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汽车导购 / 比较与推荐

墙外开花墙外红 六大潜力车缘何养在深闺

[2006-10-25 09:05:41]  太平洋汽车网      责任编辑: sunlimin
特别关注广州车展前瞻关键词: 普锐斯 奥迪A4 标致206 威驰 奔腾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世界汽车巨头“6+3”中,除了雷诺,都已经来到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不仅继续着国际上的竞争,而且由于一家巨头在中国可以有两个合资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内斗。因此,说中国也是世界上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也并不为过。

  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国际知名车型在其它市场上无往不利,但是在中国,却遭到了冷遇。

  众所周知,中国市场潜力非常之大,而从2001年开始,每年的销量以15%以上的增速发展,到2010年,预计可以达到年销售1000万辆,到2020年有望超过美国。

  照理说,市场既大,需求种类当然也就很多,套用一句广告语“总有一款适合你”,从概念上来说,每款车都可以找到它的消费人群;而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的人的审美口味、爱好也都越来越一致,再加上中国人向来都信奉拿来主义,只要是好的,都不会拒绝。但是为什么一些久经考验的知名车型,却在中国市场栽了跟头呢?

  研究了中国车市大背景的变化,我们也许会做出一个合理的回答:

  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就明确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这也标志着汽车市场已经从公车消费转为私车消费。到2005年底,我国的私车消费已经达到了整个汽车市场的50%以上。市场上的主力车型,也已经开始由公务车型为主向以中级车、小型车市场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车型如果还抱残守缺公务车思维,自然不能跟上私车大发展的步伐。

  与此同时,从2004年开始,中国车市也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买方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产品不断丰富,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中国消费者也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变为可以主动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合资企业以“国际同步”来吸引消费者,而不顾这些车型在许多方面,比如油品、道路状况、环保、交通法规等其实并不适应中国的现状。许多消费者在发过了“第一次烧”之后,发现国际同步车型并不能融入自己的生活,因而后继响应者寥寥也是正常的。

  另外,随着资讯的不断丰富,消费者也开始对合资车型进行各种比较,中国与国外成熟市场、本地与外地市场、4S店与汽车大卖场;还可以进行比较的有价格、配置、技术等等。某些国际车型在引进中国时,对于技术含量、配置、工艺精度所作的精简此时便无处遁形。中国消费者向来“眼高手低”,追求价廉物美,所以,有时尽管这些产品可以蒙蔽一时,但是厂商追逐超额利润的取向,终究会暴露出来。一旦给消费者留下“质次价高”的不良印象,很难说旗下后续车型不会受到影响。

  而我们下述的各款车型,身体素质都不错,但是在中国市场上,它们的发展空间却仍然有待提升。它们的潜力,至少在目前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

复制文章 前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本文为太平洋汽车网转载文章,欢迎各家媒体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原出处,如果想转载“太平洋汽车网原创文章”,请点击链接:http://article.pcauto.com.cn
美女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