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目标直指商用车领域的特斯拉,吉利远程正在重构一个崭新的生态

2021-11-10 浏览:2118 评论:0

说起全球出行科技领域的代表,马斯克领导的科技公司位列头部阵营。从纯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到火星旅游开发项目、火箭回收技术,再到星链计划,特斯拉、SpaceX等公司均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前沿科技。

不过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车企头部阵营的吉利汽车,近来的战略走向越发清晰,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飞行汽车到手机,均与特斯拉、SpaceX公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布局科技帝国

如今,汽车行业正在从传统功能车大踏步向智能时代迈进,全球汽车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不确定性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历史大机遇,吉利敏锐地嗅到了这一变革。

最近几年,靠传统汽车制造起家的吉利正在努力推进创新型科技企业建设,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他们不仅要造智能汽车,还要造飞行汽车,造卫星,造智能手机,打造未来智慧立体化的出行生态,这与马斯克打造的特斯拉、SpaceX等商业帝国非常相似。

回顾人类近代史,每次能源革命都是先发明了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然后带动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引发工业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蒸汽机,能源是煤炭,交通工具是火车;第二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内燃机,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载体是汽油和柴油,交通工具是汽车。第一次能源革命,英国借机超过荷兰;第二次能源革命,美国顺势超过英国。

现今正处于第三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各种电池,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能源载体有两个——电和氢,交通工具是电动汽车,这其中包括乘用车以及商用车。因此,这一次中国凭借后发先至的优势,登上了舞台中央,这一过程中将崛起一批代表中国科技工业力量的中国企业,如华为、吉利等。

吉利作为中国品牌汽车领域代表,不仅在乘用车领域连续多年坐等中国品牌第一,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也初步形成头部地位。

早在2014年,吉利控股集团基于在乘用车领域耕耘了多年所形成的科技生态、产业链以及体系化方面的优势,整合全球资源,筹建了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并于2016年正式推出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

经过七年发展,远程汽车以研发为先导,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中央研究院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并坚持多能源并举的技术路线,逐步形成了“以纯电和增程式电驱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商用车体系,和以液氢能源甲醇动力和电驱动力为核心的公路商用车体系”的两大核心技术路线。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重卡、轻卡产品同比销量分别增长189%和1146%,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5.5%和24.5%,累计销量夺得细分市场冠军。远程汽车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头部地位已经初步形成。

吉利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表示,未来远程汽车将以商业模式为基础,构建“1233”市场生态战略:“1”个愿景目标,“2”两大核心技术路线,“3”个平台公司,“3”个方面战略协同。

▍“污染大户”商用车何去何从?

我国作为全球油气进口第一大国,近年来三个“70%”日渐为国家能源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其一,近年来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不断增长,2019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更是首次突破5亿吨大关,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了70%。其二,据2019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当年我国汽车消耗石油的占比已接近70%。第三个70%,来自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中国70%以上的进口石油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一咽喉要道,海上运输风险很大。

三个“70%”下的石油依赖,一方面对中国能源安全造成了威胁,另一方面对中国环境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在消费层面,商用车是无可争议的燃油消耗大户,以仅占20%的汽车保有量,消耗了51%的汽柴油,同时制造了56%道路交通碳排放,1辆柴油重卡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306辆乘用车,所以商用车绿色变革势在必行。同时在物流效率方面,中国当前的物流成本高出发达国家近一倍,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迫在眉睫。

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在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深度改革。

宏观经济层面,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特别指出,要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

紧随其后的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吴晓华表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需要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完善充换电网络、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车船。积极引导低碳出行,加快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就在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指出,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全国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可见,商用车新能源化势在必行。

“远程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新能源商用汽车,吉利商用车集团将在整车业务基础上打造了绿色运力平台和绿色补能网络。”这是一段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日的讲话,也是他对新能源商用车变革的提早预判。

今年1-9月,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重卡、轻卡产品同比销量分别增长237%和1174%,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1%和25.66%。而且近期的一场发布会上,远程汽车宣布,预计到2025年投入300座超级换电站。配合远程汽车开发的预见性能源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公路物流换电重卡无限续航。

实际上,从2018年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就奠定了新能源商用车转型的大势。有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持续上升。2020年新注册新能源客车6.35万辆,新能源专用车5.76万辆。2021年1-9月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上升至3.1%。

乘商一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11月7日,相关部委再次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全国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国换电车型销量总销量超300万;配套换电站规模超28000座,对应765亿市场规模;电池配套约55GWh,对应388亿市场规模;并对应电力收入2168亿。到2030年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20%。

机遇之下,是大变革。

聚焦全球化乘商全域布局,吉利先后入股沃尔沃卡车集团(AB Volvo)和戴姆勒集团,赋能商用车业务。

我们看到,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布局,吉利已先特斯拉一步,通过整车打通运力和能源网,实现“人、车、货、站、电”全链服务,重构产业生态。

对于众多卡友司机们来说,长途奔波已经是家常便饭。数据显示,中国卡车司机中有50%以上每天要开十几个小时的车,有50%以上每个月只能休息不到4天,工作超时、疲劳驾驶成为生活常态,而且因为常年在外奔波,胃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频发。如何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这是远程汽车深度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依托在乘用车领域的技术底蕴,吉利正在逐步实现乘商一体式协同发展,电子电气化技术资源深度共享,从而实现高带宽可兼容的域融合电气化基础,更高集成度智能化控制。位于杭州的研发中心汇聚了全球近2000名研发工程师,以乘用车领域成熟的电气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础,赋能新能源商用车这条全新的赛道。

在此基础上,结合远程汽车在空间优化和轻量化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以GLA、GHA、GMA为核心的三大造车架构。

在自动驾驶方面,依托吉利在低轨卫星、芯片、算法优势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远程汽车将具备OTA持续进化升级能力,链合亿咖通、沃尔沃自动驾驶研发,破局自动驾驶领域。规划在2023年实现L3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与L4限定场景自动驾驶;2026年实现L4干线物流自动驾驶;2030年实现L5结合智慧座舱的自动驾驶产业化。

近日,吉利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公布了远程汽车2030年远景战略目标——

第一阶段2021-2025年进入“创构期”,首先引领商用车迈入新能源架构造车时代,其次加速重构产业生态,构建全价值链碳中和,最后探索整车低碳修复和零部件再制造:构建“研发端-营销端-再制造端“统筹的低碳循环产业生态圈。实现新能源销量25万辆,市场占有率21%,绿电综合使用率达到40%。

第二阶段2026-2030年进入“共赢期”,携手上下游伙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建共同家园。这一阶段远程新能源销量57万辆,市场占有率20%,整车全生命周期碳减排90%。通过绿色智能变革,从底层逻辑重构商用车。

另一个角度,商用车何时实施“双积分”政策,一直是汽车行业的讨论热点。自2017年乘用车实施“双积分”政策以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均实现丰厚的积分回报。若商用车领域实施“双积分”管理或与全国碳交易市场接轨,远程汽车将成为吉利在商用车领域的品牌支撑点和重要收入增长点。

写在最后:

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各项举措。以目前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特斯拉先进的乘用车技术矩阵,而在商用车方面,吉利已经先特斯拉一步,通过整车打通运力和能源网,实现“人车货站电”全链服务,重构产业生态,加速汽车产业的碳中和进程。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