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水货车售后无人买单 专家建议擦亮眼睛

2004-11-08 17:37:49 来源: 作者:陈海玲

  安全隐患 整车拆零再度组装时偷工减料

  更有甚者,一些无良代理商还将进口的整车拆成零件以逃税,入境后再在国内组装整车,这时原本应焊三四个点的原装车,而组装时却只焊一二个点,大大降低了车的质量、性能和机械安全系数,增加交通事故隐患。此外,有些“水货”车上少了很多针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有些安全装备甚至明显偷工减料。“水货”车的性价比很可能不如正规渠道销售的车。

  对策篇

  擦亮眼睛 从汽车型号末位字母进行识别

  如何识别“水货”车?对此,广州市汽修协会副会长、广州丰田汽车特约维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少宁告诉记者:“所有汽车具体型号的最后一个字母通常表示其销售地区,如C,表示在中国销售,A表示在美国销售,K表示在加拿大销售,W表示在欧洲,G表示在中东地区,而后面没有字母的通常表示在除了以上国家之外的地区销售。‘水货’车一般会出现在大型的汽车交易集中地区,他们不会为一种品牌建立专门的展厅或维修中心。此外,‘水货’车一般不会有中文说明书和中文的保修手册,其行车电脑显示有的为德文、有的为法文或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文。”

  加强管理 将进口权转变为厂家授权

  贾新光还透露,我国正在讨论中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明年有望出台执行,这一办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汽车的进口权从以往的政府指定转变为厂家授权,也就是说进口商在不得不自建在华销售网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在华销售渠道的控制和把握。草案中的“办法”要求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只能卖一个品牌,只有向厂家取得品牌代理权的经销商才能卖车,此外进口品牌可以在中国设立自己的销售公司,汽车经销商只能通过进口品牌在华的销售公司进货等等,这样进口品牌的销售渠道将从此单一、纯净许多,“水货”车将得以控制。
 
  溯源篇

  销售渠道多元化

  当前没有哪一个汽车厂家能够准确知道,到底有多少自己品牌的“水货”车在市场上流通。据业内人士介绍,“水货”得以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各品牌的汽车在全球各地销售的定价不同,这种落差的存在为各国经销商们之间的“串货”提供了契机。例如一辆同样级别的轿车,日本厂原装的价格约为27.6万元人民币,而在其他国家如墨西哥、东南亚国家生产的却只要17万~19万元人民币。加上国内用户对国际上汽车生产和销售的信息不了解,使商家有空子可钻。

  第二,当前国内的汽车进口渠道多样,既有品牌代理经销商,又有拥有进口车许可证的经销商,前者厂家可直接控制,但后者显然可以超越厂家销售政策的控制。

  第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某些厂家销往中国的车大多“减配”,不但“缺斤少两”,价格也不便宜,而原本销往发达国家的“水货”车不但有豪华配置且价格也低于国内市面价格。

  专家提醒  

  消费者要买进口车,可登录所想购买品牌的国际网站或中文网站,了解消费者所在地区的授权经销商的名称和联络方法。另外,买车时还要注意除了拿到发票外,还要拿到国家颁发的3C认证和商检证。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