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新车新技术”关注,爱车爱生活
1个影响超千万受众的汽车精神家园
前文提要:
过去半年时间里,新车君冒着各种风险试驾了8款低端电动车,因此有了现在的“电动车横评系列”。
本文是系列的中篇,主角有两款车——奇瑞的eQ和小蚂蚁,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建议读者朋友们先移步《押上后半生,我半年开了8台低端电动车(上)》,那篇文章里,详细讲述了本次横评中评价最高的荣威e50。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E50在一系列低端电动车里,堪称瘸子里的将军,那么表现中游的两款奇瑞电动车,又有多少好玩的事等着我们呢?
不多说了,发车!
/ 01 /
奇瑞eQ:开起来像疯狂的老鼠
►作为9月份注册Gofun之后开到的第一款电动车,eQ是新车君接触最多的电动微车。它奠定了新车君对于此类车型第一印象,也是新车君对比其他电动车的基准车型。
Gofun在西安投放有两种不同年款的eQ,第一次租没有经验,在App上随意挑了一台续航里程最多的车,到了停车场才发现这台车是首批投放的15款车型,配置低,车龄长,车况差。当时已经开了1万多公里了,一眼就看见左侧翼子板和车门撞了修过,钣金钣得都不平,胶条上那漆飞得,上车拧钥匙折腾了半天通不了电,还是打给客服远程遥控帮忙才能走。
后来学精了,能够通过号段的差异提前推测出车子的新旧程度,老车车号都是0,1开头的,新车都是6,8开头的,就会专门挑新投的17款车型去租。这些车当时基本都只跑了不到2000公里,配置也超级高,很爽。
说配置高呢,对于这种高价电动微型车,动辄十几万的补贴前指导价,像前排双安全气囊,ABS+EBD这种微车最喜欢阉割的安全配置基本上都是能够配齐的,不然这心也太黑了;此外,中控上必定有一块大屏幕,先甭管好不好用的,连原厂大屏就没有,哪还能配上“高科技”的称号啊,而且是车子尺寸越小,屏幕尺寸越大,就算没有特斯拉的命,那也不影响装特斯拉的逼对吧。
既然有屏幕了,什么导航,蓝牙就不说了,手机映射车联网这种玩意儿也都有,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也一个不落,统统装上。这种没什么成本却倍儿长面子的配置,是车厂在消费者面前既得便宜又卖乖的利器,一个巨大的屏幕直直矗在那个地方,把司机乘客的注意力从垃圾的做工用料上吸引走,妥妥的。
但是eQ这台车上,最打动我的却并不是这个一看就是后加的、位置特别低、用着也挺屎、点起来还“嘀嘀嘀”瞎叫唤的屏幕,而是一个甚至在很多20w级别的车型也没有配齐的便利性配置。
没错,这车的四门电动窗升降都是一触式的!
真的理解不了奇瑞的脑回路,观致3、观致5这种所谓“德味”精品车型也只能享受前门一键升降,这一电动小QQ反倒直接把四门一键升降备齐了!
除了这用起来极其顺手的四门一键升降玻璃,新款eQ中控区域各按钮和旋钮的阻尼感做得都不错,空调旋钮转起来甚至有那么点丰田车音响旋钮那种油油滑滑的阻尼感,我觉得相当不错了。毕竟是自主大厂,一些细节只要愿意用心,还是能做到位的。
在开这车之前,唯一摸过的电动车是mon-mon童鞋的“两轮特斯拉”爱玛电动车;至于新款微型车,也只是在北京开过途歌的Smart。起步之前,我满脑子想的都是电动摩托上那个贼得不行的电门,就怕稍微踩一点这家伙就像疯狂老鼠一样冲出去。
事实上是我多虑了,这个车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开起来感觉比Smart自然多了,没有乱七八糟的抖动震动,油门不像电动摩托或者Smart那样起步时冲一下,就跟普通的自动挡车一样,松了刹车往前蠕行,踩多少来多少,很滑。
开起来也很安静,没有发动机拉转速的声音,只有电机轻微的啸叫声,环境隔音虽然局限于廉价微型车水准,但是减少一个噪音源后,整体的安静感还是有着显著提升的,至少比家里那台雪铁龙萨拉毕加索安静。
动力水平比想象中好,单看数据57马力貌似不大,但是150牛·米这扭矩水平可就相当于一般的1.6自吸发动机了。城市路况下只要胆子大,敢踩,在起步时候甚至能感觉方向盘跟人较劲,地面稍微潮一点甚至还能响响胎。带着朋友,乘其不备猛踩一脚,总能成功吓到他们,把他们逗得咯咯咯地笑。
其实既不是因为加速持续时间长,也不是因为加速度数值大,单纯只是因为太出人意料了,就这么个小QQ,毫无准备,悄么声地来这么一下。城市路况车速60以内的动力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打灯抽头并线一气呵成,比某些变速箱智障的油车不知道能好多少。
车速跑起来就不行了,快速路上过了80就没劲了,上了90就是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蹦了。上100不算轻松,带着三个人,在绕城高速上电门死死踩到底,试出极速为105,再也快不起来了。
如果打开eco节能模式起步明显很肉,踩深一点就能感觉车子可以限制了动力输出,超过60加速会很慢,极速也会被限制在80。
车速起来,底盘素质就会露馅,感觉是奇瑞没有处理好电动车增加的整备质量。加上电池之后,整备质量从油车的936公斤暴增至电动车的1128。
车子沉了,明显感觉悬挂拉不住车身,高速过坎抛跳感极强,下盘很散,哐啷啷的。跑高速时候车轮的动态和车身的动态是完全脱节的,给人的主观感觉非常诡异,能够明显感觉车身挺沉,方向也是毫无生气的死沉,虽说不轻飘,但车身却一点也不安稳,惯性很大,过个路基下沉的坑感觉跟狗吃屎拍下去似的,比荣威E50粗糙得多。
至于操控?
转向手感和刹车脚感也都很粗糙。其实我把它的位置摆得很端正,也清楚一个廉价微车,转向想要手感是不现实的,也就是个城市用车,模糊就模糊吧,轻便好开就可以了,可这车的方向偏偏连助力都不均匀,典型的忽轻忽重,在原地打轮的时候尤其明显。
刹车虚位极大,前半脚下去几乎是空的,城里走走停停跟着前车,看着前面停了,后面一脚踩下去不是踩少了贴得比预期近了就是踩多了停突兀了,开了半年多了,很少能有一脚踩下去制动力刚好符合预期的情况,一直适应不了。而且绝对不是个例,开过的每一台eQ几乎都是这种表现,只能猜测是不是跟动能回收的设定有什么关系。但无论如何,刹车踏板的脚感绝对是负分的表现。
基于以上几点,新车君认为这车比荣威E50明显差一个级别。共享车临时开开还算ok,但是除了还算爽利顺滑的中低速动力输出,整体驾驶感受确实比较原始。
对了,刚有没有说我开这车跑山了?
其实跑了还不止一次。计划一口气沿210国道开上秦岭分水岭,然后调个头再回来,结果头回对上山时的续航估计没数,离山顶还有8公里的时候看剩余续航只能勉强支持返程了,就没敢继续跑。
万万没想到下山时候这动能回收真给力啊,开着eco模式,下山20多公里路冲下来,都不用怎么踩,全凭惯性滑行,动能回收制动兼充电,出山口的时候续航里程不光一点没掉,还倒涨上去2公里。
这就有意思了,第二次果断胆大了,借着有满100减50的优惠券,挑了一台能找到的续航里程最长的车,又试了一次。
210国道秦岭段全程双车道,路面很窄,盲弯,掉头弯也不少,车速一般也就是30到70之间,而这恰好是动力响应最好的区间。爬山时候感觉这小东西还蛮有劲的,一路上咬着一个驾驶节奏比较正常的本地牌照1.6起亚K3跑,他快我快,他慢我慢,他超车我超车,不故意激烈开,也不故意收着。
跟着K3,看它一阵拉远了,过一阵又能追回来。超慢车的响应甚至比一些1.6自动挡的轿车都利索,因为不用降档,不用拉转速,电门踩到底就有最大扭矩,难得见一段视野开阔的直路可以超车,掰灯地板电跺下去,动力瞬间爆发出来,呼呼冲着就上60了,一下子就能超过去。
但是车速过了60再要超车心里就没谱了,而且这小车小轮子,侧倾也大,转向毫无手感,座椅也是平平的,入弯速度稍快整个人就能从座椅甩出去,人怂,完全没胆子往极限推,所以看着开的节奏差不多的车,跟着跑就是了。
爬到山顶,临近黄昏,匆匆拍了两个照片就往回走。
▲在山顶跟稀有的W203合影一张
下山眼见天色暗下来,又有往山里拉热水的大卡车同路下山,超起大货车来比白天风险更大。同样,还是看准机会掰灯地板电跺下去,只不过这次要靠着下山的惯性往起冲,这时候心里就会念着一台普通汽油车的好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台山村派出所的破捷达警车,我经过它的时候,那个年轻警察正开车门准备上车。心里想着警察路熟,这车估计等一下得追上来,就时不时瞄一眼镜子瞅着,但是一直看不见它,只能远远看着一台刚才被我超过的老款伊兰特的大灯,影影绰绰地跟着。
开出没几公里,忽然后视镜里灯光一闪,再看,竟然是那台破捷达,此时他正紧跟着我,打算超车,估计是怕我没看到它,拉亮了警灯。
MMP!就这么借着最后一缕天光,黑灯瞎火,也不开灯,飙下山,还玩关灯超车…
…警中拓海啊这是!
赶紧打右转向灯减速把他让过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看着他的屁股后面那唯一一盏会亮的刹车灯在下一个弯角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不见了。
出了沣峪口再看续航里程,还是,一点没掉,倒涨2公里,牛逼了!
/ 02 /
小蚂蚁:这车轮子不圆吧?
——取车第一公里,满脑子就这一个念头,因为这车实在是太颠了。
车迷朋友们小时候应该都玩过玩具车吧,有些质量不太好的玩具车车轴有点歪,或者轮子有点失圆,推起来一悠一悠的那种手感,想象一下。
这应该是我能想到的对于这种颠簸最精确的描述了,感觉减震器肌肉痉挛了一般,整个就是僵的,但是又不是石头般死硬,它既不是高频振动,也不是长波振荡,可偏偏就是能让看着平平的马路秒变搓板路。
这种视觉观感和体感加速度的反差严重违背常识,以至于一开始让我坚定地认为是个体车况问题,邀请几位不同的朋友,在几个单独的场合一起体验了几台不同的车之后才发现,嗨,这车没坏,而是本来就这么颠。
估计是这车轴距短,车身又轻,悬挂还没调好的结果吧。新推出的251公里续航四座车型表现好一些,估计是整备质量比之前大了100来公斤,压得更实的缘故。
动能回收的力度可以在中控大屏里调节,这一点可是深得我心。城市行驶我向来都会直接把动能回收开到最大,之后就可以只用电门控制车速了,匀速行驶把脚轻轻搭在电门上,车子就会乖乖地匀着跑;远远看着前面堵车了,丢开电门让车边减速边充电,滑到跟前车已经差不多停下来了,这时把脚轻轻搭在刹车上把车停稳就好,特别省劲,还挺有乐趣。
动力不如eQ。如果说eQ在50以内还能提供一些加速感,小蚂蚁这车就把范围缩到了30以内,超过30虽说开着还算轻快,但是就像电动摩托度过了起步加速那个阶段一样,基本就没啥明显加速感了。
其实天天在城里走走停停,快速路上开得稍微老实一点,动力倒不是最大的困扰,小蚂蚁这个车的困扰一是先前提到的颠,二是转向手感的假。
其实原地打方向还是ok的,至少足够轻啊,问题出在车动起来以后。奇瑞小蚂蚁这个车投放的城市比较多,Gofun和盼达用车都有,好奇的读者朋友有机会可以亲自去尝试一下,都不用上大马路,停车场里试试就可以。
把车停住,方向盘往任意一个方向动那么几度,这个时候方向手感还是相对正常的;放手,松刹车让车往前蠕起来,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感受一下这个回正力。给我的感觉像是只要车一动,前轴就忽然绷上了两根皮筋,把方向盘钉死在了中间位置,这时再往左右两侧打轮,总要克服一个人为设置的阻尼,就像手感比较虚假的游戏方向盘那样,太诡异了。
说eQ转向手感不好,评价的维度至少还在认为这是一个“属于汽车上的转向”的基础上,小蚂蚁这个转向手感,压根就不像是一台汽车上的。
从去年到现在,小蚂蚁这个车也开了不少回了,回来想一想,感觉这车跟Smart很像,是卖颜值的。所以尽管eQ明显比小蚂蚁好开,我时不时还是会挑小蚂蚁开一开,刨除更加紧凑的车身尺寸给停车带来的便利,毕竟作为一个颜控,颜即正义啊。
外观设计挑不出什么毛病,而且个人感觉这车外观上比较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做到了一种中性的萌,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开这台车都不会显得奇怪。大灯用上了透镜和LED灯珠,尾灯融入了LED导光管,精致感还是有的。
从很多细节上也能看出来,奇瑞在这车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所有的车身覆盖件都是塑料的,兼顾轻量化和维修成本,不需要用手敲,从接缝处的合模线一看便知。
不仅如此,码字间隙查资料,偶然间看到,这车竟然用的全铝架构,这是真的能下本啊。
对于一个电机后置后驱车型,两座版的后备箱空间大得远超预期,当时就觉得能够再塞进去一排座位,果不其然,不出半年奇瑞就推出了长续航的四座车型。
除了缺少一个双门车型上常见的快速翻折前排座位的抠手,上车便利性不佳以外,单独说后座空间本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新车君身高175,坐在自己比较正襟危坐的驾驶位置后面,腿部空间ok,坐垫偏低,头部空间不足,头枕不到头枕上就已经顶了天花板了。身高170以内短途坐一坐,能忍。
这一排座位可是把车子塞得满满当当,后排头枕和后挡风玻璃之间的缝隙已经塞不下一个手掌。
尽管如此,后备箱空间塞两个小书包还是妥妥的。
对了,从这张图两侧的尾灯固定位,可以明显看到被车身覆盖件包覆的全铝架构。
内饰设计很讨人喜欢,虽说用料没有惊喜,但是接缝都很均匀,造型配色也都很个性,比如说像副驾驶座位前方这根琴弦一样的饰条,还是那句话,和eQ一样,很有自主大厂的风范。
储物空间设计还算合理,中间这个大大的杯架塞手机正好,距离充电口和USB数据接口都很近,至于水杯完全可以塞到门上;下面的开放式储物格缺一块小挡板,应该做成一个兜用来塞停车票和零钱,现在这个样子放小零碎很容易掉出来。
大屏幕观感不算廉价,但是实际操作不算好用,尤其是音量调节的按钮太小了,车子移动中去操作非常分心。
强迫症新车君最关注的细节配置,包括转向灯一触三闪和左右电动门窗的一键升降在这台车上都有,紧急制动ABS介入的时候双闪还会快速闪烁;
同时不光有倒车影像,仪表上还有倒车雷达的距离显示,最讽刺的是这两个配置在自动挡低配的观致5上都没有,真的,完全猜不到奇瑞这么搞是出于什么考虑。
总体来说,小蚂蚁给新车君的感觉是缺乏润色,东西做出来没有花功夫仔细调教就匆匆开卖了。在可靠性表现上小蚂蚁也远逊eQ,至少新车君遇到小蚂蚁故障车的概率比eQ高得多。从理论上讲,小蚂蚁作为一个从开发之初就确定采用电机驱动的车型,表现理应比eQ这个从汽油车改来的电动车要好,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感觉真的很可惜,既然决定要做了,甚至连全铝车身架构都上了,偏偏栽在基础体验上,为什么不把它做极致一些呢?
至此,新车君已经把自己开得最多的小电车写完了。接下来要说的车,接触时间没有这三款长,姑且只能算是第一印象吧。
— THE END —
Produced by: 新车新技术编辑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