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特斯拉拾起广告,BAT时代来临

2023-05-24 浏览:50.03万 评论:0

文|乔伊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普及民用浪潮的诞生,中国互联网世界中诞生了三家名为百度、阿里巴巴与腾讯的互联网公司,也就是我们如今熟知的互联网三巨头——BAT。

BAT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时代人们使用习惯的三大端口,分别对应的了搜索,电商和社交三大流量入口成为互联网产业的绝对上游。

随着2004年、2006年,以及2007年三家公司的分别上市,它们逐渐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中极具统治力的巨型公司的代表。

事实上,这种从混乱无序,走向统一有序的产业变革过程,并不仅仅只出现在互联网时代与产业。

如今,随着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演进,全新的垄断格局也同样出现了,字节跳动、拼多多、甚至美团、滴滴等,都开始重复以往的道路,并开始重新整合、划分市场的需求与自身的市场份额。老的BAT依然在,新的格局也正在形成。

同样的,这样的格局定型与推倒重塑,也出现在汽车领域。或者更进一步来说,出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就在不久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前三甲排名发生了变化,曾经作为中国企业集体目标的特斯拉跌落到第三位,前两位分别被如今如日中天的比亚迪,以及埃安给取代。自此,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圈的“BAT”体系时代,似乎正式拉开了序幕。

说实话,这个汽车BAT的诞生,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销量排位变动,更代表了整体市场格局、份额、消费者认知、认可度的变化。

当然,对于更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预期之中的新常态。在他们的心中,声量更大的新造车御三家“蔚小理”似乎才是这个时代中最受期待,最应该脱颖而出的汽车品牌。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

对于这个全新的BAT格局,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为什么会是这三家脱颖而出?他们靠什么脱颖而出?以及,他们的未来,会怎样?

声量与销量

新势力未必是最后的势力

就在这两天,酷爱惹事的李想又发声,表达了对于汽车销量跌到6000左右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事实上,他就差直接报李斌的身份证了。

这是汽车进入新能源时代、新造车时代的营销常态。新造车企业的领军者们,再不是以往那些温文尔雅的传统企业家形态,他们更乐于对于行业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从不惮于对竞争对手指手画脚。

显然,这样的性格特质,来源于他们共同的偶像、或目标——马斯克。

你不能否认的是,这些以往干着各种营生的新造车企业老板们,能够有勇气先后踏入造电动车、智能电动这条河,其实更多时候,来源于马斯克理想的感召、特斯拉成功的鼓舞。

正是由于马斯克榜样力量的推动,这些乐于接受新技术,同时也没有以往燃油车造车包袱的人们,成为了汽车新时代的候选引领者。

当然,为什么要加上“候选”这个词,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造车这件事,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今天我们所认为的新能源电动车,其实并不是新能源,它的诞生几乎和内燃机同时,甚至更早一些。为什么之后会被放弃,高合的老板丁磊说:这是人类犯过的一个错误。

那些在不同时期闪耀于世的,聪明绝顶的工程师们知道,不选电池,因为短板实在太短。时至今日,人们对于新能源车首先要完成的,仍然是剔除它续航的短板、补能的短板、安全的短板。

更重要的是,造车是一个完全系统的工程,大到品牌各部门的配合、小到车内各机构、部件的配合,都是需要沉淀来实现的。

因而,特斯拉的成功并不容易复制。而对于那些并没有第一时间赶上新能源浪潮的,成熟的,具有完整体系和规模的汽车集团来说,实现后发先至其实并不是一个伪命题。

这,其实就是比亚迪与埃安冲上销量榜前两位的原因。

首先,他们有强大的体系,成熟的制造实力,完善的研发实力,以及早已成熟的产品线和市场份额。

在源源不断提供市场销量的同时,能够持续为研发、制造输血。这些是边融资、边造车、边建厂、边研发、边销售的新造车品牌们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而有了这些优势,不论是比亚迪、还是埃安,甚至其他的有传统造车产业支撑的品牌们,在看清前路的方向之后,可以快速地赶上进度,并进行反超的最坚实依靠。蔚小理的销量综合都无法与BAT的任何一家进行抗衡。

在新能源车的世界中,声量大与销量大至少目前看来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而新势力,想要突破这一层从网红到当红的“次元壁”,就目前看来,几乎很难。

当然,你现在的问题一定是,既然都有机会,为什么比亚迪与埃安,能够冲上来搞出个新能源汽车界的BAT?

因为,体系与品牌,从来不是决定成败的最终因素,技术才是。

不论何种势力,技术才是最终实力

你还记得特斯拉是怎么火起来的吗?

事实上,2006年特斯拉的第一台Roadster诞生时,反响是非常平淡的,其真正火起来是因为中控的大屏改变了以往机械仪表的模式,智能驾驶辅助改变了以往人们的驾驶模式,从而被华尔街金融精英,硅谷的科技精英认可为能够代表其先锋属性的产品,从而开始走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念与技术,解决了特斯拉从挣扎到存活,从存活到兴盛的全部需求。

当然,如今高清大屏已经被所有人卷起来了,智能驾驶辅助也已经停在了L2级很长时间,想要赢得突破,必然还得在我们刚才已经聊过的,电池的续航、补能,以及安全三个维度去打造产品力。

在这一点上,埃安似乎才是新时代的卷王。

从埃安枪击不起火的弹匣电池2.0,到埃安重新定义铁锂电池,解决动力续航问题的微晶超能铁锂电池,再到埃安突破一千公里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以及创造充电5分钟续航207km世界纪录的超倍速电池。

埃安显然正在把人们对电动车的每一点疑惑,担忧全都悄悄弥平,甚至看起来毫不费力!

简单来说,在安全方面,比亚迪与埃安已经进入了极致互卷的赛道之中。

而在续航与补能方面,主打DM-i的比亚迪与选择纯电的埃安,更是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但实现了相同的目标,即补能快捷,续航给力。

当然,如果要问我谁能在这个方向上,走得再前面一些,我认为埃安的步子显然走得是更快一些的,毕竟趋势已经摆在面前。

显然,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战略选择。在技术足够支撑的情况下,绕开作为过渡期存在的混动模式,而直接以现金的技术与安全性进入纯电时代,是埃安花了五年时间,几乎完成了BT过去十几年积累的重要凭恃。

当然,对这样思路正确,技术先进的产品力的认可,已经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市场的销量之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配套设施之上,市场销售策略之上。

比如,如今开始被各家厂商推动起来的,意在进一步压缩燃油车生存空间的“油电同价”策略,其实在埃安的AION Y车型上早就已经实施,并且在2022年拿下了同类产品的保值率第一。

更重要的是,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上海车展上,埃安还发布了快速补电+V2G”两大行动计划,开启了进一步的能源网络大规模布局。

从目前来看,不论是埃安还是比亚迪,持续销量冲高的条件已经全部具备,但正在这么做的人依然很多,未来怎么办,靠什么建立起自己足够强大,不易被撼动的品牌地位,似乎是已经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了。

高端化,才是长久之路

未来应该怎么走,其实并不仅仅是BAT所面临的问题,更是放在所有想在新能源时代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都要面对的。

当然,所处的地位不同,初始选择的战略不同,都会影响最后的抉择。

比如,一开局就打造Roadster这样的敞篷跑车,然后依靠百万级的Model S和Model X打开局面的特斯拉,其实真正让企业开始盈利的,却是不断降价,不断跑量的Model 3和Model Y。

这,就是特斯拉自上而下的品牌产品策略。

当然,这一套放在埃安与比亚迪身上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从一开始,他们的战略就是通过现有市场,实现覆盖。因此,他们想要持久立住人设,打造品牌形象,自下而上是一个更合适的策略。

因此,我们看到了比亚迪打造出了售价直冲百万以上的仰望品牌。同样的,在这一点上埃安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成立了高端品牌Hyper昊铂,并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轿跑Hyper GT。

简单来说,在日常用车性能已经玩明白了之后,埃安则希望通过即将上市的Hyper GT,确立自己在电动车时代的领先的公路、赛道的性能标签,并期望在未来实现对于埃安品牌更多产品的技术反哺。

不论是比亚迪,还是埃安,显然都已经有了自己足够强的技术路线,以及品牌向上的规划,并且从目前来看,市场的反馈都是更期待产品的出现。

显然,这就为BA在未来持续打造更强的品牌实力,奠定了基础。

结尾

BAT新格局的出现,其实代表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摸索期已经逐渐过去,新的格局渐渐清晰,而如今抢占到封顶位置的这些少数的厂家,将在未来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世界中,最重要的标签与基石。

当然,变化肯定依然会时刻发生。比如,一向顺风顺水的特斯拉如今也终于开始直面自己的制动系统问题,开启了品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而在不久之前的投资人大会上,马斯克更是破天荒地表示未来可能会投放广告。你看,一贯桀骜不驯的马斯克,面对市场的急剧变化,也不得不赶紧调整战略,以保持优势。

对于首次冲击到这个位置,相较于特斯拉更具有成熟体系实力的埃安来说,未来通过更进一步的能源战略,更强的技术支撑,更好的市场策略,以及更全面的配套计划,品牌已经显示出了在下一个阶段,有能力持续进阶,甚至将BAT变成ABT的全部潜力。

而在此过程中,是否还会发生更有趣的变化,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点。但就目前来看新能源车界的BAT格局成型,显然表明了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