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汽中心徐树杰,揭秘中国首个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
2月9日,我国首个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在北京发布,这也是全球首个针对汽车全产业链的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据了解,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覆盖国内5000余款乘用车以及零部件、车用材料三大类产品的碳排放数据,包含碳足迹、碳减排量、碳标签等10多项数据信息。
那么,为什么我国要建立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它是怎么运作的?对中国汽车产业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对普通消费者又有哪些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太平洋汽车专访了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树杰,他为我们做了解答。
这次在京发布的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不仅是中国首个,其实也是全球首个针对汽车全产业链的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
徐树杰介绍说,该平台面向汽车及供应链企业、政府部门、国内外研究机构及高校、金融机构、媒体等主体开放,分为中英文版本,覆盖所有在售整车、零部件、车用材料三类产品碳足迹信息,包含产品碳足迹、碳减排量、碳减排措施、碳标签等十余项信息,支持碳足迹信息检索、下载、统计分析、减排历史信息获取等功能。徐树杰举例说,从材料生产到报废回收,以一款中级纯电动轿车为例,它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6.4吨,其中材料、零部件与整车等制造环节碳排放16吨,使用环节碳排放约20.4吨。
据悉,CPP平台设有统计图表、标准法规、行业资讯、资料下载、研究图库、减排措施等栏目,汽车及供应链企业可查询最新的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减碳措施等信息;政府部门及各相关方也可获取最新的行业碳足迹水平信息,消费者则可以直观了解具体车型的碳足迹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CPP平台采用企业申报+第三方核算的模式支撑汽车产品碳足迹信息公示。以整车产品为例,用户可通过CPP查看到每一款整车的碳足迹信息,信息内容包括整车生产企业、车型名称、销售型号、车型级别、燃料类型等基础数据,以及单位里程产品碳足迹、产品碳排放总量、该车型对应的行业碳足迹平均水平、碳标签以及历史减排记录的碳数据,其中碳足迹信息还可查看到整车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情况,以及使用了相关减排措施带来的减排量。比如,随着企业低碳化转型,如使用绿色能源、生物材料、循环材料等,产品碳足迹在逐步降低,通过CPP平台可查看产品碳足迹历史记录,了解该产品不同时期的减排量和对应的减排措施。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汽车行业碳减排已是大势所趋。但徐树杰指出,当前国内汽车行业碳减排工作还存在“四个薄弱”问题:即碳减碳意识薄弱、碳核算方法薄弱、碳核算数据薄弱、产业链协同薄弱。
碳减碳意识薄弱是指部分企业的减碳意识不坚定,碳核算工作未曾有效开展。比如部分企业定下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后,实际工作开展处于观望状态。碳核算方法薄弱是指目前国内没有正式发布针对汽车行业进行碳排放核算的标准,汽车产品碳核算方法未达成一致,部分企业使用国际标准指导整车产品的碳排放核算,碳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难以保证。碳核算数据薄弱是指核算缺少反映国内真实水平的数据,具体场地数据的收集面临巨大的困难。部分企业使用国际数据库中的“中国区”数据进行碳排放核算,核算结果与真实水平相差甚远,有损产品低碳竞争力。产业链协同薄弱是指全产业链重视程度不一,汽车行业难以协同减碳。
徐树杰说,当前,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产品碳排放管控已成为我国“双碳”目标下的重要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多次提出建立碳排放信息平台、建立标识制度引导降碳减排和引导绿色低碳消费。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应运而生。
事实上,CPP平台的建立不仅是国内汽车产业的需要,也是国际形势所“迫”。从国际上看,碳足迹公示是国际管理趋势,欧盟正加快推进产品碳足迹公示和申报的政策制定和立法工作。欧盟的《可持续产品规范》将对监管产品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提出生态设计要求,包括碳足迹和环境足迹等;《2022-2024生态设计和能效标签工作计划》将对光伏组件、逆变器和系统的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提出碳足迹要求;《电池与废电池法》提出电池碳足迹声明和等级申报的要求;《小汽车和小货车CO2排放标准》提出,不晚于2023年建立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价和数据报送的通用LCA方法学,从2024年起,主机厂可自愿申报碳足迹数据,从2028年起应纳入成员国数据收集体系。如果我国汽车产业不能及时建立自己的产业链碳公示平台,形成自己的标准和体系,就有可能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在未来的汽车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
从宏观上看,CPP平台的建立对我国的“双碳”目标以及中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具体来看,CPP平台对汽车产业链企业和购车消费者有哪些作用呢?
徐树杰告诉太平洋汽车,CPP平台将以数字化赋能低碳化,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完善汽车碳数据,夯实汽车碳排放管理水平,推动碳数据国际互认,跑赢以“碳排放”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赛道。而且CCP平台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存在“四个薄弱”问题。
具体来说,CCP平台一是可以引导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汽车产业链碳数据体系。形成涵盖整车、零部件、材料的碳足迹数据体系,帮助汽车全产业链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帮助消费者识别低碳汽车,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通过碳足迹信息公示,以及碳标签的推广使用,提高社会公众对于低碳产品的认知与支持。三是支撑汽车产品碳足迹信息国际互认,助力汽车产品走出去,提升国际低碳竞争力,应对碳贸易壁垒。四是支撑构建我国汽车碳排放管理体系,助力工业碳达峰碳中和达成。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在CCP平台搜索相关车型,查看产品的基本信息、碳排放信息、碳标签信息等,了解汽车产品碳足迹情况,辅助车辆选购。以这两年大火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很多人潜意识里觉得纯电车就一定比混动车低碳。但徐树杰指出,如果要单独比较两款车型的碳排放,也需要限定对比的条件,比如整备质量相同,或级别相同,或车辆类型相同等,不能随意对比。在这些条件下,一般而言,纯电动车比燃油车更低碳、混动汽车比燃油车更低碳,但纯电动车不一定比混动车更低碳。
在采访的最后,徐树杰表示,这一平台的上线,将加大企业的碳减排动力,引导消费者绿色低碳消费,以及碳标签的推广使用,提高社会公众对于低碳产品的认知与支持,助力中国达成“双碳”目标。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