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丨 作者 / 刘润 整理 / 程志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429篇原创文章
如果在没有经费限制的情况下,让一群程序员设计个酒店,基于今天的科技水平,他们对于酒店的想象力边界在哪?
如果让敲代码的程序员来说:在钱不是问题的前提下,看我会“码出”一个怎样的酒店给你。
在 4 月底的一天,我去阿里讲课,因为早就听说过阿里有个著名的未来无人酒店“菲住布渴”,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入住了这家酒店。
— 1 —
“程序员思维”酒店?
天啊,程序员也敢建酒店?也去做设计?能做得好吗?
我步入职场后的几年时间,一直在写代码,自诩也是个资深“程序员”,但是,太多人对我们程序员群体,存在着极大的误解……
网上有个经典的笑话,说老婆给程序员老公打电话:
下班顺路买 5 个包子带回来,如果看到卖西瓜的,买一个。
当晚,程序员老公拿着一个包子就进了家门……
可能没有编程经验的朋友不太理解这个笑话,老婆明明是让老公买5个包子,看到卖西瓜的顺便再买个西瓜。
但是用程序员的“if、else”语句一执行,就变成了“因为”看到了卖西瓜的,所以就买 1 个包子。
这个笑话,确实深刻地反映了程序员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比如突然有人打了你一巴掌,你在什么情况之下还手,在什么情况忍了?
如果用火柴点燃一个爆竹,那么爆竹里的火药比例,空气含氧量等条件,在什么条件下,爆竹就可以上天爆炸?
这些,在程序员眼里都是一道道 If、else、for、while 等语句组成的程序。
程序员的世界里,就是为了得到什么结果,需要什么条件,输入哪些指令。
然后执行、编译。
如果结果不对的话,不对就是不对,你说差不多吧。
根本没有“差不多”,“差不多”的程序是执行不下去的,只要稍微有一点语句、输入有问题,程序都执行不下去。都不行。
程序员思维,在我看来是一种穷尽所有,又时刻追求核心本质的思维模式。
所以你认识的一些程序员,在待人接物时体现出的性格是视角清奇、简单直接。
他们具备了这种特质,能把这些用于建设一间酒店吗?
— 先感受下 —
— 2 —
程序员会怎么“码出”酒店?
下面,我就带你看看,程序员们“码”出来的酒店是什么样的。
摆在我面前的,首先是个二维“码”。
▲ 号称“所有”服务,“轻松”搞定
没有迎宾的前台
作为程序员,他考虑的是:酒店设置的前台,主要目的是什么?
1、要符合公安部的要求,确认入住者身份;
2、完成定金缴纳。
至于微笑接待、路径指引……那都不是核心问题,不是设置前台的本质诉求。
既然主要解决身份和支付这两个问题,那通过人脸识别和移动支付就可以解决了,自然不需要像传统酒店一样,设置长长的前台,几名前台员工了。
所以,程序员眼中的前台,可以长成这样——
——
在这里,你不需要一张“房卡”
如果是一家常规意义上的酒店,入住完成后,就能得到了一张“房卡”。
那么这个门卡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呢?
1、打开房门;
2、还有一些酒店考虑安全因素,启动电梯也需要门卡。
在阿里的这家酒店,可以没有房卡,因为人脸识别功能完全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
▲ 面部信息是个人隐私,如果你同意的话,
可以在这里体验“刷脸开门”
▲ 也可以使用常规的房卡
▲ 带人脸识别摄像头的房门
▲ 投影门牌,意味着可以修改文字内容
——
已经“退化”成一键的客房电话
进入房间,整体风格非常简洁。
几乎所有酒店的床头,都会安置一部电话,很多高档酒店为了体现自己的品味,还会设计很高档的电话。
但我们入住酒店用电话都是做什么呢?
现在都 9012 年了,早就没人用酒店电话通讯了,几乎所有需求都是联系客服中心。
所以,阿里酒店的电话是一套搭载了液晶触屏的系统,只有一个拨号键,一键就可以联系客服中心,舍弃了放在床头的那个电话。
▲ 只有一个按键的通话系统
▲ 还有很多神奇的设计,例如这个床头灯
——
比无人货架还神奇的自助消费系统
很多酒店都会售卖一些昂贵的商品,中高端酒店里还会有个 minibar,感觉商品价格都挺贵的……
但其实酒店也很委屈,因为这部分收入利润贡献真的不高,但给客人的体验很不好。
那阿里是怎么做的呢?
阿里取消了房间 minibar,在过道放上了无人售货冰柜。
这个收货柜厉害了,跟常见的无人货架不一样,不用你先去在液晶屏上选择买什么什么商品,再付款取货……
而是扫码后,打开门,直接取走就可以,系统会根据你在前台录入的人脸信息,自动挂房账、完成扣款。
——
用机器代替的客房服务
我们入住酒店后,肯定会有很多要咨询服务台的问题,比如问 wifi 密码,问早餐、健身房在哪等问题。
这些,我们以前都是拨打服务台电话,当然通过刚才提到的一键拨打也可以实现。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房间里的智能音箱对话来获取信息,阿里的当家 AI 助手就是天猫精灵。
它能做的事不只是询问,还可以帮你开合窗帘、开关电视、开关智能通风系统等等……
看来,程序员真的快统治这家酒店了,大部分服务工作人员下岗了……
最后能想到的人工服务,应该是客房送东西的服务员了,例如送个餐、送双拖鞋、送个电熨斗什么的……
这最后的几十米,也被机器取代了——在而阿里酒店,客房送东西都是用机器人完成的。
可能,最后的最后,必须要“人”来服务的,只有卫生打扫、设备维修、网络维护了……
我入住的整个过程中,体验都很好,所有交互界面都很流畅、简明。
很惊喜也有点遗憾,没能见到想象中的幕后主宰者们。
— 3 —
处处可见的亮点
除了刚才提到的亮点,我再来讲两个让我忍不住惊叹的、很棒的体验。
第一、在常规需要刷门卡打开电梯的酒店,如果有访客拜访,我们只能自己下楼去接或者借助前台服务人员帮助。
而阿里怎么做的呢?
你可以给拜访你的客人发个二维码,访客凭借这个二维码就可以在电梯那一扫就可以了,很棒。
第二、是电梯的“智能”控制,前所未有的智能。
什么意思?
就是当我们离开酒店房间后,一般是去使用电梯。但这需要我们要走到电梯门口那,手动按。
可是阿里通过现在的科技,可以感知我关门这个行为,于是就可以通知电梯,等我到电梯口的时候,电梯就已经等在那了!
在华为 Mate X 上市的时候,我们曾经发布了一篇文章《华为Mate X的疯狂策略:超级亮点 + 没有缺点》,里面关于爆品战略,我写了一个小公式——
爆品 = 超级亮点 + 没有缺点
阿里酒店处处可见的亮点,不得不让人感慨,人们对科技的探索和运用,是没有止境的。
— 4 —
我对阿里酒店还有哪些期待
那么,阿里酒店做到“没有缺点”了吗?
我认为还没有。
我感觉自己住进了机房。
当然,“品位”这个事儿很个人,相信也会有很多朋友会觉得很酷。
你甚至可能会觉得:润总,人家阿里就是在追求很“酷”的感觉,人家要的就是科技感嘛。
酒店作为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很多酒店在努力打造与“家”匹配的关联和想象。舒适、温暖、有品位,这是传统酒店的优点。
这些当然是阿里这家科技概念酒店没有去刻意追求的。
“菲住布渴”有着上面我提到的种种优点和亮点,可以给很多传统酒店作为参考和示范,一定会给很多在酒店行业深植很多年的朋友一些启发。
就因为专注于酒店多年,这些朋友可能会形成一些思维惯式,床头就应该放个电话,房间里必须要有 minibar 等等。
而阿里这些程序员出身的人就没有这样的思维惯式。
他们用最简单、本质的思维看待这个事,用“为了得到什么结果,需要什么条件,输入哪些指令”这样编码的方法“码出”了这个酒店。
最后,一定要感谢阿里,用自己的钱,给行业带来启发。
这样的酒店你喜欢吗?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