉回1997年,政府重新开放日本车进口之初,Toyota总代理和泰汽车便曾引进过首代RAV4在台销售,不过由於当时的销售成绩不尽理想,因此不但RAV4很快便停止引进,更间接让Toyota在台湾的SUV市场长期缺席;不过,随着消费者对於SUV的接受度与日俱增,如今已演进到第三代车型的RAV4,终於确定将重回台湾市场。

  虽然在SUV级距市场中,台湾产车型仍占绝大多数的比例,但由於第三代RAV4在2006年便已於国外发表,因此和泰汽车在考量後,决定将以进口方式,导入即将发表的小改款RAV4,并在九月初以全球首卖的姿态在台湾发表,而未来若新车销售成绩理想,在RAV4车系进行大改款之际导入生产,也将是可以被预期的。而此次所试驾的RAV4,就是去年底台北车展上Toyota展区所展示的车辆。

  左驾展示车多用途,总代理单独认证领牌

  在过去几次的车展中,和泰汽车所展示的Toyota车辆,除了借展性质的概念车或赛车外,其余国内未贩售的市售车型,无论左驾或右驾,皆是由和泰汽车购入参展,而不少右驾车型在展出後得转售至海外市场,例如在上一届台北车展中所展出的右驾版Vitz (Yaris日规车型) 等,在计算折旧和运费後,着实耗费不少成本。

  而此次为车展所引进的RAV4由於是左驾规格,并属三期排放标准车辆,因此和泰汽车在评估後,决定赶在去年底之前,单独为这辆RAV4办理认证领牌作业,如此一来,除了可预先进行导入前的教育训练和相关套件开发作业,也能在正式引进前,让媒体抢先体验小改款前的RAV4。

  在这样的机缘下,试车组和RAV4也有了第一类的接触,不过由於届时所引进的RAV4为小改款後车型,在车辆内外皆和此次所试驾车型有些微差异,而配备水准也尚未确认,因此这次的试驾,也将着重於RAV4产品本质的体验。

  将思绪拉回去年底的台北车展,由於当时RAV4即将导入的消息甚嚣尘上,加上当时所展出的车型,搭载了动感十足的外观套件,加上抢眼的车身彩绘,自然也成为车展上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连络了总代理人员後,今天要试驾的RAV4缓缓驶至面前,同样聚焦效果十足的外貌,这一回,同样又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外型兼具时尚与动感,融入三角、圆形元素

  虽然此次所试驾的RAV4,是去年底车展上的改装套件版本,在外观上势必与未来将引进的小改款车型有所出入,但在同样的轮廓下,仍然能够感受在久违多时後,RAV4车系的崭新风格。1997年至1999年间曾短暂引进的第一代RAV4,在造型设计上走的是圆润风格,而与市场无缘的第二代车型,则以锐利的线条勾勒出运动气息,至於眼前的第三代RAV4,则兼容了两代车型的设计元素。

丰田RAV4

  第三代的RAV4仍然可依稀嗅到些车系最初的神韵,不过在细部的线条上,不过相较於第一代车型的圆润风格,以及第二代车型以锐利的线条勾勒出运动气息,至於眼前的第三代RAV4,则兼容了两代车型的设计元素。

  就第一眼的印象来看,第三代的RAV4仍然可依稀嗅到些车系最初的神韵,不过在细部的线条上,却增添了不少以圆形和三角型为基础的设计元素,像是独特的三角型尾灯,以及刻意设计成圆形的车外门把凹槽,很轻易就成了旁人停留目光的焦点所在,而在车侧部分,RAV4也以刻意营造的突出轮拱,带来层次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整体而言,第三代的RAV4,兼容属於都会的时尚气息,以及充满活力的休闲氛围,意图能满足SUV买家多元的喜好。

丰田RAV4

  在第三代的RAV4上,可看到不少以圆形和三角型为基础的设计元素,而试驾车辆搭载的不少外观套件,也可预期会在引进时提供消费者选购。

  内、外套件开发中,提供买家多元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所试驾的RAV4,除了搭载车展时所见的外观套件,原有的登车踏板已被拆卸,交由Toyota车系的配件厂商车美仕进行研发,以便能在未来RAV4引进时推出相关套件,供消费者自行选购,而在这样的方向之下,或许可预见在RAV4於推出时,包括晴雨窗、造型动感的铝圈、车身空力套件、网状水箱护罩以及车侧灯踏板等套件,都有机会同步出现在新车售後市场,提供RAV4的车主打造出充满个人风格的坐驾。

丰田RAV4

  RAV4波浪造型的双层中控台,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丰富的层次感,而试驾车型也装上了包含卫星导航和数位电视的多媒体主机,未来也将提供买家选用。

  座舱内部,这辆在车展中所展出的RAV4,和外观同样加装了不少改装套件,包括跑车方向盘、排档杆等,都为其增添了不少的运动气息,另外这辆目前交由Toyota车系的配件厂商车美仕进行开发作业的车辆,也装上了包含卫星导航和数位电视的多媒体主机,以及可显示车速和胎压等行车资讯的抬头显示器,而原本位於仪表台左侧的仪表板亮度调整开关,也已拆除进行相关的开发作业,相信届时同样能提供RAV4的买家进行多元的车内套件选配机制。

丰田RAV4

  延续着车辆外观,RAV4车内运用不少圆形的设计元素,其中双区恒温空调在大面积圆形按键的介面下,使用颇为顺手,不过上方的单色显示幕由於面积不大,加上略受双层中控台影响,在判读上不是很理想。

  而撇开这些单独加装的套件,RAV4的座舱风格也颇具设计感。波浪造型的双层中控台,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丰富的层次感,搭配金属饰板的配置,展现略带科技感的活力风格。除此之外,RAV4外观上圆形和三角型的设计元素,也延续到了座舱内部,包括三角型车内门把,以及中控台上的圆形按键、冷气出风口以及空调介面等,展现内外呼应的设计概念。另外RAV4也提供了两个手套箱的配置,虽然容量并不算大,却能便利区分物品收纳,而上方的手套箱透过单一按键便可进行开阖动作,设计上颇具巧思。

丰田RAV4

  双层手套箱设计使用颇为便利,电动加热座椅虽然实际使用效果颇佳,不过在气候炎热的台湾地区,或许能真正用上的机会将不是很多。而在试驾车辆上也可看见加装的抬头显示器,以及挖去按纽进行相关套件开发。

  虽然未来正式引进的RAV4配备水准仍未确定,不过此次所试驾的车辆,仍有几处值得一提的配备。例如同级对手中罕有的双区恒温空调,在大面积圆形按键的介面下,使用颇为顺手,不过上方的单色显示幕由於面积不大,加上略受双层中控台影响,在判读上不是很理想。而在RAV4中控台下方,则配有电动加热座椅的按键,虽然实际使用效果颇佳,不过在气候炎热的台湾地区,或许能真正用上的机会将不是很多。另外RAV4的後视镜调整介面设置於排档後方,虽然并非国内消费者所习惯的位置,但是在适应後於使用上也未见负面影响。

  双排五人座设定,空间变化弹性好用

  在SUV买家所注重的车内空间表现方面,RAV4的长、宽、高分别为4600 mm、1855 mm以及1720mm,和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相较在伯仲之间,虽然国外所贩售的RAV4车型有提供第三排座椅的选用,但总代理在考量成本与实用性後,将只引进双排五人座车型,而身高170公分左右的乘客坐进後座,与前座椅间仍留有10公分以上的距离,而6/4分离的後座椅也可前後滑移并调整倾斜角度,也提供三头枕的配置,以及平坦的果岭式底版设计,让乘坐舒适性更加提升,尽管少了多人乘载的能力,不过在乘坐舒适性上却未打折扣。

丰田RAV4

  采双排五人座设定的RAV4,身高170公分左右的乘客坐进後座,与前座椅间仍留有10公分以上的距离,而6/4分离的後座椅也可前後滑移并调整倾斜角度,也提供三头枕的配置,让乘坐的舒适性更加提升。

  座舱机能的变化上,RAV4在车尾左右两侧设置了座椅快速放倒机制,透过拉柄便可将後座椅收纳,而在椅背前倒同时,椅面也会同时下沉,增加扩充置物空间时的平整度;而RAV4後座椅上的放倒机构则位於椅背上方,虽然在乘坐时调整倾斜角度较不顺手,但若是打开後车门将座椅放倒,操作上就顺手不少。

丰田RAV4

  RAV4在车尾左右两侧设置了座椅快速放倒机制,而RAV4後座椅上的放倒机构则位於椅背上方,操作上均十分便利;於国外RAV4有提供第三排座椅车型,因此在两侧也可见到杯架和置物空间的设计;由於采外挂式备胎,因此拉起行李舱底板,下方有隐藏式置物空间。

  拉起行李舱底板,下方除了隐藏式置物空间之外,亦备有活动式悬挂置物网,并有专属位置固定,除增加置物弹性,也可避免行车造成物品凌乱的麻烦。

丰田RAV4

  RAV4拥有可6/4分离前倾的後座椅,在椅背前倒同时,椅面也会同时下沉,增加扩充置物空间时的平整度。

丰田RAV4

  行李舱部分,由於国外RAV4有提供第三排座椅车型,因此在两侧也可见到杯架和置物空间的设计,另外由於采外挂式备胎,因此拉起行李舱底板,下方除了隐藏式置物空间之外,亦备有活动式悬挂置物网,并有专属位置固定,除增加置物弹性,也可避免行车造成物品凌乱的麻烦,而软式伸缩隔板,则提供了物品摆放的隐密性。不同於市场上大多数SUV的上掀或上下对开的尾门设计,RAV4采用的是水平侧开方式,虽有省力及没有使用者身高限制的优点,但要完全开启却需後方留有一米以上空间,对於都会使用而言较不便利。

  2.4升动力单元,加速轻快线性

  RAV4所搭载代号为2AZ-FE的2.4升引擎,和所熟悉的Camry和Previa为同一具动力单元,可输出170匹的最大马力,以及22.8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按下RAV4的引擎启动按钮,仪表上的一圈黄色装饰看来颇为炫目,起步时,RAV4展现一如过往Toyoya产品所熟悉的轻快感受,虽然试驾车辆换上了握感颇佳的跑车方向盘,不过动力辅助的力道仍然偏多,因此在市区中行车可说是十分轻松,并没有传统上SUV给人的较不灵活的负面印象。

丰田RAV4

  RAV4所搭载代号为2AZ-FE的2.4升引擎,和所熟悉的Camry和Previa为同一具动力单元,可输出170匹的最大马力,以及22.8公斤米的最大扭力。

  在动力输出方面,RAV4的油门反应也十分灵敏,踩下踏板,车辆便以轻快的节奏前进,行进间,车辆的动力以十分线性的方式涌现,而尽管只搭配四速自排变速箱,不过在档位设定上却颇为合宜,让车辆在动力衔接上十分平顺,换档时并未有明显的顿挫感,当需要动力支援时,稍稍将油门踏板踩深,当引擎转速来到3,000 rpm以上时,便可感受到车辆充沛的加速力道,在都会区行驶,无论是临时有超车需求,或是遭遇突来的陡坡,都能够给驾驶人相当充足的信心。

丰田RAV4

  RAV4的油门反应也十分灵敏,踩下踏板,车辆便以轻快的节奏前进,行进间,车辆的动力以十分线性的方式涌现。转向精准性颇佳,过弯侧倾未如预期严重。虽未提供手动换档机制,在D档时有降档加速需求,只需将排档杆往左拉便可将档位切换至三档。

  虽然RAV4的四速自排变速箱未提供手动换档机制,不过锯齿状的排档设计,当在D档时有降档加速的需求时,只需将排档杆往左拉,便可将档位切换至三档,在一般都会或高速路段,动力都足以应付超车需求,对於惯用手自排介面的驾驶人而言,也能够找到些许熟悉的操作感。

  高速路段方面,RAV4的加速反应能一路由3,000 rpm线性延伸至5,000 rpm,在有限的路况下,试车组实际体验RAV4百公里前後的再加速表现,轻快的反应,让超车时的动作更加从容。另一方面,对於想舒适巡航的驾驶,RAV4在方向机柱右方也设置了定速巡航拨杆,透过简单的设定,便能够减轻不少长途驾驶时的疲累。

  结束都会区的行驶,试车组也转往山区路段,体验RAV4的操控表现。虽然在方才市区的行驶,RAV4的方向盘辅助颇为轻手,不过当场景换至山道,虽然略多的动力辅助,让藉由方向盘传递至手中的路感不是很清晰,不过车辆的转向反应却仍旧十分精准,甚至和试车组曾在美国所驾驶的二代RAV4相较,亦有着更上层楼的表现。

  虽然在方才市区的行驶,RAV4的方向盘辅助颇为轻手,不过当场景换至山道,车辆的转向反应却仍旧十分精准。

  虽然RAV4的悬吊设定仍偏重舒适取向,不过在遭遇坑洞或不平整路面时,却有着几分欧系车辆设定的味道,展现极佳的韧性,对於行路舒适性也未造成减损;而RAV4虽然有着超过一米七的车高,不过在弯道中虽然有着些微侧倾,但幅度却未如想像中来得严重,拥有让驾驶人十分易於掌握的车身动态。

丰田RAV4

  RAV4虽然有着超过一米七的车高,不过在弯道中虽然有着些微侧倾,但幅度却未如想像中来得严重,拥有让驾驶人十分易於掌握的车身动态。

  而在逐渐熟悉车辆的操控特性後,试车组也以更自信的方式在山道间驾驶着RAV4,虽然适时四驱系统在一般状态下为前轮驱动设定,因此在过弯中以稍快的车速入弯,不免仍有转向不足的现象发生,但略收油门,仍能顺利回到原先所设定的路线。

  不过由於SUV车型无论是重量或车身重心皆略高於一般轿车,因此在弯中若带着煞车,则可明显感受到车尾重心的转移;而在激烈操驾下,RAV4配置尺寸为235/55R18车胎胎壁强度虽然不错,却可明显感受到车尾因为轮胎变形而外滑,都对过弯的顺畅度也造成些许影响。另外,由於RAV4的座椅设计较为平坦,因此除了前後座的大腿支撑都不够深,长途行驶时悬空的大腿部耐久坐,欠缺的侧向支撑力也让激烈驾驶时,车内乘员也不免会随着车辆的左弯右拐而跟着摆动。

丰田RAV4

  由於SUV车型无论是重量或车身重心皆略高於一般轿车,因此在弯中若带着煞车,则可明显感受到车尾重心的转移。

  除了一般路面的操控表现,未来RAV4引进时将同时提供2WD和4WD两种不同的设定,而此次试驾的RAV4车型虽采适时四轮驱动机制,亦可透过中控台上方的Lock按键,将车辆动力输出分配锁定在45:55的前後比例,满足驾驶人进行轻度的越野体验,或是在较恶劣的路面环境下,提供更优异的脱困能力,不过这项所定机制,在车速超过40公里以上时,系统就将自动解除。

  反攻先遣军,窥探小改RAV4产品战力

丰田RAV4

  在今年初上,RAV4重回市场的讯息正式确立,距离1997年首代车型引进已超过十年,RAV4车系的产品力已有大幅提升,但SUV级距市场的重要度,以及他厂产品所展现的竞争强度,也都已非同日而语。在将RAV4交回总代理时,对於这辆尚未发表的新车心中最感好奇的,莫过於未来引进的小改款车型战力;在近一步询问下,包括头、尾造型的小幅修饰,以及内装细部设计的改良,都是小改款时的产品重点,当然为了符合四期排放法规,在动力系统上也将有不同调教。

  在车型与价格方面,RAV4则预计将采2WD和4WD双线引进方式,并将入门车型售价压低在新台币百万台币之内,而由总代理积极开发相关套件的态势,更不难看出寄望用丰富的选用套件,弥补进口车型在配备丰富度上不如车型的缺憾;虽然此次所试驾的车款,并非最终将导入的车型样貌,不过这辆台北车展所展出的小改前套件特装车,却仿佛是反攻SUV市场的先遣军一般,对於检视RAV4的整体战力,相信仍然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

(转自U-CAR)

丰田RAV4

优点:外形中庸大气,内部空间合理,乘坐舒适。

缺点:四速自动变速箱规格较低,车厢内的氛围略欠豪华感。

热门搜索热门IT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