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萌生出买车的想法。西方需求经济学说,有需求,必有供给-正是迎合这种需求,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民间自发的买车形式“团购”。
团购是一件好事。说白了,团购就是薄利多销。以团体购买的优势向
经销商讨价还价,自然要容易得多。如果顺利完成团购,不仅车价可以出入上万元,经销商因为可以跑量,自然也十分乐意。
但好事并不一定能办好。日前,许多消费者向《私家车》周刊反映,通过某家汽车网络、媒体等组织的“团购”,经常不能兑现当初的诺言,而且还要上中介的“当”,被骗取押金等。为此记者做了一个深入调查,将团购中的“陷阱”来个大揭秘,让有兴头参加团购买车的人,见识其中的黑幕。
临时变卦措手不及 团购汽车之所以能取得价格折扣,实际上,这相当于普通商品的批发概念,购买的数量多,价格上自然有利可让。很多经销商为了拉到更多的客户,开始就承诺一个很优惠的“团购”价,让客户把订金交了,等到了一个多月后,再告诉客户,优惠价厂家没有批下来,只能按另外一个比市面价要低一点的价出售。这样一来,买车的人大呼上当,但是一想组织“团购”费了那么大的劲,又等了那么长时间,即使上当也只好把车买下来。
一位负责过组织团购的陈姓先生向笔者叹苦经:累一点倒不怕,就怕忙了这么多,遇到经销商“临时变卦”。他说,有一次,他花了数月在网上组织了30多人的“购车团”,好不容易与一家汽车经销商谈妥以9折的价格购买
一汽大众高尔夫轿车。两个月前他们就把订金交给了经销商,3月初本来以为可以开回期盼已久的小车,但万万没想到经销商却告诉他们,前几个月他们签订的合约价格现在拿不到了,如果要提车,还要加近一万元的购车款。陈先生说,这个真叫人吐血,团购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加钱,买的人以为你们串通好的;如果不加,几个月的辛苦全部泡汤。可以说,这时候最倒霉的就是负责的人,弄不好两边不讨好,自己的信誉也可能“扫地”。
信息不对称,经销商打“时间差” 买车相对于购买其它商品要复杂得多,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关于汽车的知识、保险、贷款等,普通人很难了解,因此,在信息上,一般买车时,买卖双方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团购因为人多,“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但和经销商相比,还是显得不够。
对许多团购组织来说,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各经销商咨询、谈判、交涉便成了少则几个星期,多则一两个月的“必修课”。在这个市场变化迅猛的今天,经销商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打一个“时间差”。
厂商的许多促销活动,经销商往往可以提前几个星期、甚至一个多月就已经知道。由于信息不对称,团购成员苦口婆心谈来的优惠条件,可能本来就是厂商不久就会推出的优惠条件。结果往往是,团购的人白忙活一场不算,还不如直接向经销商买车来得简单直接,而经销商可能就在背后偷着乐。
巧立名目 最近,在网上又出现了另一个购车新鲜词——“出口退税车”。在上海某汽车贸易公司的网站上,各种目前市场上的抢手货都标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价格。
奥迪A4-1.8T的标价为18.5万,连目前加价4万多元才能买到的
广州本田新雅阁2.4也仅标价为13.9万,需要加价8000元的
本田飞度MT-1.3的标价为5.8万元。
这个公司的车辆来源号称是出口退税的,标价正好与国外的售价相当,所以没什么稀奇的。目前只需要交钱就可以提车,但是也必须先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而且保证金的多寡要根据不同车辆不同价格来订。但是心细的购车者发现,在他们提供的网站上的一辆新
雅阁的照片上,驾驶员座位下的脚垫上,清楚地印着“
北京某某汽车特约维修”的字迹,原来就是用巧立名目的方法设下的一个骗局。
中介吃两头 由于一些人看“团购”有利可图,便专门做起“团购”的中介生意,由他们出面招揽购车者,然后从中抽取费用。消费者虽然也能从
经销商那里得到优惠,但除去支付给中介的费用,最终的实惠大大缩水。
不仅如此,团购“中介”往往自称可以与经销商斡旋,帮忙团购。由于没有相关的监督,也就滋生了很多“猫腻”,其中之一就是“吃两头”。
笔者有一个朋友,参与了一次“团购”。中介说,他们经过坚苦卓绝的商谈,终于和经销商说好可以拿到9折优惠的车,最后签协议的时候,才从经销商那里知道,其实中介谈好的价格是八折,而不是九折。中介不仅从经销商那里赚到了利润,又从消费者那里夺走了相关的费用。
降价少服务 由于竞争的激烈,有个团购的大单他们谁都不想放过。一经销商告诉记者,数量多的团购他们几乎没有利润,主要是为了走个量,因为量上去了厂家给予的返点就会更高,有时年底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和突出自己业绩,经销商遇到团购甚至会赔本卖。
有时遇到一些团购人,刚是将价格压得离谱,开出的价码有些不着边际。有的提出车价要优惠8%到10%的,甚至有的要求优惠15%的,保险还要打6折,送
验车费等等。一味地追求低价格,“羊毛出在羊身上”,经销商为了生存,可能在最大限度内接受你的价格的同时,同时也在相应的服务上偷工减料。
定金陷阱 2003年的时候李先生在网络上的公共留言处看到了一个公司组织团购
桑塔纳的帖子,团购价格比市场价低5000元,但想参加团购的人要先汇款交1000元订金。在经过简单邮件沟通后,李先生决定参加这次团购。在汇去了1000元订金后李先生就一直等待着对方公司的回信,但是半个月过去了,对方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了,李先生这才知道是上当受骗了。
对此,法律界人士认为,消费者在参加汽车团购或其它代购活动时,不要把订金或车款交付团购公司或代购者,而是直接交给汽车经销商,并向经销商索取正规收据。这样即使代购者卷款而逃,消费者最多只损失几百元中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