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赛加剧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现状分析

2021-12-14 11:16:36 作者:问答叫兽
前三名动力电池企业占市场70%份额

你要知道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部件,也是消费者“里程烦恼”的根源。但你可能不知道,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国产电动汽车已经能够发起690公里里程的挑战。6月24日-29日,环青海湖第五届电动汽车挑战赛,多款纯电动汽车的比拼直观地体现了电动汽车在不损失燃油的情况下的极致性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到来。

电动汽车“速度与激情”的背后,动力电池领域的不断突破是其最有力的支撑。当当代安普瑞科技有限公司“24天闪电过去,6年产值达1000亿元”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时,或许我们应该将目光转向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行业,多了解包括当代安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匹配情况,影响动力电池发展的背景和因素,以及新能源汽车未来的续航前景和发展趋势。

30秒内阅读全文:

●2021年至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发展迅速,装机容量5年增长55倍。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优势明显。2021年前5个月,前三大动力电池公司占行业比重接近70%,集中度较2021年提升近20%。

●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行业标准制定、产能过剩、毛利下滑等问题突出。随着电池政策从粗放式管理向严格引导转变,后补贴时代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加剧。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为顺应政策和市场变化,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快技术和产能布局,未来几年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质”和“量”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新能源政策红利推动电池行业“井喷”

早在2021年,财政部和科技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电池的真正崛起是在6年前。2021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到2021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能将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根据行业预测,这意味着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超过100GWh。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8万辆,为实现8年“销量200万辆”的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2021年9月,《关于继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通知》计划对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进行补贴;2021年9月,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开始实施,减免车价10%左右带来的拉动效应立竿见影。2021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8.39万辆,同比增长近4倍。2021年,全球新能源企业销量前十名中,中国企业已经占了7家。

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样,动力电池领域也迎来了爆发期。伴随着“2021年累计产销500万辆”的目标,动力电池需求超过100GWh,这对于2021年装机量仅为0.66GWh的动力电池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潜在宝藏。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仅仅三年后,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5.7GWh,2021年这一数值达到36.2GWh,较2021年增长近55倍。

近期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达到27.5万辆,同比增长147.0%。与5月相比,传统燃油车零售增速仅为0.5%。电池方面,2021年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锂电池装机量为4.5GWh,同比增长181%;2021年1-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总装机容量为12.7GWh,同比增长199%。

赢家通吃?前三大动力电池公司占据了70%的市场。

从具体电池公司来看,今年1-5月,国内第一家电池装机供应商为当代安普瑞科技有限公司,装机容量为5464.11MWh,占市场份额43.1%。排名第二的比亚迪装机容量为2545.31兆瓦时,占市场20.1%,排名第三的郭萱高新装机容量为804兆瓦时,占市场6.4%。这三家公司占据了全国70%的市场份额。

根据2021年和2021年国内电池厂商前10名的统计,可以发现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沃特马这两年一直位居前三,它们之和占2021年国内电池装机容量的59%,2021年占51.2%。

显然,我们可以看到动力电池行业的三大趋势:

首先,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在行业TOP2中的地位非常稳固,而前两年表现第三的沃特马在2021年上半年已经跌出前十。

其次,在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中,排名5-10的企业位置并不稳定。比如2021年的前10名榜单中,富能科技、亿威锂能、北京国能、江苏智行其实在2021年都没有上榜,有着先发制人的势头。例如,富能科技在2021年1-5月的电池装机容量中已经排名第四。

第三,目前大多数企业选用的材料是三元电池和磷酸亚铁锂。但受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三元电池的比重在快速上升,而磷酸亚铁锂的增速在放缓。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Waterma从高到低的位置变化,更直观地印证了这一点。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2021年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密度快速提升。在工信部刚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97%的乘用车搭载密度高于120Wh/kg的电池,70%的三元电池搭载密度高于140-150Wh/kg。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

电池政策从粗放管理到严格引导

然而,事实上,相关部门一直在期待高密度的动力电池。2021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1年纯电动乘用车综合工况行驶里程不低于150公里,动力电池模块能量密度到2021年达到150Wh/kg,到2021年达到300Wh/kg。

2021年10月2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到2021年,能源型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将达到350Wh/kg,系统的比能量将达到260Wh/kg。虽然没有具体的强制性要求,但已经成为国内动力电池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此外,2021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门调整完善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对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密度的要求。

资质规范方面,2021年3月,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与条件》,通过标准条件要求的企业将纳入目录管理。该政策对动力电池企业、生产条件、技术能力、产品、质保能力、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提出了严格要求。此外,动力电池白名单与新能源汽车补贴目录挂钩,相当于动力电池行业的第一次洗牌。

2021年11月,在2021年电池规范的基础上,工信部组织推出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个版本最大的变化就是容量需求比2021年提高了40倍。为满足红线要求,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扩大产能或合并,不少小企业被兼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同样,由于意见稿过于强调产能,虽然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但力度猛,企业普遍反映压力过大,截至目前,意见稿未发布任何正式文件。但是,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的作用已经实现。

最新的《汽车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于2021年4月发布。不再与补贴政策挂钩,核心导向是引导和支持自主品牌的技术进步。国外品牌也会涌入,从而实现更充分的市场竞争。

政策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电池行业的洗牌。中国电动汽车百强委员会主席陈清泰在6月27日举行的中国锂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从2021年的150家左右下降到2021年的100家左右,三分之一被淘汰。

后补贴时代,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政策补贴的逐渐下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从“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这种转变趋势也适用于动力电池行业。

动力电池规格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绑定,是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快速崛起的一大推力。许多外国公司将放弃与松下、三星SDI和LG化学的一些合作,转而专注于可以获得补贴的国内电池公司。

然而,6月12日白名单和最新补贴政策的实施,是动力电池企业的分水岭。白名单中的电池不再与补贴捆绑,而续航不足1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则免于补贴,续航较长的新能源汽车享受更高的补贴,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将续航压力转嫁到电池供应商身上。而且随着补贴政策的整体下调,OEM也需要压低采购成本,但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数据显示,2015-2021年动力电池平均售价分别为2.28元/Wh、2.06元/Wh、1.41元/Wh,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近三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单位成本分别为1.33元/Wh、1.13元/Wh、0.91元/Wh。虽然也在下降,但成本下降的速度低于价格下降的速度。据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末动力电池价格较2021年初下降20%-25%。磷酸亚铁锂中动力电池组价格由年初的1.8-1.9元/Wh降至年末的1.45-1.55元/Wh;三元动力电池组价格从年初的1.7-1.8元/Wh下降到年底的1.4-1.5元/Wh。

可以说,“上推下推”的局面使得动力电池技术能力的提升变得极为关键,行业内进入门槛的不断提高、产能过剩的现状以及毛利率水平的下降趋势也大大加速了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三星SDI、LG Chem、松下等电池供应商近期也频繁部署,计划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面削减后瞄准市场。

但这种竞争进一步激发了国内电池企业的危机意识,不断制定发展规划,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大众捷豹路虎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拟投资89.2亿元建设宁德西部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将分三期共建设24条生产线,每期年产8GWh,三年建成年产24GWh的动力电池生产工厂。6月27日,比亚迪年产能24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在青海正式下线,并宣布2021年动力电池总产能将提升至60GWh。此外,比亚迪还计划剥离动力电池业务,预计将于2022年或2023年独立上市。据悉,已与长城、BAIC、广汽等主要汽车OEM对接,2021年将尽快对外销售电池。天津李绅的动力电池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GWh2021年;亿威锂能、郭萱高新等企业也在加快产品研发步伐。

全文摘要

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动力电池产品将是提高安全性和性能的“一小步”,这可能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步”。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日益提高的技术标准,动力电池企业的淘汰赛将变得越来越残酷,但这无疑会加速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吉利、长安、BAIC等传统车企正在向“新能源”转型,尽力为消费者打造优于燃油车的新能源产品。另一方面,新车公司产品的入门级续航也在300公里以上,充电、换电、移动补货等车型也在尝试解决里程焦虑。这些都将助力绿色出行从愿景走向现实,也将加速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TOP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