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劳任怨的绿色战士 北京吉普212系列

2012-03-23 15:25:18 作者:丁艺

  [太平洋汽车网 导购频道]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吉普212系列,他穿着“军绿色”的外衣担负起了从60年代到80年代基层公务用车的重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12

  北京吉普是由“东方红”轿车演变而来

嘎斯69 威利斯

左:苏联嘎斯69越野车       右:美国威利斯越野车

  由于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日益恶化,苏联方面停止了“嘎斯69”军用越野车的进口,国内急需一款替代车型以满足战备需求,1961年1月,北汽当时刚刚完成“东方红”轿车的试制工作,总参、国防科委、一机部将研制军事指挥用轻型越野车的任务下达给北京汽车制造厂,北汽便以“东方红”轿车为基础,将车身、分动箱、前桥重新设计并在同年6月份试制出北京吉普210样车。该车型车身外观借鉴了美国威利斯系列越野车的设计,驱动桥的结构和“东方红”轿车相同,使用左右两部分半桥在中间拼合。方向机、变速器、分动器使用了苏联GAZ-69的设计。到1963年4月,先后试制出300多辆BJ210轻型越野车,1964年,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

210

北京吉普210型

  随后,部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部队首长和高级将领观看并试坐了北京吉普210后提出一些意见,包括:车身较小,运载性能较差,车身只有2个车门,在实战中不利于后排人员逃生,并希望性能优于苏联的“嘎斯69”。半年后,BJ211和BJ212两个样车诞生了。在试制BJ212时,正好赶上开全国人代会,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来京开会。会议期间,将军们来到北京汽车厂对BJ210、BJ211和BJ212进行综合评定,经过试乘试驾,大家一致认为BJ212各项性能基本优于苏联的“嘎斯69”。后来部队再次提出若干改进建议,车型迟迟不能定型。

  北京吉普212在“文革”期间定型

212

  1966年10月18日,北京长安街两侧坐满了15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他们兴奋地唱着歌,喊着口号,在红卫兵的前面,一队队解放军手挽手组成了一道警戒线,工作人员乘着摩托来回巡视。中午时分,广播喇叭里响起东方红的乐曲,几十辆草绿色的军用吉普排成长长的车队缓缓而来。11辆摩托车组成箭形在前面开道,18辆崭新的吉普每3辆一组成品字形紧跟其后,叶剑英、汪东兴与毛泽东乘坐同一辆吉普位于车队的最前面,身材魁梧的毛泽东身穿绿军装,站在敞篷的吉普车上,右手高高举起,向着马路两侧的红卫兵招手,人群顿时沸腾了,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这一次检阅成为多少红卫兵终身难忘的记忆,这次检阅也成为北汽人终身难忘的日子。这次毛泽东乘坐的吉普车,就是由他们试制的"北京212"军用越野车。从此,北汽定型并大批量开始生产北京吉普212。

212

北京吉普212型

  文革后期,中央决定开展"三支两军"活动,大量的军队干部来到地方参与行政管理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军队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大都乘坐北京吉普,而地方干部除了省级以上的领导外,地、县一级却罕有座车,军队的北京212有时也为他们所用。方便快捷的北京212于是引起他们的高度兴趣,通过各种关系,北京212开始流向地方,由军用装备变成民用商品。以后更是演变为地方上县团级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地方上通称"北京吉普"。

  北京吉普的设计生产纲领为年产5000辆。计划经济时代,北京吉普全靠分配供应,在地方,北京吉普根本供不应求,于是各地通过购买“计划外”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部件,手工敲打车身,自己制造“北京吉普”,此后一段时期,马路上出现了各种“山寨”版本的北京吉普212。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