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能驾驶传感器科普📋
作者头像青春终会散场
11-04

高阶智能驾驶传感器科普📋

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传感器就如同车辆的“超级感官”,对车辆的感知能力起着关键作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科普一下高阶智能驾驶的五大核心传感器。

激光雷达(LiDAR):精准的3D探测能手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生成高精度3D点云图,能精准探测200米内物体的形状、距离和速度。其优势在于强光或弱光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深度信息直出也无需复杂计算。在参数方面,重点关注FOV视场角(横向120°+纵向25°为标杆)、角分辨率(0.1°级别更优)、探测距离(200米@10%反射率)。如今国产化进程加速,价格下探至千元级,逐渐成为高端智驾车型的标配。

毫米波雷达:全天候的性价比之选

毫米波雷达利用77GHz高频电磁波穿透雨雪雾霾,实现精准测距测速。它全天候工作能力突出,性价比高且体积小巧。在应用上,是盲点监测、自动变道的主力传感器,到2025年部分车型单车上量已达5颗以上。国产4D成像雷达更是取得突破,实现0.5°方位角分辨率,接近初级激光雷达精度。

摄像头家族:视觉感知的多面手

摄像头家族构建起了强大的视觉矩阵。前视800万像素摄像头最远探测250米,支持4K级车道线识别;侧视/环视摄像头200万像素可满足盲区监测需求;红外摄像头夜视距离达300米,部分车型已搭载。技术也从单目向三目方案演进,配合Transformer算法实现实时语义分割。

超声波雷达:近场补盲的小能手

超声波雷达在2米内对障碍物探测精度达厘米级。在自动泊车场景中,部署12颗已成主流配置。而且它成本低至百元级,在近距离补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高精度定位组合:确定位置的关键

高精度定位组合由GNSS+IMU和高精地图组成。RTK定位实现厘米级精度,惯性导航能在隧道等极端场景保障位置推算。高精地图让车端实时比对厘米级道路特征,解决“我在哪”的核心问题。

目前主流车型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三重冗余方案,不同天气和场景下各有分工。未来随着V2X技术普及,「车-路-云」全域感知协同将让智能驾驶更安全可靠。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