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衰败是信号 共享汽车下一步何去何从

2021-12-16 17:15:56 作者:问答叫兽
ofo的前车之鉴

很多事情做得好就叫“效率”,做得不好就叫“急躁”,但是“慢工细活”总是对的,任何行业的任何产品都是如此。很多中国企业的态度是“急于求成”,就像2021年突然开始的“分享”风波。这两年,这里的参与者都有“一夜暴富”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带来了扭曲的市场,“共享”的观念一直坚持到今天。泡沫有多大?也许我们可以从消失的ofo和悬崖边上的共享汽车中看到一些答案。

在多方压力下,共享汽车的下一步是什么?

◆单车共享的警示是冬天来了,寒潮来了。

◆共享汽车体验有多差?找车、用车、退押金都有问题。

◆一切都向成本低头,操作系统需要钱,但钱从哪里来?

◆一夜暴富的市场心态,剩下的路谁能走完?

你们城市有共享汽车吗?你用过吗?你认为这个所谓的“便利措施”真的能提高你所在城市的出行效率吗?其实如果把这个概念放在单车共享上,也可以看到共享出行的概念被“低成本”产品验证后,大家的看法是什么。

■单车共享吸取了过去的教训,行业的寒潮来了。

成立于2021年的Ofo单车共享,在上个月看到了很多“负面消息”。资金紧急短缺、裁员、总部撤离等信息。让大家为“押金退款”做好了准备。就我个人而言,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开始关注路上的ofo自行车数量。在北京中关村地区,这比以前少了很多。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ofo这两年的经历。据了解,2021年12月,在ofo处于发展高峰期时,将其总部迁至位于北京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与我们在的分公司在同一栋楼。之后,ofo度过了2021年的密集扩张期和与mobike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在2021年10月达到日订单3200万的峰值。在那个时间点,当ofo消耗最快的成本时,它什么时候能盈利?什么时候能有更多的融资?成为了2021年的关键。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自行车共享的行业开始崩溃,无数初创企业被甩,甚至有些企业只存活了几个月。即使是领先的ofo和mobike也只能通过持续融资来维持高成本的运营管理。2021年后,ofo面临高成本运营和盈利模式的挑战,处境越来越不明朗。股东滴滴未能推动ofo与mobike合并后,mobike被出售给美团置评,而新一轮融资面临的尴尬ofo则被推迟,导致资金短缺,多轮裁员。据悉,ofo目前负债总额超过60亿元。

作为共享出行生态链中受众最广的“单车共享”,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共享”概念的接受程度。高覆盖、低价格、可持续服务运营提升体验的基本原则,让单车共享在刚进入市场时就获得了不错的评价,社会也确实从“共享”理念中获得了实惠。这也让很多其他类型的产品看到了机会,或者说是资本市场“共享”制度的倾向,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共享汽车才是想要真正面对风的“猛兽”。

然而,所有的分享模式都堆积着“钱”。就自行车而言,如果你想控制一辆车的运营成本,直接报废重做太大了,但车会太复杂。如何构建一个资产模式,如何控制高昂的运营成本,如何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甚至最基础的牌照支持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由于这些原因,共享汽车在时间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自行车共享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多,甚至更出乎意料。

2021年后,随着“单车共享”的陨落,很多贴着共享标签的产业链开始露出难以愈合的裂痕,“共享汽车”市场在看似“轰轰烈烈”的市场背后充满了动荡。今年,在互联网公司和汽车公司的支持下,各种大大小小的共享汽车品牌迅速推出。但就像当时的单车共享一样,品牌的涌入并没有帮助市场增长,反而“融资”“收购”成了一些可能连几辆车都没有的共享车企的唯一目的。

困局:运营混乱与成本压制

■风险越大,回报越大。合租一辆车真的“太冒险了”

与自行车共享相比,共享汽车的运营成本将呈几何级数增长。甚至有人夸大其词,10辆车的运营资本,足以推动一个三线城市的单车共享覆盖。高成本的压力本应让共享汽车市场的增速更加平稳谨慎,但实际情况却与之背道而驰。很多初创企业急于吸引资本的关注,冒着各种风险打造自己的品牌,完全无视市场评价。也许对他们来说,魏凡曾在一部电影中说过:“高风险带来高回报,我向你保证,这太冒险了。”

目的性太强,以至于共享车市根本没有建立成熟有效的服务体系,想直接进入“收菜阶段”。如今,用户几乎每天都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自己对共享汽车的投诉,反映出目前的共享汽车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还因为运营问题造成了各种隐患,整个系统进入了不健康的恶性循环。

即使有些“恶劣条件”是用户素质造成的,比如随意停车、故意违章等。,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操作规则的制定。最近在使用共享汽车的体验中演示了很多问题。从租赁到使用再到最终押金退还,几乎每一步都会出现严重的体验问题。

一个月前,我在北京体验了一个知名的共享汽车品牌。选择到达取件地点后,除了故障车,我会发现很多车都处于“空气”或者“空电”的状态。即使手机应用里会有车内加油卡,也只是像个假人,基本找不到。因此,找到一辆有足够燃油/电力的好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和其他同事交流,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共享汽车的通病,也打消了人们从“第一感觉”开始继续用车的想法。

目前部分品牌推出了“停车与驾驶并重”的体验模式,不需要将车返回指定地点,这也是这些企业为用户“违规停车”而支付的费用。然而,负面影响也随之出现。一方面,汽车用户有“随意停车”的心态;另一方面存在车辆无法集中管理的问题,导致车辆缺油或车况不佳,无法及时维修

嗯,当你终于找到一辆可以开的车,打开车门,里面的场景可能会让你更加惊讶。很乱或者座椅和方向盘损坏,你甚至可能没有坐下的欲望。目前共享汽车找车难、用车环境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成本限制了企业对汽车做好运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营管理。就像共享单车完全交给用户后,没有人能保证车的状态永远好。但是自行车可以报废重做,汽车不行。

即使你已经处理了以上问题,退回押金也将是最后的困难。我和很多同事都遇到过严重的押金延迟退还的问题,可能要一个多月。但是,客服会用检查车辆违规或其他理由来推卸责任。不得不说,即使在整个运营体系的最后一步,也再次伤害了用户对共享汽车的信任。

用户体验差是因为操作系统的不完善,受到成本的压力,成本与融资和应有的资本储备有关。因此,在查看了所有的链接后,发现共享汽车遇到了与ofo相同的问题。钱是革命的第一资本,但钱在哪里?

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的建立和车辆采购维修是目前共享汽车最大的成本角度。目前进驻共享汽车领域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其优势在于在线架构和运营模式的构建,但其致命的劣势也在于车辆采购和维护的硬成本。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开发的共享汽车服务具有能够降低车辆采购成本的优势,但恰恰相反,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和成本控制都弱于前者。

当然,解决成本除了融资就是利润,但目前共享汽车几乎没有利润点,而且由于市场表现持续低迷,除了品牌增多,用户对普通行业的信任度持续降低。如果市场不增长,用户不买账,资本永远处于观望状态。每消耗一天,成本就会增加一天。如果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停在路上的车辆迟早会像那些“残疾人自行车”一样被遗弃在城市里。

在此之前,很多业内人士都看好诞生于车企背景下的共享汽车品牌,但时至今日,虽然共享汽车本质上是对传统租赁模式的升级,但对于车企来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对于整车厂商来说,共享汽车市场的最终目标将改变上个世纪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以来一直在进行的运输方式。当汽车从私有化向共享化转变时,可以完美链接新能源、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汽车企业作为整个汽车产业的源头,想要真正实现全面转型,共享汽车将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这么重要的行业真的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收获吗?目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总结:现状不等于未来,运营依然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以上内容几乎没有谈到共享汽车的发展必要性,但如此巨大的市场必然有其存在价值。在汽车电气化和共享化的道路上,前者首先创造技术变革,然后利用后者创造价值。共享仍然是“高效率”的基础,它改善了传统汽车或传统运营模式的弊端,真正实现了汽车在智能化时代的转型。没有人会放弃这条路,但这条路一定又远又慢。

目前一些企业在技术储备上,为共享出行业务做规划的正确方式也有很多,包括建立大数据平台,用户行为分析以及完善的车辆维护系统等等,先做好运营体制在培养市场良性成长才能不断建立用户信心。有了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面对成本的巨大施压,面对市场的信心不足,目前已经在出现衰退的共享汽车品牌们,下一步该如何走?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