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内虚?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效果评价

2021-12-23 12:19:15 作者:问答叫兽

说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水平,我们马上想到“全球销量第一”。在这个宽泛的量化指标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套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效果的评价体系《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效果评价与技术政策指南》,从产品技术指标、产业规模、中外技术对比等几个维度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0秒阅读全文:1。目前产品技术水平接近补贴门槛,大部分车型能够满足更高补贴技术指标的要求,处于高补贴区间。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显现规模效应。2021年,全球有三家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万辆,中国占了两家,分别是比亚迪和BAIC新能源。3.我国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硬指标与国外基本持平,但在安全性、一致性、成本、R&D创新、装备制造等方面仍有差距。

■技术水平紧跟高系数补贴要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水平长期被政策拖累。中国汽车中心以新能源补贴技术要求为指标,对2021年进入5-8批次推荐目录的车辆进行分析,具体包括车辆能耗指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等方面。由于2021年补贴政策将以6月11日为节点实施,5-8批次推荐目录车型符合新补贴政策要求,能够代表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

据中国国家汽车中心统计,在能耗水平方面,93%的纯电动汽车能够达到1倍的补贴门槛,其中40%的产品达到1.1倍的补贴门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方面,56%的产品能达到1.1倍的补贴门槛,即能量密度在140Wh/kg以上。续航里程方面,75%的产品达到300公里以上,其中18.4%的产品达到400公里以上。总的来说,大部分车型都能满足更高补贴的技术要求,处于高补贴区间。

此外,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呈现出逐年大幅下降的趋势,其中整车的前者成本占比超过50%至35%左右。报告显示,动力电池系统成本从2010年的6.6元/Wh下降到2021年的1.4元/Wh,系统能量密度从80Wh/kg上升到150Wh/kg。根据梦石科技的财务报告,2021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价格进一步降至1.2-1.3元/Wh。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2021年,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销售规模初具规模,比亚迪和BAIC销量均超过10万辆。据中国国家汽车中心统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14家,产品14款,生产规模289辆。2021年,新能源汽车企业增至216家,产品1444款,生产规模超过81万辆。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入逐年增加,已经超过传统汽车领域的投入。2021年新能源汽车总投资达7403亿元,占汽车产业总投资的53%,带动就业人口突破260万。

节能减排方面,截至2021年6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200万辆,初步估算可节约石油1071万吨以上。2021年机动车污染物减排总量113.8万吨,新能源汽车减排8.9万吨,占减排总量的8%。从减排总量来看,燃油车基数仍然是减排的主力军。

■燃料电池和自动驾驶与国外差距较大。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长期以纯电动技术为主,但纯电动汽车的整体能耗水平与国际主流产品仍有差距。以补贴技术指标为门槛,国际主流车型的节能水平基本在补贴指标的1.1倍左右,而国内产品集中在1-1.1倍之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表现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比亚迪唐插电混动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指数虽然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在安全性、一致性、成本、R&D创新、装备制造等方面仍然落后。同时,整个产品体系缺乏高端产品,产品覆盖面不全面,产品品牌力不强。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尚未量产。典型国产车型的燃料电池系统功率仅为43kW,而国际主流车型最高可达114kW。我国典型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功率密度仅为0.4kW/L,而国外车型的功率密度可高达3.1 kW/L,我国典型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耐久性仅为2000小时,而国外车型的耐久性基本达到5000小时以上。

丰田Mirai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未来组合”

在汽车智能技术方面,国内外量产车的智能功能总成数量基本相当,但国外企业的R&D投资、路试里程和关键技术远高于国内企业。从国内外22款量产车型的ADAS功能安装平均数量来看,国外车企自行车ADAS功能安装数量为7.73台,国内为7台。

从2021年前10家国内外车企的R&D平均投资额来看,国外为225亿元,国内仅为80亿元。自动技术路试里程方面,2021年10家国内外车企路试里程平均数据:国外公司5.53万公里,国内公司1.28万公里。此外,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信息处理芯片等关键元器件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分别仅为5%、1%和25%。

■建议的补贴趋势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1年2月,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提前研究发布2021年、2021年关键技术指标门槛”。中国汽车中心作为行业第三方研究机构,长期以来与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合作研究技术政策。此次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效果评价及技术政策指南》统计分析了新能源产业技术指标的现状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了未来两年补贴政策制定的方向。

中国汽车中心建议,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日趋理性。企业在产品研发中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而不仅仅是拘泥于补贴指标。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中心也为政策制定提出了更多关于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的建议。

总结:中国新能源汽车虽然有“全球销量第一”的光环,但在光环之下,与国际主流车企的产品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频发,应该引起行业足够的重视和反思。过度追求销售目标和硬性技术指标,是不是在无意识地放松安全底线?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是真的强,而是外强内弱,存在巨大的发展隐患。

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热门阅读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