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网专访江淮副总经理李建华

2014-11-18 16:30:13 作者:张捷操

  【太平洋汽车网 车企访谈】2015年对于江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而且对于江淮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点。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江淮对于未来的发展到底有什么规划与展望?此次我们太平洋汽车网有幸与江淮汽车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先生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观点。详见以下访谈内容:

  受访高层:江淮汽车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先生

  现场采访:太平洋网络集团汽车网总编贺磊先生

  访谈实录

  江淮今年的整体发展情况,到现在为止已经快到年底,江淮的新车也推出得差不多。对于江淮今年的发展情况大家是一个怎么样的评价,以及有着怎么样的结论?

  答:江淮这两年如果讲乘用车的话,从12年、13年、14年这几年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产品逐渐丰富的一年,但是遭遇的困难也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今年到10月份,如果算总销量的话共完成143000多,比去年是一个下滑的态势,负增长了大概百分之十五左右。这跟江淮的品种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江淮最早是从南区起步,南区这块应该相对来讲还是非常稳定,我们今年依然是每个月大概月均销量在5000辆左右,我们去年瑞风车型还取得了大概8%的市场增长。

  第二就是我们的轿车车型,实际上这也是我们今年销量下降的幅度较大的一个板块,一方面是跟国内的竞争环境我觉得还是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国内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升级,第二方面确实在轿车这个领域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在品种之间还是价格之间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而我们恰好今年又是传统的强项如和悦轿车刚好处在上市的第五个年头,也正面临着产品的切换期,所以竞争方面显得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负增长主要是这一块造成的。

  第三块就是SUV,SUV这两年比较看好的一块市场,去年我们往市场推出了一款瑞风S5,今年我们往市场推出了一款瑞风S3,目前这两个产品的组合之下在SUV市场也是取得比较好的发展。但是SUV市场也是处在主动调整的状态,因为这两个产品如果说看我们最近几个月销售的表现,比如瑞风S5开始从1000多台然后到了几百台,为何一个产品有如此差异,其实这里面原因包括一个是我们主动作出了调整和切换,因为我们这产品一上市的时候上的是一款2.0T的发动机,其实S5这款车从它的造型到动力到燃油经济上,各方面都比较好,消费者认可度还是比较高。但问题是,2.0T的发动机其实给消费者的一个直观上的感受就是油耗高,因为我们是一个经济型的SUV,即使瑞风S5也是一个经济型的紧凑型SUV,大概是这个规格。

  所以,产品的定位跟产品的排量以及油耗是不是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这个有很大的关系,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准备跟媒体谈这个事情:我们准备了一款1.5T涡轮增压带双VVT技术的缸内直喷发动机,目前产品已经进入了成熟和量产的状态。我们已经是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就是12月底到元月会正式向市场推出我们这款带1.5T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瑞风S5车型。所以一方面我觉得S5今年是我们主动存货的调整,然后再作一个产品的切换;第二就是我们S5其实跟S3还有和悦A30这三款产品是共线生产的。随着现在SUV的需求逐渐增大,所以对于我们这两款产品造成了很大方面产能上的障碍,虽然A30、S5的中端需求量目前还没表现出非常高的状态,其实就是有限的需求,目前都在给S3的产能作出让步,目前是这样的状态。

  问:对于江淮来说最近还是启动了一个“瑞风”和“和悦”双品牌的战略。那么,从我们自己的一些互动的一些反馈或网友的反馈来看,发现消费者对于“瑞风”和“和悦”双品牌战略还是有一定的模糊,也不大清晰。比如说,“瑞风”和“和悦”都是一个品牌的名称,同时它也是一个车型的名称,对网友来说他就很难去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我们自己在后台数据上也会看到,我们搜索瑞风S3的搜索量很高。

  你可以发现,有人搜“S3”的,也有搜“江淮S3”的,有搜“瑞风S3”的,对于大家来说会很疑虑,甚至有些人还会搜“和悦”。所以大家对车系和品牌,大家还是有混淆。到底以后江淮对于“和悦”和“瑞风”这两个子品牌是如何定位?在2015年,江淮是否会走“合并成一品牌”的战略、还是继续把“双品牌”战略继续下去?

  答:公司在这方面一旦作出决定,就沿着这条路进行果断的推动。品牌这个事情其实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或者是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事情,江淮最早是做“瑞风”,当时做“瑞风”的时候也有江淮在进行试验,江淮当时就已经是一个品牌,是一个底盘品牌,同时也是一个轻卡车的品牌。所以当时想要做一个商务车,而且商务车一做起来还不能卖一个很低的价格,基本上还是要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定位。“瑞风”这个品牌我们从02年开始起步,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目前已经形成了对瑞风品牌根深蒂固的商务车认知。

  第二,我们从06年/07年开始,我们陆陆续续推出了很多品牌,不过这些品牌你把它看成品牌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产品的名字也行。比如北京现代伊兰特索纳塔这些,它既是一个命名,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中级车的品牌,也可以是一个中级车的命名。但是大家也没意识到,当你的资源还不是特别充沛的时候,推这么多的品牌其实是不利于消费者对你的认知的,所以在2011年底我们就在广州车展推出江淮双品牌,其中“瑞风”主要侧重于商务人群,“和悦”更多是定位于家用车。

  但是到了2012年的时候,这个双品牌的认知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市场作用,当年2012年江淮在轿车市场已经取得比较好的爆发性增长,但2013年我们当时遇上315,这个对轿车市场造成重创,应该说对这个产品的打击比较大。这两年,我们陆续在推瑞风S5、S3的时候其实也面临这一个选择,第一不能回过去跟别人说“我叫江淮”,第二就只能在“瑞风”以及“和悦”两者间作选择,因此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把瑞风品牌用作覆盖后面的乘用车产品,这样的话会强化瑞风这个乘用车品牌。所以随后瑞风基本等于覆盖了江淮旗下的MPV、SUV,这样的产品线其实是瑞风这个品牌在覆盖着。而和悦就越来越计较于轿车这样的领域,实质上产品组合也是这个纲领,和悦旗下的产品可能就只有轿车,未来我们产品换代的时候可能会推和悦A40、和悦A50和现在市场在卖的A30。

  问:瑞风S3从上市至今看来,销量截至上个月为止已经接近一万台,它是一款小型SUV,销量确实不错,我们也从中看到合资品牌在玩小型SUV价位下探非常厉害,不管是北汽还是上海通用,还是长安福特等,自主品牌在这方面也是持续的发力,不管是长城也好、比亚迪也好。所以这块细分市场上的瑞风S3,未来有怎么样的使命或者有怎么样的打算,或者它会不会推出新的动力配置或者其他的动力总成推出,未来将怎样考虑这一款车?

  答:我们理解看小型SUV市场在中国不是一个有限的市场,也就是说就像我们这款S3目前取得的销量来看,前30天订单状态为14117台,这是订单的量,如果算终端出货量,其实我们是4000多台-6000多台和9000多台,对于新产品来讲,产能的迅速理顺实际上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们实质上终端获取订单的状态,今天(13日)是42300辆左右,这个订单量是从我们8月产品上市每天汇总过来的总量。目前来讲我们累积交互大概在16700辆,也就是42300辆减掉16700辆,就意味着还有将近2万7或2万8的订单。如果是江淮取得那么多订单,按道理来讲其他的其他人销量比较少才对,但实际从市场上看,也没有因为江淮品牌销量大了,其他品牌销量就相应减少,所以目前小型SUV就是大家共同做大蛋糕的概念,也就是它背后说明中国的车市发生了一些本质上的变化。

  大家买车的时候,消费欲望升级,而且越来越有能力买车,第二中国的两厢车起步非常迅猛,所以说消费升级,多元化需求可能是S3、S5这两种产品或者小型SUV市场爆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且未来随着这个市场规模的扩张,小型SUV市场还是可持续,并可以继续进步。这样的一个市场未来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厂商会参与其中,对于我们来讲,如何确保在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也是一个重点。我觉得S3目前来看,给予了市场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这个产品定位成1+SUV,它的品牌主张Drive so easy。

  为什么有这样的定位?这个也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因为你是一个自主品牌,大家都觉得你可能不能获得这么高的衣架,所以你首先要抓到比较容易接近的这样一个人群,所以首次购车者是选择我们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首购的人群,另一个是买经济性车的换购人群,这两个人群我们会强调我们的车型价格有竞争力,我们叫“低价易购”,因为价格低了大家就很容易买;第二呢我们目前选择的动力是1.5 VVT的动力,百公里油耗能控制在5.9升,即使城市工况下,也只是6.9升,我们称之为“易养”;第三呢,这部分人群他们驾驶水平并不会太高,对于他们来讲会担心几件事,一个是车在高速上是否能够很好地操控,另一个呢是经常会遇到停车、半坡起步并不是那么熟练,所以我们的配置非常的高,比如说ESP等辅助系统在我们车上都是标准配置,所以我们高配、低价,会很好地吸引到这部分消费人群。

  我们在上市短期获得了非常高的产品订单,一个是因为产品的配置非常的先进,第二个呢是我们的定位还是非常准确。能够准确的把买经济型SUV这群人的心理很好的把握住。我们也很关注这款产品未来能否做到很好的可持续性,这个主要靠产品是否能够作到很好的口碑积累。第三呢就是买这台车的人是否能够表现出比较高的满意状态,就我们目前的跟进来看,买这个车的人满意状态还是非常好的。而且这个产品的影响力,随着市场保有量的上升,它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扩大。刚开始一个新产品入市主要靠公关、广告来对外讲解产品是很好的,影响了一批首先认知的消费者人群。当这块产品能够积累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就是车主和产品本身都会是比较好的传播载体,S3这个产品其实也起到非常高的效应。2015年-2016年,我们认为S3在小型SUV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可以保持以及可以保证的。同时对于2015年,我们不止一款小型SUV单兵作战,我们还会把1.5T+6DCT的变速箱在这个产品上作有效的匹配,并且定价8-12万元这样有竞争力的价格,同时明年我们还会推出比S3更加紧凑的SUV,这样我们就有三个SUV产品组合起来,可能在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在SUV这个领域都会有非常好的市场根据地。

  问:现在S3的产能和S5的产能大概会在什么样的情况?

  答:目前一小时上线大概可以做到55辆车,所以对于我们生产线的挑战压力其实也挺大,因为现在已经有两万多辆预交付的订单,而且今年2月初就是春节,不够花什么方法,这些订单在春节一定要消化掉,所以我们这个月产能的状态有可能达到一万五,大概实际可以做到一万两千辆,这应该是我们11月份产能的状态,12月份产能的状态大概在一万五千辆,现在公司所有的调度都在围绕公司元月份如何能够达到两万辆这个产能。

  一旦达到这样的产能状态,其实就能够非常大的缩短我们对客户的交付期(上述仅限S3)。而瑞风S5目前还存在主动调整市场存货,经销商目前在减少存货,这就意味着这个渠道目前背的包袱很小,等S5的动力系统和新的造型准备得比较充分的时候,这个体系就将会表现出它的爆发性。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