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

《这不科学》1:进口豪车价格虚高之谜

2013-08-20 18:56:03 来源: PCauto 作者:暴龙哥
手机看

● 揭秘中国进口车价格的秘密——PG家长指引:以下N堆公式可能让文科生望而却步…

  最近关于进口车在国内售价与国外市场售价差之千里的现象引起热议,其定价规则大家众说纷纭,厂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是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合理定价,具体导致价格过高的原因我们不便多说。”;经销商则认为:“我们销售价格是经过厂商审核,具体定价方案我们也作不了主”;发改委对此明确表示:“对于市场上进口车价格虚高的现象我们将全力调查整顿。”既然大家都互推责任,那么我们作为汽车媒体,也希望能给消费者一个明白。

这不科学第一季:

  进口车的价格构成(基本因素):说起进口车的价格,大家最先提到的是关税,其实关税只是进口车价格中的一部分。目前国内进口车的价格主要由5部分构成,即:到岸价格、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和经销商费用,这其中,到岸价格由于涉及外汇汇率变化因此也并不是一定的。一般的进口车价格计算公式为:到岸价×(1+关税税率+消费税税率)×(1+增值税税率)+经销商费用=进口车基本价格。其中:关税=到岸价格X25%;消费税=到岸价格/(1-消费税率)X消费税率;增值税=(到岸价格+关税+消费税)X17%

这不科学第一季:

  以宝马740Li为例,美国市场售价折算成人民币约48.3万元,车辆成本价约为40万元人民币,算上船运费、保险及其到岸后的仓存费等各种杂费,到岸价约为50万,套入公式:税后价格=50万X(1+25%+12%)X(1+17%)=约80万元(注意:上述计算还没包含难以估计的“总代理/经销商费用及利润预留”)。过关税后价格也仅仅是海外原来售价的160%。但为何前文的表格差价对比,中美差价或中英差价会相差约200%—300%甚至更高的比例呢?

  以上提到的仅仅是车辆“进口环节”的税收费用,一辆车的总售价还涉及到“销售环节”的税收。车辆售卖环节的增值税、利润、车辆购置税及其他相关费用这种重复征税也是导致车价节节上升的重要因素。

  进口车的税收环节(政策因素):除了基本的“进口税收”以及“销售环节税收”两个抽水环节外,对于部分进口车,还有“双反税”。在2011年4月2日,中国商务部首次公告了对美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初裁决定,5月5日,商务部公布《关于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的最终裁定》。2011年12月14日,商务部宣布,将于未来两年对产自美国的部分大排量进口汽车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涉及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奔驰、宝马、本田的美国公司等企业。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时,需要向中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双反税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从价计征,计算公式为:反倾销税额=海关完税价格×反倾销税税率,反补贴税额=海关完税价格×反补贴税税率。

 这不科学第一季:

  对各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率如下:通用汽车有限公司8.9%;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8.8%;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2.7%;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2.0%;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美国本田有限公司4.1%;其他美国公司21.5%。对各公司征收的反补贴税率如下:通用汽车有限公司12.9%;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6.2%;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0%;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0%;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美国本田有限公司0%;福特汽车公司0%;其他美国公司12.9%。(资料来源:网络)

这不科学第一季:

  此外,我国在2005年实施了《汽车品牌营销管理实施办法》。按照规定,要在中国卖车得设立总代理,由总代理授权品牌经营。原本这项政策的意愿是让汽车企业自建渠道,完成售后服务。但是弊端则是把渠道交给了车企外资方,一家车企只有一个总代理,经销商定什么价格都需要总代理批审,这就造成外资厂家自成总代理的垄断局面。

  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首先,由于我国使用的是人民币与美元直接挂钩的汇率换算,因此美元的任何波动都将直接影响我国进口车的价格,而我国进口车中最主流的是欧洲车,最主要是德国车和日本车,而人民币并没有实现与日元和欧元的挂钩。这造成的情况就是,德商和日商在与中国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其计算价格的货币是欧元和日元,而不是美元,一旦欧元或日元与美元的汇价摇晃,搭载美元的人民币汇价跟着起伏,德国车或日本车的进口成本就会发生明显波动。另外,中国特色的各种关系维护以及节日问候、领导拜访和饭局座谈等各种“关系维持”经费相信最终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地算进车型售价当中,虽然占的比例较小。

这不科学第一季:

  结论: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车型的售价决不可能一方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综合上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其实各方都有责任。

 

  以下是来自一位热心网友的意见,他指出我们计算税率的方式有误,并提出了他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计算方式;我们在这里提供展示的机会,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也希望有了解这方面细节的网友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这不科学第一季:

 

● 多花那么多钱买来的宝马7真比别人牛叉吗?

  现在我们知道这进口车价高企的背后既有伟光正的功劳,也有车厂和代理的苦劳了;但问题是我们在比海外各国人民多付出了1至2.7倍金钱的同时,最后得到的这辆车子能不能有什么配置上的优势,去安慰我们弱小得一敲就碎、一碎就溶的心灵呢?要得出这问题的答案别无他法,只能细致地去对比海内外对应车型的配置表了。

  注1:为提高客观性与准确性,会挑选每一款车型的标准版(最低配);如740Li车型则会挑选国内的740Li领先型与海外的标配版做对比。

  注2:欧洲市场有选装配置范围更广的特点,每款车型的标准配置都比较寒碜,所以不加入本次对比。

  国内版740Li领先型 vs 北美版740Li:

配置对比之:国内版740Li领先型 vs 北美版740Li
如ABS、ESP什么的基本东西就不来了,我们直奔高端的去~
配置项目中国版车型北美版车型
随动大灯
多功能真皮方向盘
导航
电动座椅前排前排
座椅通风前排前排
座椅加热
6碟DVD
车内氛围灯
电动折叠后视镜
倒车影像-
自动吸合门
车轮规格245/50 R18245/50 R18


  小结:一如上文所言,740Li在北美已经是入门款车型,所以配置上显得比较“基本”也是情理之中;奈何国内版的740Li领先型也是740Li本身的入门款,所以还真拉不开什么太大的差距,多是像倒车影像等细节会有略略的优势,恒福路报价也仅仅是100起1000止……

  国内版750Li xDrive vs 北美版750Li  xDrive:

配置对比之:国内版750Li xDrive vs 北美版750Li  xDrive
如非必要,这里会让更高端的项目取代上方740Li表格上出现过的项目~
配置项目中国版车型北美版车型
LED大灯-
四驱系统
真皮仪表板
多功能真皮方向盘带加热带加热
可编程仪表盘显示功能
Alcantara顶蓬-
座椅通风前排
座椅加热前排
按摩座椅后排-
Nappa真皮座椅
后排娱乐系统-
Harman/Kardon高端音响系统-
高级胡桃木内饰-
车轮规格前245/45 R19、后275/40 R19245/50 R18


  小结:来到750Li xDrive,情况就有较大的不同了,因为在国内基本也没人会考虑760Li,于是750Li xDrive也算得上是接近于顶配的一种存在了吧,与海外版的差距明显拉开了不少。

  国内版760Li vs 北美版760Li:

配置对比之:国内版760Li vs 北美版760Li
还是那个意思:如非必要,关于760Li我们理应看更上档次的项目~
配置项目中国版车型北美版车型
车载电话-
后排阅读灯
多层隔热玻璃
Harman/Kardon高端音响系统
座椅通风
座椅加热
按摩座椅后排-
车载冰箱-
高级胡桃木内饰
车轮规格前245/45 R19、后275/40 R19245/45 R18


​  小结:760Li在北美也同样是顶配,但有很多可有可无的配置都被划在了选配一栏,与“不求适用但求够多”的国内消费态度有差距,倒不是谁高端谁低端的问题。

  结论:让人万分感动的是,我们还真找出了不少国内车型要优胜于海外车型的配置差异,而且多出来的这些标准配置还尽是如车载电话、后排按摩、车载冰箱LED大灯等光听名字就豪华感十足的东西,算是为国内宝马车主挣足了面子!如果不考虑它们的要价甚至高达百万元的话(差价什么的)……

● 科学地论证不科学事件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简短而有说服力的结论:进口车海内外标价存在大幅度落差,并不是由于央行每日汇率误报所造成的……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二手车推荐
      相关车系 <script src="//ivy.pconline.com.cn/adpuba/show?id=auto.cxk.jhwzl.&media=js&channel=inline&trace=1"></script>
      同级别车型优惠推荐

        华润现代5.21相约有礼两小时厂家直销

        参与品牌:现代

        微信/浏览器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报名更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