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迈腾10万公里必坏

2024-05-17 18:19:37 作者:资讯小编

10万公里可以说是一台普通家用车的“转折点”。一般国产车10万公里、进口车15万公里大概率就要进行一次大修。

按照平均一年2到3万公里来算,开到10万公里差不多3到5年左右。这个时候车辆也出了三包中的包修服务,发动机、变速箱随便坏一个维修费用都不少。

磨损、变形、腐蚀和老化等情况的产生

添加发动机机油、变速箱油等,目的之一就是起到润滑金属部件,减少并且延缓金属部件过度磨损的状况。但“磨料磨损”也会使零部件的耐用度下降。

简单来说就是空气中的尘埃、燃油、润滑油中的杂质和零部摩擦脱落的表面颗粒夹杂在其中,造成部件过早磨损。

另外就是粘黏磨损、部件的摩擦表面间接触点发生粘着现象使一个零件表面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零件表面所引起的磨损。

汽车发动机中的气缸与活塞环,气门挺杆与凸轮轴凸轮处的润滑油膜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发生这种外部粘着情况,造成磨损。

橡胶部件老化

汽车上很多密封部件就是采用橡胶的材质。比如我们减振器里面的油封、机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上面都有橡胶材质的密封环,很多时候漏油情况的发生和橡胶老化的原因密不可分。

最后、除了车辆本身使用的化学品对管路造成一定程度的化学腐蚀外,雨水、路面积水中也可能夹带有腐蚀性的成分。长时间行驶在颠簸路面、还会对车辆的结构性部件产生一定变形。

保养不到位、越修越坏

疏于保养,机油、变速器油没能及时更换。造成发动机内大量油泥、变速箱内的金属碎屑不能得到及时的清理,这些都会影响车辆的状态。

清理油泥就需要拆开发动机,有些损坏的地方需要大量拆卸,在拆装的过程中有可能把好的地方在重新拆装过程中,造成二次损坏。

总之,没有良好的保养,后期又要大修,不断拆装破坏原厂“状态”,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真的会变成越修越坏的情况发生。

按时、按公里数定期保养

车辆保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车辆行驶里程越长,时间越久保养的差异越发明显。

一辆行驶了将近40万公里的GS4脱颖而出,并对车辆进行拆解和分析。40万公里,除了轻微磕碰发动机等主要部件均没有异常,并且行驶品质还能保持在“精神小伙”的状态,得益于车主对爱车的“保养有加”。

刹车盘

刹车盘与刹车片一样,本身也会磨损,刹车盘更加耐磨。注意盘面和边缘之间的凹槽深度,到达3mm就要考虑更换了。

减振器

减振器中的密封部件由于橡胶老化,也会产生漏油。闲暇之余看一看减振器上是否有油渍。

皮带

水箱风扇、发电机、空调压缩机等这些部件与发动机相连的皮带大多也是橡胶部件,高温加上长时间运转也会老化,甚至断裂

出保后,合理减少保养维修支出

3年10万公里后,车辆处于出保状态,作为车主最怕的自然就是汽车的自然损坏维修,例如发动机活塞更换活塞环。

活塞环本身配件不贵,但人工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为需要拆除的零件很多。变速箱的维修更不用提,如果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的维修大几千就没了。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热门文章
    TOP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