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陷阱之合同陷阱 条款需看仔细

2004-02-05 10:47:23 来源: 作者:沈欣
  近几年,随着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为购车做好了准备,怎样能够方便快捷地买到自己心仪的汽车,成为更多人的愿望。但有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买车者对商业合同和汽车专业知识不了解等弱点,欺瞒消费者,给购车者设下了重重“陷阱”。   “陷阱”回放:2003年底,任女士在北京某汽车经销商处看中了一辆神龙富康新自由人轿车,当时厂家的定价为8.8万元,市场能够成交的价格在8.5万元左右,而这位经销商给出的价格仅为8.2万元人民币,比市场成交价还低了整整3000元。任女士在谈好条件之后就签署了一份贷款额度为车价80%,即6.56万元的贷款购车合同,合同上写明了贷款年限、首付、保险、每月还款额度等相关数据。   但此后经销商又拿出一份空白合同要任女士填写,说是由于银行只能按照厂家定价(即8.8万元)来贷款,所以这另一份合同是提供给银行以做贷款用的,只需要任女士签名就可以,其他数据由经销商来填写完成。满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下的任女士就在这张空白合同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而此后的一切是她料想不到的。当任女士满心欢喜地开着自己的新车回到家后,才想起没有见到第一份购车合同,而那第二份合同也引起了她的注意,上面写明贷款额度为8.8万元的80%,即7.04万元,除首付和第一份合同相同之外,其他各项均有比较大的变动。这就意味着如果执行第二份合同,向银行还款和保险以及各种费用的总计就要比第一份合同多出了上万元。而当任女士再找到这个经销商的时候,第一份合同已经彻底消失了。   如何预防:目前,很多消费者都采用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购车,既方便又给自己预留了多余的资金空间,是迅速成为有车族最快捷的手段。贷款买车计算方法和办理手续比较烦琐,合同条款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众多,所以更多的购车者都是在没有搞清楚具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交给经销商来办理。这样就给一些经营者利用合同条款和数据坑害消费者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声称能够办理购车贷款的公司有的根本不具备代办资格,有的甚至没有合法的经营许可证。他们利用客户对合同的不了解擅自增加条款,更改额度,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中谋取利益。合同陷阱隐蔽性强,购车者不易察觉,所以买车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最好提前找一个对购车程序和规则比较熟悉的朋友,仔细检查您签署的各种协议和合同,小心受骗上当。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