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汽车用品市场能有多少高端产品?

2010-11-07 12:26:51 作者:wangxiaoli

  从小规模的零散集中到逐渐形成行业聚集地,汽车用品市场总是在经受层层洗礼之后又自发成集、成市。作为一个势如破竹的新兴发展行业,很多时候,我们都深深地陷入到了选择产品路线的痛苦之中:面对日益庞大的市场,终端消费的需求标准是个永恒的话题,这决定了厂家是否走高端路线的问题。其实,关于高端定位,我们已关注的太多,尤其是进入到品牌路线的发展期间,各种营销广告数不胜数,可这种表象功夫终究没能带动企业走出困惑迷局,高端市场何处“破题”依旧依然是个问号。

2

  暗访的结论

  国庆以来,笔者一直试换着各种的身份在用品城之间游走,似乎这个用品集散地能够郎阔所有形色产品,从低端至高端,只要说出你想要的,就会有部分商家变戏法似的告诉你,某某产品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在感叹这些销售人员口才的同时,笔者不禁多了几分胆怯:如果听他说了那么多,结果回馈一句“我再逛逛”,真不知对方反映会如何。

  为了深入调查某一类产品的市场定位,笔者干脆锁定了5家用品城,而又在每家用品城再挑选5家店铺作为调查对象,然而奇怪的是,大多用品店都说自己是以中、高端方向为主。经过对比,这些店铺中的某几家产品质量确实不错,而大多仅是在定价上做了些许变化,他们对于这种“中高路线”的定位,多是以市场主流价格为依据,有些外观上看着质量不错的产品,可惜“内容”又太“单薄”了,这个行业很难有个清晰的定位。

  据调查,在长线的发展战略里,很多商家往往只是注意到了这个市场本身,而没有注意到现象的本质。其实,汽车用品行业也是有替代品和奢侈品之分的。例如电子类产品,诸如车载影音、汽车导航、HID以及一系列后车市场改装类产品按理都应该归属于奢侈品,这类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快,需要很强的研发与创新能力;而再如汽车精品、汽车美容、护理类产品,由于进入门槛低,市场上随时可寻找出替代品,所以商家在打造产品品牌的同时,经常呈现出提升产品附加值、走高端路线的局面。

  这样一来,无论汽车用品市场格局如何,无论是替代品或者奢侈品之分,高端路线是其必然选择。然而,与之伴随的必然又会有这样一种局面:行业内蜂拥而上、纷纷打造高端产品,一旦这种形势出现,企业又如何改写破题局面?

  品牌构架浮出水面

  在目前“中端市场”流行风盛行的前提下,这种发展模式的确可以带动整个市场的消费,其关键原因也在于整个汽车用品市场目前也以中端消费者为主。但是任何一个行业,当中端市场做到足够大的时候,趋于饱和的市场便没有了竞争可言。

  可能目前,仍有不少消费者会认为,大品牌厂家的生产作业会有几斤严格的流水线,然而浮沉于此却又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大品牌也有不少OEM代工。

  对于OEM这个词汇,用品行业可能不再陌生,早期起家的大多厂家都是以此发家,通常这类厂家会购买其他厂家所生产的质量较好的防爆膜,然后贴上自己的品牌对外销售,所有质量保障,只能说是个监控的流程。而现在,随着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热衷度逐渐增加,不少厂家也开始意识到作为代工的利润空间正逐渐被“品牌”所代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开始了转型的尝试--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然而,就在这品牌营造日渐艰难的日子,不少同等质量,却不为人知的品牌,仍未浮出水面。

  这种涅槃的痛苦,是悲,是喜?

  名牌的惯用伎俩

  很多企业习惯于把炒作路线当作“智取威虎山”的锦囊妙计,现在愈演愈强的广告宣传就是见证。然而,品牌不是被“宠”出来的,当面向中端市场,企业所彰显的除了资本力量,更多的应该是转换市场观念。

  另外,由于整个用品行业技术含量普遍不高,进入门槛低,在市场竞争主体持续增多的同时,当商家难以再寻找可创新的切入点时,揽些“偷换概念”的活也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然而,一旦消费者所面临的选择多了,一个产品的卖点也开始“被多样化”,所以,商家只能更换概念,推出“创新”一说,这也就是所谓的“骑虎难下”、“恶性循环”。从市场角度来分析,目前很多企业都会在广告、促销、终端买断费上不惜血本,而不愿在产品研发上多下功夫。

  结语:

  目前,在汽车用品高端品牌的运作上,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从市场开发方面.都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必然存在的。只是何处“破题”将是长久考虑的问题,是反思、还是期待,一切都由时间决定……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