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新车上的配置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花哨,“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原本只会出现在家里的东西,都被车企们搬到了车上。

而随着“内卷”程度的愈发加深,外加中国品牌最擅长“把价格打下来”,许多曾几何时只能在百万豪车上见到的配置,如今在一些二、三十万价位的自主品牌新车上都已成为了标配。
作为消费者,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媲美豪车的享受,无论从性价比还是使用的角度来说似乎都十分完美,毕竟没有谁会嫌弃自己的车配置高。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高级配置竟成“凶器”
近日,一位特斯拉Model X的车主在微博发布了一段自己的遭遇,再次将“电动门”、“电吸门”推向了风口浪尖。
根据这位车主的描述,当时他正坐在车内,但是由于车辆的车机突然死机(后续查明是12V电瓶亏电的问题),结果就是空调无法正常启动的同时,车门也因为电动机构锁死的缘故而无法打开。

当天广州气温高达39度,加上特斯拉全景天窗的“帮忙”,车内的温度可想而知。最后这微博主是通过拉动机械解锁装置,并靠着蛮力将车门推开一条缝隙才成功脱险。
而电动门、电吸门目前在自主品牌,尤其是新势力车型上正呈现出一种快速普及的态势。我简单地做了一下检索,目前国内50万元以内配备(或可选装)电吸门的新车就超过了30款,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熟悉理想的L7、L8系列、蔚来ET5/ES6车型以及极氪001等三十万价位的车型。

哪怕是一台售价仅18.98万元的最低配极氪X,车主也可以选择花费8000元选装电动门这项配置,总价不到二十万的车就能拥有“豪车专属”配置,堪称是目前国内电动门/电吸门的卷王车型了。

在宣传的时候,车企往往也会热衷于将电吸门/电动门与科技感、高级感等关键词划上等号,不断强调这项配置的重要性与尊贵程度。但是自从电吸门在国内市场的中高端车型日渐普及以后,这项配置却渐渐展现出它“凶险”的一面。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位特斯拉Model X车主以外,单单是在今年就已经有多位微博“大V”遭受了电吸门的“攻击”。

比如上面的@涓子VJ ,恰好就是遭受到了前面提到的极氪X的夹伤,万幸的是手指仅仅出现了淤青,受伤并不算严重。更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另一位博主@木小北 也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被理想L7配备的电吸门,夹伤手指的经验。

而他的手指受伤就比较严重,不仅食指、中指均出现了明显的淤痕,而且还出现了深深的凹陷,正所谓“十指痛归心”,当时的场景真的是想想都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当然,电吸门夹人必然不是“大V”们的专利,只不过经由他们曝光出来会引起更多人关注罢了,在这些博主的评论区底下我们能够发现被电吸门夹伤的普通消费者一点都不少,大家也都不理解为什么车企不为配备电吸门的车子设置防夹功能。

作为目前“全系标配电吸门”的品牌,理想汽车的CEO李想在看到这些案例以后也亲自出来回应,表示防夹与电吸存在冲突,后续会考虑为电吸功能增加开关。

那为什么我们常见的一键升降车窗以及电动尾门能够做到“防夹”,而更为高级的电吸门却不可以呢?
首先,国家规定了装备了一键升降功能的车窗必须具备防夹功能,这是一键升降车窗相比于传统电动升降车窗在成本上的最大区别,也是为什么部分“鸡贼”的厂商只为车窗配备一键降下,却不提供一键升起功能的原因,因为降下车窗不需要防夹。但是归根结底,车窗的升降电机功率与力度都相当有限,虽然被夹到依旧会很痛,但是一般不会有大问题。

其次是电尾门,与电动门的原理相同,电尾门的前端行程是依靠电动液压撑杆带动的,在这段过程中想要做到防夹并不难,只需要对控制撑杆的电脑进行编程即可,但是尾门最后锁紧的那一下同样是依靠“电吸”功能实现的,一旦尾门进入电动吸合状态,它也一样会大力锁紧车门。不过碍于尾门的使用场景与频率,其出现事故的几率较小而已。

但是车门却不太一样,一方面,直接关乎行车安全性的它对于车门的闭合牢固度、锁紧力度都会有着更高的要求,直白地说电吸门的存在就是为了对抗在关门时遇到的一切阻力,这也是为什么上面那些被夹伤的人都不得不等到车门完全闭合才能重新打开车门抽出手指。

另一方面,车门的使用频率和工况比起尾门也要复杂得多。除了正常的停车上下乘客以外,像路边临时落客、多人上下车、又或者临时取物等往往都会对车门的开闭程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譬如,电吸门“吃手”最常见的场景,就是用户想要拿取车旁地上的物品又或者避让狭窄空间经过的行人或车辆时,扶着车门将其“虚掩”的时候,一旦车门关闭的角度掌握不好,激活了电吸功能,迎接你的轻则是淤青,重则是直接骨科急诊。

那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吗?
有,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使用这项功能,正如李想所说的一样为电吸门功能增加开关,让那些担心被夹伤的用户有选择权。而另一个办法就是尽可能地缩小电吸门的启动间隙。

比如蔚来就宣称将电吸门的启动间隙缩短到了8mm以下,以尽可能地避免在电吸功能触发的时候,门缝内还有异物的可能性。但是哪怕如此,也只是一种预防手段,只要你是使用这项功能,就意味着你在享受它带来的轻松与高级感的同时,也必须承受它带来的风险。
电吸门真的有必要吗?
讲了那么多,到这里我要抛出我的终极提问了,那就是电吸门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项有必要的配置吗?
电吸门最早出现,是为了让司机/门童帮豪车关门时能够更加地优雅,且不用惊扰到车内的贵宾。同时,某些高端豪车之所以采用电吸门不仅仅是为了“优雅地关门”,更是因为它们为了隔音效果,往往会把车门设计得尤为严实,手动关门的话确实需要很大的力量,这时电吸门确实能起到很好的辅助关门的作用。

但是,当来到这一批三十万,甚至二十万不到的家用车上时(哪怕某些车宣传自己对标500万豪车),电吸门的存在的意义却被大大地削弱了。是的,有车企称他们使用电吸门,是为了让大家上下车时不用惊醒熟睡的宝宝,这点我在操作我家奥德赛的侧滑门时也是深有体会。
但是,对于一台家用车而言,日常操作车门的不是一个每天风雨无阻等着你的仆人,而可能是你家那位开了十几年老日系车的老人家,可能是对一切都好奇的宝宝,也有可能是你那位喝得醉醺醺的朋友......

甚至在大多数时候,除了掏出真金白银买了这项配置的你以外,其他人根本不会想到你的车有电吸门,他们依旧会大力关你的车门,会把你安全座椅中的宝宝惊醒......别说电吸门了,就连“常见”的电动侧滑门和电动尾门,都足以让不少人手足无措了。
写在最后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堆配置成为了所有新车提升竞争力的最直接办法,在中国市场强大的体量之下,许多高端配置的成本也因此有了显著的下降,并迅速席卷市场。比如矩阵式LED大灯、空气悬挂、激光雷达等,在“卷无可卷”以后,厂商自然也将目光放到了不起眼的车门上。

只不过,大灯撞烂了、空气悬挂漏气了给钱换就行,激光雷达对于主动安全的提升也确实有帮助,但是电吸门如果真的夹伤了手,也许就不仅仅是钱包受伤的问题了。
没错,自主品牌的崛起确实是让曾经“等级森严”的汽车市场,变得“配置平权”、“科技平权”,但是在这场汽车革命中,厂商们在无节制地下放高级配置的同时,又是否有充分地考虑到车辆的真实市场定位与使用场景呢?毕竟有些配置之所以一直不出现“平价车”上,也许不仅仅是因为成本原因,而是它根本不合适罢了。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15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