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日产轩逸怎么样及日产轩逸的配置如何

2023-03-23 11:57:27 作者:蔡金盛
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车市出现了一个新关键词——“低迷”。不知道什么时候销量下滑会让所有汽车公司头疼。火爆了几年的SUV下滑尤为严重。反而合资品牌的车在这个世道不好的情况下逆势而上,几款顶级车型的销量甚至步步高升。到了2019年,我们刚刚迎来了一批重量级合资车的换代,车市一时间红红火火。

在这些新一代合资车中,东风日产轩逸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是非常吸引人的一款,因为它的上一代车型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汽车销量排行榜上的尖兵之一。毫无疑问,最新一代轩逸必然是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汽车产品之一,所以我们这次也赢得了在广州深入体验和测试这款车的机会,希望我们的评测内容能够给消费者最实际的购买参考。

2.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轩逸这个名字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十几年了。2006年,东风日产推出全球同步车型轩逸,也拉开了轩逸在中国神奇历程的帷幕。轩逸这款车型其实是日产传奇蓝鸟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的继任者。最早的国产车型轩逸后面,车名也写成了“蓝鸟轩逸”,可见这款车型和蓝鸟的渊源颇深(后来东风日产的LANNIA和蓝鸟也有点关系)。

从第一代国产轩逸来看,这款机型的产品定位非常明确。它的主要特点是空间、舒适、省油、易驾驶,这是大多数传统家用车的本质特征。至于运动包装和极限处理,轩逸从来不碰。车模清晰的形象也让之前国产的两代轩逸很受消费者欢迎,一直是市场上最畅销的车系产品之一。

2019年年中,国产第三代轩逸正式上市。这一次这款车的正式名称是“第14代轩逸”,应该算在之前日产蓝鸟车型的代数里,因为第一代蓝鸟的历史非常悠久,第一代车型是在1959年推出的。

3.外观感知

外观感知

如果老款轩逸的平庸造型是你错过的原因,那么新款轩逸就再也不会这么想了。仿大哥天性的新款轩逸,在外观上绝对能俘获一大批人的心。从远处看,完全是小自然。日产的新设计语言在天籁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上可能不算什么,但放在轩逸上绝对是升级。娃娃设计就是这种情况。低级的人永远享受高级的福利和形象。

相比老款车型,新款轩逸的设计理念明显更多了运动和时尚元素,这一点从尾灯边框的黑化和C柱的悬挂设计就可以看出来。另外,稍微溜背的造型虽然没有思域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那么夸张,但是对于轩逸本身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风格转变了。

4.形状细节

形状细节

身着全新的设计语言轩逸,其前脸采用了大量硬线设计,略显凹陷的前盖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低矮的虚脱感,熏黑的中网和标志性的镀铬装饰条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另外,配合雾灯区域不规则的切割面设计,整个前脸看起来相当有棱角。

扁平犀利的大灯不仅有着天籁一样的风格,对于小型车轩逸本身也起到了加宽视觉效果的作用。此外,大灯内部的倒刺式日间行车灯点亮时也很有效果,就像捕猎动物一样,很有视觉冲击感。

尾部设计虽然没有前脸突出,但整体感觉很好。与尾部线条完全融为一体的尾灯,看起来比老款要和谐很多。边框和内部细节的黑化不仅带来精致感,还透露出运动感。

在整个新设计中,这款车的C柱设计绝对值得一说。略显溜背的造型和悬浮黑化处理,虽然动作和变化的幅度并不夸张,但却大大提升了整个车型的时尚感。当然这是有代价的,就是后排的头部空间会被压缩,后面会详细说明。

我们的新款轩逸采用17寸轮圈,外形和质感都很好。可惜除了这个顶配,其他版本都是16寸轮毂,采用了现在很流行的切面设计。看起来不错,但是有点审美疲劳。

5.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

14代轩逸这次只有一款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可供选择。东风日产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有点出乎意料,但是完全合理。所谓惊喜,就是销量巨大的主流车型不会采用单一的动力配置;所谓的原因就是前两代国产轩逸有两种动力配置,但最后都是入门级的1.6L车型销量完全占据主流地位。所以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东风日产没必要再搞那么多动力配置,可以节省一些R&D和生产费用。

新一代:1.6L发动机轩逸是日产第三代HR16发动机。该发动机系列在中国市场有着良好的口碑,其传统优势是动力充沛、油耗低、维护成本低。这次轩逸上的这款第三代HR16的功率和扭矩相比之前的老款略有提升,达到了102kW和169Nm,到现在为止轩逸和马自达的昂克赛拉也是A级车市中少有的只把自然吸气发动机作为唯一动力选择的车型,在涡轮横行的时代确实不容易。当然,日产使用这款发动机作为唯一动力轩逸也是很有底气的,因为它在应对最新的油耗和排放法规上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很多购买这款舒适家用车的消费者对自吸发动机还是很认可的。

除了手动变速箱,这款1.6L发动机还搭载了日产的CVT变速箱。这种日本产的自吸CVT组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动力感受?

6.动态特性

动态特性

因为发动机排量还是1.6L,虽然账面上的动力数据增加了一点,但是很多人都没想到新一代轩逸的动力性能会有大幅提升,包括我们的同事。这次借的是新的轩逸试驾。我们几个同事去试驾后,都同时反映,这车刚开始油门好猛,好像一给油罐车就要跳出来了。的确,如果和上一代轩逸的1.6L车型相比,现在这一代轩逸的动力确实是“前进”的,而且在轻供油的情况下车辆的加速也很充足,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开的是以前的1.8L或者2.0L车型。当然很多日系车都有这种风格的动力设置,所以适应起来并不难。

不过,如果你想堵车,我们建议你打开ECO模式轩逸。在这种节能模式下,你不需要小心翼翼的控制油门,因为动力已经出来的更顺畅了,在市区停车跟车也会更方便。而且和我们之前试驾的天籁2.0L车型相比轩逸的ECO模式也不算太懒。如果真的需要加速超车,不用给太多油门,加速力就够了。所以我们在高速公路上测试油耗,使用这种ECO模式的时候,一点也不会觉得拖后腿。这真的是一个可以长时间启动的节能模式。

不过可能是这种模式本来就是为了市区走走停停设置的,所以车辆在这种模式下,我们每次松开油门滑行阻力都会变得比正常模式大。这可能是因为轩逸有动能回收系统,在这种模式下工作更主动,也可能是厂商希望模仿电动车的单踏板驾驶逻辑,在这种模式下少用刹车,所以如果你喜欢那种车辆,松开油门后可以滑行很久。

1.6L排量的自吸机,从绝对功率来说,当然不可能很强。比如你要高速超车,就不能指望这车的加速后劲有多强。不过在日常市区道路或者快速环路上行驶时轩逸的动力感还是很不错的。第一,发动机工作平稳,声音和震动都不是很大。此外,这款新匹配的CVT变速箱使得动力的响应速度非常好,踩油门和动力出来的差距控制的极小,没有以往所谓的CVT“打滑感”,也没有双离合涡轮车那种先喘口气再发力的延迟感。我们在城市中行驶几个小时油耗和堵车的情况下不会容易出现路怒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轩逸动力系统平易近人、反应迅速的特点。

7.性能试验

特性试验

新轩逸用的1.6L CVT的动力组合,从现在来看是非常保守的。虽然最大功率102kW,最大扭矩169nm的参数比老款提升了9KW,但它是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和CVT变速箱的组合,加速成绩不会太让人意外。

新轩逸在新车点评常规静态加速测试的使用过程中,取得了12.1s的0-100km/h加速成绩,具体细节方面,这款车起步响应非常快,起步加速感很强,符合其日常驾驶时油门“冲”的特点。

不同的是,在全加速状态下,这款车将不再像at变速箱那样模拟换挡节奏,而是将全程转速保持在5200转左右,以获得其最大的加速性能。这样它的整个加速过程很流畅,加速感越来越小,是一个很标准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CVT变速箱的加速感。

令人惊讶的是,在弹射起步测试过程中,鑫轩逸的表现还不如静态起步,只有12.9s,比静态起步慢了0.8s。在发动的过程中,这辆车在发动机转速接近2000转的时候就能弹出来,瞬间加速度很强,但是这个加速度衰减很快,比静态起步时的加速度衰减还快,应该是变速箱保护程序的介入造成的。

此外,还有一个不同于静态启动的细节。在弹射模式下,这款车的变速箱还是会模拟AT变速箱的换挡节奏,速度降下来再拉起来。比如ECU把弹射起步确定为大脚油门的驾驶条件,与此有很大关系。

在紧急制动测试项目中,鑫轩逸的成绩并不算优秀,41.2m,在同级别中只能算是中等水平。节能取向的邓禄普EC300轮胎抓地力一般,这也是性能不够好的原因之一。在高速制动的过程中轩逸的车身动力学控制的很好,车辆的重心和稳定性控制的很好。如果能缩短刹车距离就更好了。另外要挑个小刺轩逸在急刹车时不会自动开启双闪灯,而且这个配置是目前很多车的标配,也是比较安全的设计。

8.操纵感情

操纵感情

虽然新一代轩逸的悬挂结构依然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但其前后悬挂的强度和刚度都得到了加强。此外,整车比上一代车身更宽,轮距更大,操控的硬件基础有所提升。为什么要特别说这个?因为前两代轩逸,在操控稳定性上表现较弱。这款换代车型在最早的上海车展上首次亮相,东风日产提到新车将在操控稳定性上有所提升。

实际情况如何?现在这款新轩逸,高速行驶时,底盘稳定性确实比上一代车型有了明显的提升。这种提升真的是普通消费者开车对比时才能体会到的。所以现在这辆车长时间高速直线行驶,在变道超车的时候给人的信心强了很多。但是因为轩逸的转向设置还是完全舒适的,它的车身动力学对转向输入的反馈还是不够直接,所以虽然在做快速变线动作的时候足够稳定,但不会让你觉得操控直接好玩。这款车的家用和舒适定位还是和前两代很像的。

在底盘的减震质感方面,新一代轩逸相比之前的车型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底盘的厚重和柔韧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结构简单的扭力梁后悬架在一些路况较差的复杂路面上行走时还是有点力不从心,车身尤其是后车身跳动明显,有时甚至会伴随一些多余的左右摆动。鉴于同级别中有一些顶级选手,比如卡罗拉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雷凌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底盘质感有了很大的提升,轩逸这一代只能说是在没有大幅度改变悬挂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合格的升级,其整体底盘质感在同级别中并不算优秀,最多只能算中等水平。

9.燃料消耗测试

燃料消耗测试

这个市区的路测比较“标准”,60公里的测试路线只需要三个小时就能走完,是我们油耗测试中比较典型的路测。新轩逸市区实测油耗为8.9L/100km,与表上显示的8.4L/km油耗表现相差不大。这样的表现在同级别的阵营中属于优秀水平。在这次测试中,我们发现轩逸和我们之前测试过的一些日产车相似,比如天籁、骐达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启停系统不活跃,憋气时间不长。所以在测试的时候,我们的同事甚至笑着说日产的汽车动力系统本身就很省油,所以都不屑再用启停系统了。

在高速油耗测试过程中,新轩逸整体的再加速能力并不突出,没有办法。毕竟是小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了尽可能控制燃油经济性,这款车在高速巡航下,发动机转速会保持相对较低,甚至再次踩油门后,其转速也会尽快下降。经过实测,新轩逸的高速油耗为4.7L/km,从表上显示的4.5L/km来看是非常小的。这个成绩不仅仅是在普通燃油车的阵中,在混动车面前也是如此,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10.噪声试验

噪声试验

(根据路况在不同时间进行测试,仅供参考)

在上一代A级主流车型中轩逸的噪音表现其实非常不错,甚至达到了同领域第一。此次测试的新型号轩逸的噪音抑制水平低于老款。测试过程中,新轩逸最大的缺点是底盘隔音和环境隔音。当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或卡车经过时,车内噪音会瞬间增大,而经过较好的道路时,车内会安静很多。这说明对外界噪音的过滤还不够彻底,容易受到驾驶环境的影响。还有一种可能是原车的邓禄普轮胎在“挑路”,一旦路面不平,轮胎噪音会突然增大nonlin

相对来说,这款车的风噪抑制的比较好,风噪随着车速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发动机高速巡航时,动力系统的噪音控制得很好。如果激烈驾驶的转速超过3000转,噪音会明显传到车厢。

11.汽车氛围和做工

汽车氛围和做工

“如果把这车放在展厅,静态体验几乎会让人买单。”这是我真正接触这辆车的时候对同事说的轩逸。的确,新款轩逸无论内饰还是外观,视觉效果绝对和老款差了几个街区。特别是我们顶级测试车的黑棕内饰搭配,营造出非常好的运动感和档次感。从上到下依次是中控面板、空调出风口、空调面板、储物格,以及左把手和右杯架的布局,与大哥天籁完全相同,而且轩逸在内饰层次感、空调出风口等细节上更时尚,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

其实仔细研究的话,新轩逸的内饰工艺在视觉上并没有那么精致,不同部位之间的接缝均匀但并不紧密,旋钮精准但缺乏细腻的阻尼,总体处于同级别平均线的水平。它之所以聪明,是因为它知道如何用有限的材料获得最好的质感。以我们的车为例,成本有限,不能全用软材料。然后我们采用局部软性材料覆盖车门饰板和中控挡位区域侧面,平时接触不到的前中控台采用同色系塑料材质,这样体验和成本都比较平衡。

12.汽车详情

汽车详情

与很多有新势力的厂商不同,像日产这样的老牌传统车企,在造车理念上依然愿意遵循“惯例”。新款的内饰元素轩逸从目前来看并不时尚。中控屏幕不大,空调调节没有集成到中控系统中,物理按键很多。唯一时尚的元素就是圆形的空调出风口。但恰好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使用中具有亲和力和最高的便利性。标新立异的设计很容易吸引眼球,但是对于家居定位轩逸,这不是它想要的。

所以在常规框架下改变升级,是大家最能接受的,也是最不会出错的方法。

在整个车厢设计中,轩逸的新空调出风口绝对值得称赞。形似飞机发动机的筒式出风口不仅风格独特,而且哑光的银色轮廓与钢琴烤漆的亮黑色地板形成强烈对比,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对比感,装饰效果满分。其实这个出风口不仅款式新颖,从使用角度来说也是值得称道的。各出风口万向调节的便利性,再加上各出风口可单独开闭的设计,对乘客非常友好,使用过程中高度可调。

对于这一级别的车,使用机械仪表很正常。现在这个级别的主流车很多都是采用机械仪表和小液晶仪表的组合。新轩逸也不例外。7英寸液晶仪表和传统机械仪表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使用和多样化显示。可惜这个7寸液晶仪表只配备在顶配车型上,其他车型都是4.2寸的小型液晶仪表,显示效果差很多。

令人惊讶的是,在同级别主流车型现在都在使用电子手刹的情况下,新款轩逸居然选择了带脚刹的机械配置,这无疑是一种节约成本的选择。个人认为,即使在机械手刹和机械脚刹之间选择,我也宁愿选择机械手刹。

对于挡把区域的设计,新款轩逸的设计思路和天籁类似,规律性和实用性是重点。老款轩逸由于把手设计在中间位置,其杯架等储物空间只能放在后排位置,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新款轩逸最明显的调整是把把手做得更紧凑,把杯架等储物空间尽量前移,把手前面的储物盒开口更大。从实用和方便的角度来看,新型号轩逸的调整显然更合理。另外,关于新款轩逸杯架的一些小细节值得分享,就是它的边框从亮银色换成了现在的碳纤维装饰板,运动感更强。

车载电源接口方面,新的轩逸的数量不算多。前排一个在排挡把前面,一个在扶手箱里(低配舒适版只有一个USB接口)。另外前排还有单独的点烟器接口和AUX接口,都是新款中的电源接口轩逸。对于前排乘客来说,这样布局的电源接口满足使用需求是没有问题的,后排乘客相对体验不是很好,只能通过中央扶手箱内的电源接口使用,不太方便。

新轩逸在乘客能经常接触到的地方,都采用了优秀的材料。即使是最低配车型,在车门内饰上也采用了大面积的软包材料,这在同级别的其他车型中并不多见。这种大面积包裹的软性材质非常适合打造精致感和高品质感,这也是轩逸对它并不吝啬的原因。

天窗设计比较常规,没有国产车上常见的全景天窗。除了最低配置的手动和自动舒适版,新款轩逸车型均配有常规天窗。

13.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系统

不管怎么说,新轩逸使用的8寸中控屏,仅仅在造型上就和老款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全新悬浮式中控屏不仅款式时尚,在双旋钮多按键的配合下,整体设计感也很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8英寸的中控屏也会配备在舒适版以上的车型上。

新轩逸搭载的智能车机系统在页面布局、页面美观度、易用性等方面总体处于合格水平。从页面布局上来说,这个车系相对合理,但是相比雷凌和朗逸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的车系,新轩逸车系逻辑上更倾向于传统的电话呼叫功能,而不是互联网等功能;从美观上来说,相对来说,新的轩逸系统在UI界面的设计上更倾向于家用,包括界面的颜色都非常常规,这与雷凌目前大UI界面、重色彩的风格完全相反。

最后,在易用性方面,新车系统轩逸整体使用体验相当不错,功能区分清晰(也可以理解为相对简单的功能)。值得分享的亮点功能是,它还具备了一个App的功能,集地图导航、在线音乐、FM收音机等功能于一体,扔掉了使用中反应慢的缺陷。这样的设计还是值得称赞的。

还有一个和其他车型不一样的细节。新轩逸的倒车影像可以支持车主主动调节显示效果,这在其他车型中并不多见。但从实际体验来看,这种调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真的无法理解这种调整的意义。个人认为,前期使用高质量高容差的摄像头,而不是让业主自己手动调节画面的显示效果,更合理。

14.座位和座位空间

座位和座位空间

空间表现一般。根据我们的实测数据,轩逸这款侧重于家用舒适性的车型不如朗逸和思域。这很有意思。侧重性能的思域空间最大,全能家轿轩逸空间一般。消费者选车会不会陷入两难?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轩逸后排不够大会有些遗憾。

作为日产家族的一员,新轩逸座椅柔软舒适,这是我们所期待的。相比同级别,新轩逸座椅填充物明显更多更厚。虽然没有真皮沙发那种夸张的包围感,但是从汽车座椅标准来说已经很优秀了。在特性标定方面,这款车的座椅采用了舒适的朝向设计,靠背手感不错,侧面角度也比较宽松。只要不猛开,它带来的乘坐体验绝对令人印象深刻。

在座垫的设计细节上,这款车的前排座垫经过了刻意的加长,这样它的大腿支撑会好很多。我们在讨论这种设计的时候,有人说日产会在低配车型上去掉这种加长的座垫设计(我们认为是“增值设计”),但是经过研究发现是这样设计的,有点让人惊讶。

个人来说轩逸的评分如果感觉坐在后座还是很高的。可惜它的溜背设计导致后排头部空间紧张(尤其是后排中间座椅抬高后,乘坐体验确实欠缺),后排腿部空间也不是很出色。综合评价,它的后排并不是那么完美。

作为顶配车型,这款车配备了后排出风口、带杯架的中央扶手、后排中央头枕等。后置配置还是不错的。而且相对来说,虽然杯架、中央扶手、后排出风口这些配置都不是全系标配,但是有相当多的车型可以选择,不用上顶也可以享受,对于买家来说是个好消息。除了头部空间紧张,两侧头枕不独立也是槽点之一。

15.储存空间

储存空间

与老款轩逸相比,新款轩逸排挡区的储物盒布局和风格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排挡前的开放式储物盒。个人觉得比新雷凌的开口略小的收纳箱实用,也比朗逸的全封闭收纳箱方便。另外调整到前面的杯架人体工程学也很好,使用起来很方便。可惜杯架深度不够深,没有限位装置,所以开车猛的时候杯子晃的很厉害。

就体积而言,新款轩逸中央扶手箱绝对出色,不仅比其老款大很多,而且与竞争对手雷凌朗逸相比也完全值得。当然,如果能在扶手箱底部铺设防滑层就更好了,雷凌已经做得很好了。

至于其他方便的储物空间,新轩逸的性能与同级别相差不大。储物盒没有防滑层,副驾驶手套箱开关几乎没有阻尼感。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务实的,有一种精致感,高质量。值得称赞的是,这款车的车门扶手收纳盒不是镂空的,平时可以放零钱等小物品,非常实用。

16.尾箱空间

尾舱空间

新轩逸的后舱规整性表现其实还是不错的,除了后轮拱造成的不规整外,后舱其他容易受撑杆造型影响的侧面都没有被占和堵塞。相对来说,这款车后备箱的平台设计比较低(也是为了体积大),导致后备箱进入门槛高,不方便携带大件行李。

实际容积方面,新轩逸的后备箱容积在同级别车型中相当不错,尤其是深度和高度方面。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它的后厢展开性不好,——后座不支持放倒,在携带较长或者不规则的行李时完全无法处理,这对于一款面向家庭的轿车来说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安全

安全性能

遗憾的是,由于新轩逸发布时间较短,目前无论是国外的IIHS、欧NCAP还是国内的C-NCAP检测机构都找不到相关的安全检测结果。但从现有的安全信息来看,老款轩逸在2019年最后一个车型年只配备了车身稳定系统、牵引力控制、胎压显示等主动安全功能,而新款轩逸不仅标配了这些功能,还在更多车型上布置了前后安全气帘,以及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等安全功能。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新轩逸的驾驶安全性应该是有所提升的。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进入轩逸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轩逸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蓝鸟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蓝鸟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天籁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天籁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思域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思域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逸动新能源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逸动新能源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卡罗拉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卡罗拉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雷凌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雷凌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骐达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骐达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朗逸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朗逸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TOP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