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放弃中国后,铃木日子竟越过越好!看来,中国也没那么重要?

2023-05-31 浏览:260 评论:0

知嘹汽车/林景行

回想曾经,作为汽车圈先辈的铃木,在2018年同样还是没能抗住中国市场的压力,只好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但到如今,整整退出中国市场五年的铃木,非但没有衰败,反而在全球市场上发展越来越好,这究竟是为何呢?

1.“小车之王”铃木的巅峰

谈到铃木,自然要提一下当时铃木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巅峰时刻,毕竟在上世纪80年的中国,对于汽车的制造业仍然处于落后水平,也正是因为引进铃木这样的外资企业,才可以更好的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于是在1992年铃木进军中国,与长安合资成立了长安铃木,随后铃木的野心逐渐扩大,在1995年又与昌河汽车合资成立了昌河铃木。

两大合资公司的加持下,铃木推出了众多小而美的经典车型,如雨燕,奥拓,锋锐,北斗星等。这些车型小巧精致,质量抗打,性价比高,与当时消费者的喜好和收入非常契合,在当时掀起了一股“铃木热”。这股热浪助力铃木在2005年国内累计销量突破百万月平均销量达到1.76万辆,直到2011年,创下了全年22万台的销量记录。但是随后铃木的发展令人摸不着头脑了,销量一路下滑,走了7年下坡路后,最终与长安解除合作,彻底退出中国!

2.铃木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

2018年,铃木正式确定要退出中国市场,其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国内市场要已经不再适合铃木的发展,并且当时在全球销量321万辆的铃木,国内市场销量竟然只有5.68万辆。而铃木汽车一直以来的发展和品牌定位都是基于小型车和摩托车的,与中国市场上广受欢迎的中大型车的市场需求格格不入。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中国市场生存,铃木就需要定向研发大车,这就需要过铃木高层领导的同意,但作为外资企业,又岂会将最终的利益放在单一市场上,更何况对于特定的投资以及研发费用还是未知的。再加上铃木几个最稳定的消费市场,印度、欧洲以及日本本土是铃木的后方,这些市场可以说为铃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销量。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动化、智能化企业在海外市场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自然而然选择退出国内市场可能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3.为何现在的铃木越过越好?

事实上,退出中国市场之后的铃木,不仅没有衰败,反而通过优化全球业务的战略和技术的革新,将全球市场进一步扩张。这也让铃木有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小车”发展道路上。有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统计中,铃木以3.7%的份额稳居前十,尽管退出了中美汽车市场,但仍然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着可观的份额。这也表示了铃木在其他地区的成功表现。尤其是印度市场,在铃木进入之后,迅速便实现了销量的提升,仅在2017年,铃木就售出了164万辆车辆。在印度乘用车市场中,铃木的市场份额约占50%,成为当地市场的热门选择,几乎每两辆车中就有一辆是铃木的身影。而且2022年印度总售出车辆达到381万辆,其中铃木占比41.37%。

毫无疑问,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对全球市场而言是有利的,毕竟它不用再分出精力去苦心经营一个“残破不堪”的市场,况且对于那个时代的铃木而言,退出中国市场也是对它最有利的选择,因为它的产品定位已经与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脱轨”!对于铃木而言,守好日本本土、印度、欧洲这几个最为稳定的市场,便是它最大的依仗,而这也与它本身的造车理念相契合,和中国市场不一样,日本、欧洲、印度这几大市场的消费文化更在意的是它真真切切的实用性。

写在最后:

其实像铃木这样的汽车品牌,退出中国市场是必然的。不仅仅是因为国内需求的改变,更多的也是因为国内市场中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消费者目光的改观。因此与其为了一点点销量去争夺市场,倒不如放弃之后选择更大的可能性。但不得不提的是,铃木专注于自己“小车”特色的发展选择,也正是众多国产品牌应该学习的,毕竟只有让自己具有专精技术和产品,才会拥有更大的市场和回报。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