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经销商集体逼宫背后:亏本卖车、电动化失败

2024-05-27 15:15:39 作者:wuqixing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发起集体“抗议”和“抵制”一事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据国内汽车达人孙少军爆料称,今年保时捷销量大跌,纯电车型根本卖不动,紧跟着车价跳水,导致亏本卖车,而保时捷中国区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仍然选择压库存,导致经销面临巨大资金压力,以至于双方矛盾彻底激化。

  保时捷经销商为了抗议,目前已停止进车为武器,公开逼供保时捷德国总部,要求给予一定的补贴,甚至要求更换高管。截至目前,保时捷官方暂未就此消息进行回应。不过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透露,保时捷总部派一个调查团到中国,调查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

  另外,该成员还表示:保时捷经销商集体抗议的主要原因是以Taycan和电动Macan为首的纯电车型卖不动,尤其是纯电Macan,由于价格太高,经销商对该车没有信心,没有人围绕这个车做营销。同时,保时捷经销商还指责保时捷产品规划部门与销售部门沟通不好,定价和销售互不沟通,以至于该车价高卖不动,

  值得一提的是,保时捷纯电动Macan在国内售价区间为72.80-96.80万,相比燃油版的Macan门槛要高不少,后者起售价为57.80万元。除了价格上没有优势,纯电动Macan在产品力也体现不出太强的竞争力,车机智能化和辅助驾驶远落后国内的新势力品牌车型,引以为傲的加速性能和操控性,在电动化时代无法拉开差距,甚至有被赶超的迹象,唯一的优势或是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其实,不仅仅纯电车型,从2023年开始,保时捷燃油版车型在中国市场也逐渐卖不动,根据保时捷公布的数据,其2023年全球销量32万台,虽同比增长3%,但中国市场全年销量仅7.9万辆,同比下滑15%,是全球唯一下滑市场。而在2024年,保时捷一季度在中国共交付16430辆,去年同时期为21365辆,同比降幅近25%。当然,下滑是大部分外资品牌一致的走势。

  另外,营收方面,据保时捷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保时捷总营收90亿欧元,同比下降10.8%。其中,车辆销售额为81亿欧元,同比下降12.7%。在销量下跌和成交价格下探双重影响下,保时捷的汽车业务毛利为23.4%,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3%;销售利润也降至14.2%,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有消息称,5月保时捷中国陆续与各个经销商集团逐一进行沟通,保时捷中国将为1000辆Panamera提供挑车仓储支持,帮助优化经销商库存和现金流。为平衡供需。同时,保时捷中国将对调整2024年销量计划的可能性开展研判,据传是将2024年年销量目标从10万辆降低到7万辆。不过,有媒体爆出保时捷中国有裁员的传闻,最近会对区域管理人调岗。

  值得一提的是,经销商与车企之间的矛盾在最近几年屡见不鲜,受新能源汽车变革的浪潮以及价格战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传统合资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开始减弱,销量大幅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如车企继续向经销商压库策略便会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资金流动性降低,双方易激发矛盾。

  当然,从客观上来看,车企与经销商共同承担着销量波动以及盈利的压力。只是,当面临困境时,双方往往表现出“能同甘,但不能共苦”的现象。

 
编辑点评

  归根结底,中国品牌崛起加剧了汽车市场的竞争,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市场营销策略,逐渐在汽车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打破了传统豪华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以问界M9为例,上市仅136天斩获8万辆订单,月销量突破1.5万辆大关,成为50万以上最畅销的豪华车型。问界M9的到来,不仅抢占了BBA的市场份额,更触及到了保时捷的利益,有网友评论到:本人4年保时捷卡宴换问界M9,问界M9产品体验远超卡宴。

  另一方面,外资品牌转型缓慢也是失去市场竞争优势的一大原因,产品还未发布既落后国内车企一代,设计、智能化、动力及续航、价格都没有优势。其次,仍然保留着过去傲慢的心态,高估自己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低估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市场潜力,缺乏足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总是觉得自己不可代替。

  曾几何时,我也认为中国品牌无法对保时捷这种超豪华品牌造成冲击,主要是基于品牌认知、历史传统以及消费者心理中的“面子”因素,但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这一观念已被逐渐改变。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品牌力提升真是肉眼可见。(文:太平洋汽车 吴启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热门文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