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换位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就是把前轮放到后轮磨。
简单来说,「轮胎换位」就是将汽车的四个车轮,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前后对调。前后轮磨损出现明显差异后,就需要进行“前后对调”平衡磨损。

但大家但凡去任何汽修店或者4S门店,售后和机修几乎从不主动提及轮胎换位。
这又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问题!
不管前驱车后驱还是四驱
你得知道,永远都是前轮磨的更快!
首先大家先想一个问题:前轮磨损更快还是后轮磨损更快?
你是否会觉得这个问题需要拆分成前驱车与后驱车分别回答,比如前驱车肯定是前轮磨损更快,而后驱车则相反,而四驱车的话磨损前后基本一致。

事实上轮胎磨损向来和驱动形式没有太大的关系!
很简单,从悬架结构上和制动分配上来看前轮相比后轮“更累”更容易“折寿”。
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家用车无论前驱还是后驱,都是前轮磨损更快!

道理也非常简单,市面上几乎所有汽车的前轮作为转向轮,不仅要承担轮胎滚动的径向力的同时还要提供转向所带来的偏向力矩,所以前轮收到的偏向力矩是后轮的3倍以上。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所有厂家在设计汽车时前轮都会配备防倾杆,就是为了平衡左右偏向力,减少轮胎单侧失抓,而后轮原厂就配备防倾杆的车,市面上基本屈指可数。

其次汽车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就有明显的“偏心”
很多车主老爷都不知道,汽车前轮担负的刹车力道远高于后轮(平时正常刹车时,前轮承受的刹车力道大约是后轮的2倍)!特别是在急刹车时前轮动不动就要承受全车80%以上的刹车力道。

所以我们一般家用车,前轮平均换2次,后轮才只需要换1次而已。前轮刹车盘、刹车片都比后轮尺寸大的多,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从以上的两个理论依据上来说,定期做轮胎换位的确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但问题又来了!为啥汽修店也好4S也罢都从来不主动提轮胎换位这个“必要工序”呢?
轮胎换位对于汽修来说
属于低收益,高售后风险项目
大家都知道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轮胎换位对于很多汽修店来说也是如此。
即便你打算免费给车主换位,很多人免不了来一遍“被害妄想症”。
跑到店里来做个保养,帮他检查轮胎乖乖前轮花纹都快没了,轮胎出厂日期还是15年。这轮胎跑在路上那不是妥妥的事故制造者么!说让他四条全换,结果人家怎么说?后轮换前面来再滚一段时间,反正后轮看着花纹还挺深的。
然后反手就给泰哥一个大差评说诱导消费过度保养。

但你说免费换位来者不拒吧~很多技师还是得看车型的,有些车的轮辋螺丝非常容易,原厂扭矩就比较高拧个一两次螺帽就可能出现开裂。(这里点名所有法系车和所有平口带垫片的螺帽)

这样的情况技师根本不敢下手,给你轮胎换个位挣不到什么钱不说,还有可能赔螺丝谁敢谁傻不是嘛!(给大众检查火花塞也是如此,容易拔断火嘴)

而且这项服务收费定价也非常困难?定50技师觉得不值当,定价一个50,车主完全不甩你。所以到头来大家都开始默默地弱化这项服务的存在性。
毕竟没有收益就意味着是亏损,无利不起早嘛~
然后就是轮胎磨损带来的安全问题考虑
后轮用旧胎事实上比前轮继续用旧胎的安全隐患大很多。特别是雨天湿地路况下,车辆一旦出现失控,后轮打滑造成的甩尾远远比前轮打滑造成的推头来的更难处置。

不信看看交通事故video里面那些高速路甩尾的,哪个救得回来?
能救回来的的不是高手就是运气好。
轮胎换位没有规定周期
选择越耐磨的轮胎可以减少换位次数
定期做轮胎前后换位是必须的,这能保证前轮的花纹不至于磨损的太严重都浑然不觉。
那么多久才需要换位呢?有没有一个精确的说法?
事实上轮胎换位要根据不同的轮胎配方,根据耐磨性和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周期。

就拿前不久参加过莱茵认证和实测的雷神静悦为例,在静音性能方面使用了胎内静音棉和花纹变截距设计、多路况适应能力方面,干地和湿地刹车安全方面都做了很多强化设计。

同时考虑到国内车主使用强度方面的实际情况,胎面橡胶配方设计时比较强调耐磨性。这可以从它高达520的磨耗指数上看出来。但是如果您观察不同品牌的其他轮胎,耐磨指数是有高有低的,基本都不会达到520这么高。

越是耐磨的轮胎需要的前后换位周期就越长。
根据轮胎行业的专业建议:前后轮胎的花纹深度差距大于1.6毫米时就需要考虑做前后换位了。而越是耐磨的轮胎达到这一误差限值的时间越久。
轮胎行业的专业建议才会偏向“以花纹深度作为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