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提问
奔驰GLC级glc胎压多少合适 秋冬
chkl 2019-08-06

glc胎压合适前后都2。5

5个回答
  • zxy10 2019-11-05
    标准胎压为2.2-2.5bar之间,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胎压也会有所差别。胎压,严格意义上指的是。轮胎内部空气压强。驾驶侧车门后端有一张印有标准胎压志标,此为轮胎冷却时的压力。
    0有用 0 回复
  • 航空公司 2019-08-06
    看了评论,说了一大堆,没看懂。glc是全时四驱车,油箱盖上的数值只是推荐值不是标准值,没有标准值。虽然是前置四驱,为了四个轮磨损差不多,夏天俩人四轮2.3~2.6,冬天2.3~2.4,注意是四个轮胎相同数值。
    0有用 0 回复
  • 吕兆赟 2019-08-06
    从经济型上说,轮胎胎压过低会让轮胎的接地面子增大,从而增大摩擦力导致油耗的提升;从安全上说,轮胎胎压过低或者过高都可能会引发爆胎;从舒适性上说,胎压过低和过高对乘坐的舒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也正是因为以上三点使得我们需要非常注意自己车辆的胎压,在正常行驶时要保证我们的车辆胎压在一个合理的数值内。轿车轮胎的胎压值,一般在2.3~2.8BAR,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安全的。不过夏天气温高,汽车开动之后,本来在正常值范围内的胎压,实际可能会上升到3.0BAR以上。所以,应在正常用胎压范围内取偏低的胎压值,2.3~2.5BAR之间比较合适。
    0有用 0 回复
  • litchi7777777 2019-08-06
    小轿车的标准气压是2.4-2.8?/cm2。轮胎是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很重要的部件,由于轮胎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其后果是很严重的,胎压是轮胎的生命,所以随时保持在正确的胎压下行驶,对车主的人身安全及其爱车的保养都有极大好处。有很多车主会有这样的经历,在轮胎充气店为自己的爱车充过气后上路行驶,感觉车内噪音很大,刹车刹不住,坐在车内颠的厉害。或者是感觉车加油提速慢,左右晃动明显,一段时间后观察,油耗明显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轮胎充气店所用的机械式胎压表99镒既?使用精度较差,绝大部分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其机械传动部分会有很大误差,造成测量极不准确,不能正确反映充气气压),造成胎压高于或低于正确的胎压值(汽车出厂时厂家规定的充气压力值),这是很危险的。胎压过高,使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磨损剧增,容易造成刹车失控,遇地面突起物或凹陷爆破,损害车的悬挂系统,乘坐不舒适等损害。胎压过低,使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加,行驶时胎内温度不正常增加,同时,由于胎侧变形严重,内部的钢丝、帘布层老化加剧,从而为爆胎埋下隐患,并且使油耗增加,轮胎寿命降低。有很多车主还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爱车的一个轮子亏气严重。这是因为轮胎被钉子扎后造成慢撒气,这种漏气过程是很缓慢的,用肉眼不易发觉的。当你用肉眼就能发现轮子亏气时,它已经在低于正常的胎压下行驶了一个月左右了。而轮胎缺气行驶,会促使轮胎内部加速老化,这时候轮胎内部受到的损伤用肉眼也是看不到的,这样,当你补足了气,高速行驶时,车胎温度升高,胎内气压随之升高,轮胎的强度大幅降低,轮胎内部受过损伤的地方容易发生爆裂,造成严重的事故。校正胎压是安全检查中最重要的一环。现今各种轿车,在用户手册上面会注明该车轮胎气压要求,允许的偏差也就是上下0.1-0.2公斤压力(一、二百个千帕单位)。很多车主往往随意打气,甚至用脚踢来试试气足不足。这是危险的,因为轮胎在工作情况中致命的因素是发热。一辆以100公里时速行驶的车辆,胎面温度(最热的地方是在胎肩,即胎面与胎侧交接处)可达到70C左右(烫手)。从轮胎结构讲,有三个地方吃力最重:即胎肩,胎侧以及胎圈。轮胎充完气之后是鼓起的,但其与地面接触部分却是平的。轮胎运动时就好像一个气球被反复的往地面按压;橡胶材料随之受弯曲、拉伸,以及离心力的作用而交叉变形,其工作情况之恶劣可想而知。假如气压不正常,这些反复交叉的变形就不能保持在设计允许的范围以内由此必然带来寿命缩短,油耗增加,甚至爆胎翻车。因此注意轮胎情况,不光光是要看胎面磨得怎么样,还应随时检查其气压情况如何,这点您可要记住了。胎压过低会导致不正常磨损或轮胎内部损伤;胎压过高则会使得轮胎及轮胎圈较易受到不平路面的冲击而变形,甚至会导致爆胎。胎压必须随时检查,而胎压的检查必须是在轮胎冷却的情形下进行,否则高温会使胎压升高,量起来不准。如何判断轮胎是不是处于冷却状态呢?很简单,只要是停止行驶1小时以上即可。切勿以快速剧烈的方式给轮胎降温。量胎压必须符合轮胎制造公司针对差异车辆、差异轮胎以及差异的作用所订的标准。最后别忘了经常检查一下备胎压力是不是正常。
    0有用 0 回复
  • mvxcom 2019-08-06
    2.3会舒服点
    0有用 0 回复
申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联系删除。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