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车圈热闹得像菜市场打折,比亚迪仰望U9量产版被拍到路测,蔚来ET9喊出全球5nm芯片上车,连理想都憋着劲儿说要造续航1000公里的纯电SUV。
9月中旬海外博主甩出一组谍照,小米汽车第二款车YU7 GT被逮了个正着,测试车在内蒙古牙克石零下20℃的雪地里狂奔,车底三个鼓包若隐若现。
网友放大图片一算,好家伙三电机布局,有业内人士预测马力可能超1000匹,这是要带着小米杀进超跑圈,性能猛兽真要来了。

三电机+超1000匹?
这数据是真有料还是只是猜测?
说起来小米造车这事儿前前后后也就两年多时间,但这两年里小米可没闲着。2025年4月小米高性能车SU7 Ultra量产版在纽北赛道跑出7分04秒957的成绩,刷新了纽北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成为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小米未来还有更猛的车,结果YU7 GT就被拍到在极寒测试场狂飙。重点不是地点是车底,专业媒体扒拉谍照发现YU7 GT大概率是前轴单电机加后轴双电机的三电机布局,类似特斯拉Plaid但更猛。测试车的轮胎规格和散热系统尺寸被拿来和SU7 Ultra对比,业内人士估算这套动力系统的综合马力可能突破1000匹约746kW,零百加速大概率进2秒俱乐部,参考1000匹的Rimac Nevera零百2.5秒。
为啥说这数据不是瞎忽悠?

看看小米的底牌,SU7 Ultra用的已经是自研HyperEngine V8s电机单颗425kW,YU7 GT要是真上三电机大概率是升级版的V9系列。小米和宁德时代合作的麒麟2.0高倍率电池包支持10C以上放电,这组合妥妥的性能套餐天花板。网友调侃这是要把手机圈的性价比打法搬到超跑圈,1999交个朋友不现实但30万级买台千匹车谁扛得住啊。这话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毕竟小米在手机圈就是靠性价比起家的,现在看来造车也是这个路数。你看人家特斯拉Model S Plaid国内售价都快百万了,小米要是真能把三电机千匹马力的车卖到三四十万那可真是降维打击。
有人说电动车玩性能太简单了,堆电机就完事儿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电机多了控制系统就复杂了,三个电机怎么配合怎么分配动力,过弯时前后轮怎么协调这些都是技术活儿。小米去年申请的多电机扭矩动态分配算法专利就是干这个的,简单说就是能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每个电机的出力,过弯不甩尾起步不打滑,这可不是简单堆电机能解决的。还有散热问题,千匹马力意味着瞬间电流可能超过1000A,普通家用车才200A左右,电池和电机发热量堪比小火炉。YU7 GT测试车被拍到用了底部加侧方双冷却管路,冷却液流量比SU7 Ultra还高,小米这次大概率用上液冷加相变材料的双重散热,类似笔记本电脑顶级散热模组,保证极限驾驶时动力不会掉链子。

三电机不稀奇,为啥小米的版本让人"上头"?
三电机的车确实不少,奔驰AMG ONE路特斯Evija都玩过,但小米YU7 GT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性能和实用揉在了一起,不是只能下赛道的玩具而是能上路的猛兽。先看电机技术,小米自研的HyperEngine V9电机推测型号最大亮点是体积小但功率密度提升,啥意思同样大小的电机小米能塞进更多铜线和更强的磁钢,相当于把健身房的小杠铃练成了大力士。这背后是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突破,不是随便哪家车企都能做到的。
定位相比动辄几百万的超跑,小米YU7 GT如果延续SU7的定价策略,SU7标准版21.59万起,哪怕GT版卖到35到45万区间也是百万性能亲民价格。想想看花三分之一的钱就能买到和千万超跑掰手腕的动力,谁还不心动。这就像当年小米手机用1999的价格给你旗舰配置一样,现在轮到汽车圈了。
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小米的智能生态优势。传统超跑虽然性能强但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车机系统卡顿导航不准语音识别差这些都是常态。小米不一样它本来就是做智能设备起家的,车机系统流畅度吊打传统车企,小米手表能远程控车,家里的小米智能家居能和车联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功能其实才是日常用车的痛点。举个例子冬天早上要出门,提前用手表启动车辆打开空调座椅加热,等你下楼车里已经暖和了,这种体验传统超跑给不了你。
再说售后服务,传统超跑的售后那叫一个金贵,换个零件等三个月是常事,小修小补动辄几万块。小米呢全国几千家小米之家,虽然不是每家都能修车但起码售后网点比传统超跑多得多,而且小米的配件价格向来透明,不会像某些豪华品牌那样一个大灯卖你几万块。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太重要了,买得起养得起才是真正的性价比。

小米为啥非要造"性能猛兽"?
是跟风还是另有大招?
小米不是主打家用和性价比吗,为啥要造这种小众性能车?
其实这步棋早算好了。从市场角度看2025年的新能源车已经进入细分市场抢人大战,普通人买家用轿车,极客玩家盯着性<ZHuanlan.zhihu.cOm/p/1967668177401021743能车,土豪们抢超跑。小米SU7已经站稳了20到30万家用市场,月销稳破3万,但要真正和特斯拉BBA掰手腕必须拿下性能爱好者这群高粘性用户。YU7 GT就是那把尖刀,用千匹动力树立技术标杆,再用小米的智能生态比如车机联动智能家居小米手表控制车辆留住用户,最后反哺整个品牌的高端形象。
从技术积累看造性能车是最烧钱但也最练肌肉的活儿。三电机协同,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极限操控的调校,这些技术一旦突破反过来能反哺家用车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比如SU7的赛道模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别说高性能电池和电机的研发成果还能用在未来的小米商用车比如电动货车Robotaxi上,这才是一鱼多吃的长远布局。
说白了小米不是在造大玩具,而是在用YU7 GT给行业打样,性能和亲民不是对立的,技术普惠才是终极目标。这个逻辑其实很清晰,高端技术先在旗舰产品上验证成熟后下放到普通产品,最终让更多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手机圈是这么玩的汽车圈也可以这么玩。
还有个更深层的考虑品牌形象的塑造。你看特斯拉为啥要造Roadster,保时捷为啥要造918 Spyder,不光是为了卖车更是为了秀肌肉告诉市场我有这个技术实力。小米也一样,YU7 GT即使销量不大但只要它够猛够炸裂就能改变外界对小米汽车的认知,从一个新势力变成一个有技术底蕴的品牌。这种品牌溢价是花多少广告费都买不来的。

网友都在问:这车靠谱吗?
会卖多少钱?
消息一出评论区成了大型提问现场,咱挑几个最有代表性的聊聊。
三电机可靠性咋样会不会成了修车厂常客?
确实多电机系统比单电机复杂,比如特斯拉Model S Plaid早期被吐槽过电机同步问题。但小米的优势是全栈自研,从电机控制器到电池管理系统都是自己开发的,出问题能快速迭代。参考SU7 Ultra原型车半年跑20万公里没大修,只要量产版品控过关可靠性大概率不会翻车。
真能卖30多万不会最后定个天价吧?
小米说过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按这逻辑YU7 GT就算成本高点,三电机加高倍率电池比SU7贵,定价也不会太离谱。业内猜测GT版可能比SU7顶配贵10到15万,大概35到40万区间。如果真卖到45万以上那可就真打脸性价比承诺了。
和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特斯拉Plaid比有胜算吗?
性能上YU7 GT的千匹马力可能略胜Taycan Turbo GT约760匹,和Plaid 1020匹不相上下。但小米的杀手锏是智能生态,车机比传统超跑流畅十倍,小米手表能远程控车,全国几千家小米之家随时能修车,这些优势是传统超跑比不了的。
还有人担心续航问题,三电机是不是特别费电?
其实这个担心有道理但也不用太焦虑。三电机不是时刻全功率输出的,日常驾驶可能只用一个或两个电机,极限加速时才三个一起上。小米和宁德时代合作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很高,即使三电机也能保证400公里以上的续航。快充技术的进步让续航焦虑越来越小,15分钟充电的技术已经成熟,只要充电桩够多续航就不是大问题。

结语:小米YU7 GT,会是2025年车圈的"黑马"吗?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看YU7 GT绝对是一台能打的性能车。三电机带来的千匹马力,小米自研技术的可靠性,亲民定位下的高性价比,每一条都戳中了极客玩家的痛点。当然最终能不能封神还得看正式发布后的实测数据,比如零百加速赛道圈速日常驾驶舒适性。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其他车企还在纠结续航够不够时,小米已经带着性能猛兽冲进了下一个战场。这招技术普惠加细分市场突围的打法会不会让传统车企慌了,咱们拭目以待。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15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