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的推重:雅阁/INSPIRE启动快速召回

2019-08-12 15:42:06 作者:liuhaifeng

  转载自路咖汽车  

自动保存_liuhaifeng

  2019年8月8日,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19年8月30日起,召回部分2017年7月25日至2019年8月7日期间生产的装备1.5T涡轮增压发动机雅阁车型,共计222674辆。

  2019年8月9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9年8月30日起,召回2018年3月8日至2019年8月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9款INSPIRE汽车,共计29297辆。

  召回原因: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由于发动机中冷器出口处空气流速设计的原因,车辆在大雨等高温高湿环境下行驶时,可能导致极端情况下使发动机进入保护模式,从而导致车辆出现行驶中加速受限等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安装优化中冷器出口空气流速的装置,以消除安全隐患。

自动保存_liuhaifeng

  从反应上看,这近乎是中国汽车市场中,从首次召回事件至今,反应最为迅速的一次,本田品牌将采用安装优化装置的方式进行隐患的消除。企业对于自身生产产品的有着相应的责任,而快速召回,快速处理,则是对于消费者的真正负责,以及企业核心态度的体现。

  这样的积极态度,恰恰是如今本田品牌在中国市场中快速发力的源泉之一,寒冬中依然保持逆势快速增长。在不久前本田刚刚发布的2019年7月中国市场销量中,其终端销量为115950台,同比增长109.4%,刷新了历年7月单月终端销量的最好成绩。

  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的单月销量分别为55560辆和60390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7%和17.6%。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款款转向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本田核心技术车型的打造,

  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旗下的车型在轿车/SUV领域全面发力,享域及全新凌派满足消费群体对于高效动力/大空间/质价比的追求,本田CR-V/思域/雅阁则在保持了此前多代优点的同时推出了符合时下科技、动力、安全需求的相关提升,而在应对环保、节能的趋势之下,第三代i-mmd技术,锐混动的车型拿到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而最新的销量数据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除了专项满足中国消费者使用需求的车型推出之外,7月1日的国五国六切换,并未对本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产生阻碍,而这得益于从研发周期初始就针对性的跟随中国市场政策、中国市场需求。

  正是这种从内到外的积极主动态度,最终,赋予了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茁壮活力。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精品SUV是伪命题? 深度体验广汽丰田C-HR

    小编今天就来深度挖掘一下广汽丰田C-HR的核心亮点,看看这“精品SUV”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自带2.2米“大床”外挂 吉利豪越要躺赢汉兰达?

    吉利中型SUV—豪越正式亮相,主打大大大的空间表现,我们近距离围观一番,看看其有哪些挑战汉兰达的实力。

    塞纳/海利亚/氢能源 丰田将国产新车惊喜满满

    丰田即将国产的新车不仅包括Sienna、Harrier以及数款针对国内市场开发的全新车型,还将在四川一汽丰田导入柯斯达FCV氢燃料电池车

    公主病只看脸/直男癌要空间 奥迪Q3轿跑全Get到了

    在这个看颜的时代,普通比奇怪更危险。奥迪get到了“后浪”的需求,反手就是一台不平凡的Q3轿跑(Q3 Sportback)。

    销量主攻手 广汽丰田C-HR豪华版车型解析

    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C-HR最受消费者喜欢的是豪华版车型。这也反映了TNGA车型的高价值定律,购买C-HR的消费者对体验要求更高。

    美女伴娘买车记 她为何心动最低配卡罗拉?

    这个故事的主角,除了喵喵,还有她最终选择的爱车——低配的卡罗拉。没错,就是最低配的那一个。

    雷克萨斯或发布小型SUV BX 弥补20万档空缺

    雷克萨斯计划基于丰田YARiS Cross,打造一款全新小型SUV,并命名为BX

    2021款嘉际官图发布 搭载“零压舒适座椅”

    我们从吉利汽车官方获得了2021款吉利嘉际的官图。

    政府砸10亿喊不动你买车?我们在4S店发现了真相

    疫情影响下,救市成为了各大城市的首要“KPI”。广州,这个汽车产销重地走在了最前,给你们安排10亿元补贴买车!

    合资与自主大混战 四款纯电家用车性能横评

    合资品牌在造车方面一直给我们留下优于自主品牌的印象,但在新能源领域,不少自主品牌有着更早的入场时间,赋予了弯道超车的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