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科普📖
在当今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成为了众多车主关注的焦点。这项技术犹如汽车的“智慧大脑”,为行车安全保驾护航。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科普一下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
工作原理剖析
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的工作原理较为复杂且精妙。其核心依靠多种传感器,像是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部分高端车型还配备激光雷达。这些传感器如同车辆敏锐的“眼睛”,实时扫描前方约 150 米范围内的车辆、行人以及障碍物。毫米波雷达负责精确测距和测速,摄像头则用于识别物体类型,激光雷达更是能构建出 3D 环境模型。接着,车载电脑依据车速、距离、相对速度等关键数据,提前约 2 秒对碰撞风险进行智能预判。当风险出现时,系统会分阶段响应,在碰撞前 2 秒发出蜂鸣提醒并伴有仪表盘红光闪烁;碰撞前 1 秒自动施加 30%的制动力进行减速;在碰撞前 0.5 秒则会全力制动,最大减速度可达 1.2g,近似于急刹车。
不同车速下的效能展现
在不同车速场景中,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有着不同的表现。在高速场景(30 - 150km/h)下,以凯美瑞为例,系统主要侧重于减速,以此来降低碰撞所造成的伤害。而在低速场景(≤30km/h),像宋 Pro 这类车型,能够在城市拥堵路况中实现完全刹停。此外,部分车型如问界 M7 还具备倒车/溜车防护功能,支持后向自动刹停,有效避免在地库等场景中出现溜车情况。
实用功能亮点解读
该系统还有不少实用的功能亮点。在高配车型中,具备行人/非机动车识别功能,尤其在夜间行人横穿马路或者遇到儿童电动车等场景时,能极大提升行车安全性。误踩油门纠正功能也十分贴心,当驾驶员深踩油门时,系统会优先执行制动指令。并且,一些车型还提供灵敏度调节功能,车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早、中、晚三档预警时机。
使用注意要点提示
不过,在使用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天气因素对其影响较大,暴雨或大雾天气可能会使雷达探测距离缩短约 50%。在场景应用方面,系统对横向移动目标,例如侧方加塞车辆的识别角度存在一定限制。同时,若驾驶员持续踩油门,会覆盖自动制动功能,而且车辆维修后,需要重新标定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