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盟汽车团购怎么样

2022-07-05 02:06:23 作者:lizhu

继人身险部联手财务部调研“保险养老社区”后,财险部和保协近期又聚焦另一项业务——车辆安全统筹服务,相继组织研讨会和调研,试图摸清风险底数。

车辆安全统筹服务是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业务,以营运车辆为主要服务对象。因为风险系数高,被商业保险公司拒保的车主往往会选择参加车辆安全统筹。与严格监管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相比,车辆安全整体价格更低,条款更灵活。但也正是由于其缺乏严格的监管和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导致近期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风险迅速积累,“雷阵雨”似乎随时都会发生。

如今,中国银保监会和保险协会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显然已经将该问题提高到了一个高度

01

银监会、保监会先后出动,摸底车辆安全和整体市场风险。

围绕行业内车辆安全统筹问题,监管部门终于出招了。

首先,7月22日,银监会财险部在银监会召集各银行保监局、财险公司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调研了解“整体交通安全”等部分非行业机构车险业务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紧接着,8月19日,保险协会发布《关于对各财险公司开展“统筹互助”调查的通知》,称根据近期市场反馈情况,部分汽车运输服务公司以“统筹互助”(以下简称“统筹互助”)名义变相开展保险业务,保险协会拟对相关问题进行书面调查。

研究内容包括(1)“统筹互助”现状,包括市场情况、经营方式、销售价格、宣传策略(请用数据说明);(2)“统筹互助”问题分析,包括成因、主要风险及趋势预测;(三)保险业应对“统筹互助”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措施等。

监管部门和保险协会纷纷出动,密集调研,可见“统筹互助”业务中的风险已经引起了行业的高度。

当大量运营车辆没有办法投保,不得不把目光转向统筹互助的时候,统筹互助本身的风险暴露确实在加速。

近年来,关于车辆统筹互助的投诉屡见不鲜。很多车主根本不知道车辆统筹和车险的区别。他们参加了车辆统筹,以为自己上了保险。当一次事故被拒绝赔偿时,他们发现协调不是保险。

在这种情况下,运营车辆车主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部分保险公司也深受其害。

总部位于山东的众禄财险于2019年在关伟发布声明,特别强调“我公司向消费者出具机动车辆商业保险单,任何以交通安全拼车单形式出具的车辆拼车业务均与我公司无关。”

主要是因为一家经营车辆统筹互助业务的公司也叫“中鲁”。很多车主参与公司的车辆统筹互助业务后,一旦发生纠纷,往往会向保险监管部门投诉。同名的“众禄财险”难受到发了相关声明。

02

国务院政策“支持”,保险公司面临收紧高风险业务承保的压力,车险统筹互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统筹业务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了,不过大多是大型运输集团为了提高公司内车辆保障水平而设立的。是一种只针对公司内部车辆的互助业务,不对外经营。

前面提到的中路财险股东之一青岛交运集团,曾经有一个相互保险组织。

这种运输集团内部统筹互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营车辆的风险保障水平,对减少事故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明确提出,“鼓励运输企业采取交通安全统筹的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抗风险能力”。

之后,车辆统筹互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企业开始经营类似业务。与以往国内业务不同的是,这些公司几乎都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揽业务。

目前从事这类业务的有各种各样的实体,包括运输公司,如上面提到的“中路运输”、“中路运输”;有汽车服务公司,如中顺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卡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有交通科技公司,如盛奇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甚至还有地方交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还有地方供销社,比如石家庄供销社、唐山供销社等。

据《包惠天下》了解,这些公司往往是自己筹集一部分资金,然后向参与的车主收取统筹基金,类似于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取。甚至他们的业务流程和他们发布的整体方案都是抄袭保险公司的。一些公司甚至像保险公司一样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招募销售代理人来扩大业务。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科技公司甚至在车辆统筹和互助业务中打出了“风险防范”的口号。

某科技公司在官网展示的机动车统筹条款

与严格监管下的保险公司相比,统筹互助业务成本更低,无需通过再保险分散风险。因此,面对同一辆车,统筹互助收取的统筹费明显低于正规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但同时,由于缺乏像保险公司那样严格的监管制度和风险分散机制,统筹互助作为风险分散机制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实施后,保险公司车险保费下降,赔付率大幅上升,业务端普遍面临严峻压力。为了生存,大多数公司都加强了对业务质量的要求,尽可能减少承保损失。高风险运营车辆的保险业务已经被很多公司放弃,很多运营车辆转向各种统筹互助,所以统筹互助业务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涉及的风险也开始引起行业高度。

03

制度层面很难化解统筹互助风险,网友提出了很多建议:按照剩余保险市场处置,成立共保体,提高免赔额。

如何解决车辆统筹互助业务的风险积累问题?

不少保险行业人士表示,这个问题基本上很难解决,因为统筹互助是有明确政策支持发展起来的业务,甚至银监会也缺乏对这些业务的直接监管权限。

引发与保险统筹的冲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媒体报道,2019年,阳泉市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交通运输有限公司涉嫌违规经营保险业务的风险提示函》称,河北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在阳泉市辖区内以高额手续费竞得车险业务,但该公司不具备商业保险业务资格,未取得保险监管部门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属于违规经营。

对此,统筹行业协会发表了针锋相对的声明,称统筹公司是国家文件设立的发展行业,作为企业,不受银监会监管。

在无法取缔以非法保险业务为名的统筹互助的情况下,在业内人士看来,要解决这一现实矛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运营车辆这一老大难问题。

至于为什么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营运车辆,《包惠天下》在《边缘化的千亿货车保险市场》一文中做了详细介绍。主要原因是运营车辆和各种工程车辆的车主往往驾驶习惯差,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大。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卡车保有量超过1300万辆,每百万公里事故数为3.7起,而美国早在2014年就已经下降到0.1起左右。

事故高发导致营运车辆赔偿平均,常年赔付率高。保险公司大大增加了赔付和磨损的风险,他们把这种业务认定为垃圾业务。在保费充足率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他们进一步收紧了这类业务的承保权限。

要彻底解决保险和统筹的矛盾,关键在于政府、监管和行业的共同努力。《边缘化千亿货车保险市场》一文发表后,《包惠天下》读者在后台留言,给出了很多建议。事实上,他们代表了行业的主流声音:

有人认为这项业务是赋予商业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商业保险公司应该也必须做好。

但也有观点认为,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商业主体,承保亏损,首要责任是生存。

有人认为,要提高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就应该重新定义条款和费率,改善承保条件。

有人认为,关键是保险公司要努力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实现差异化定价。

但更主流的观点认为,这不是商业保险公司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保险行业的共同努力。

由于经营车辆保险是一项具有非常重要社会意义的特殊业务,其风险保障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但仅靠纯粹的市场化手段,注定无法赢得商业保险公司的青睐。因此,有必要效仿发达市场,采用剩余市场,由政府和市场分担风险,提高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这类业务的积极性。

或者成立行业共保体,各公司按照市场份额分担风险。

或者效仿医保,通过设置免赔额,保险公司和车主分担风险,迫使车主改善驾驶习惯,降低事故率。

互助社的业务规模没有明确的数据。然而,2019年,中国卡车保有量超过1300万辆,2020年,保险业承保了近1000万辆商用卡车。据简单估算,使用互助的商用车数量可能已经达到百万辆以上。解决保险行业的安全问题,降低雷电风险,对保险行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