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不去4S店?避免购车过程中十大误区

2004-11-08 17:38:03 来源: 作者:王为

  误区5  自带零配件去维修
  
  厂家的原装配件只发送给特许维修店,而且对于原装配件有一整套的采购、生产和规范程序,特许维修店的服务人员也会得到厂家的相关专业培训,置换和维修时也要达到厂家的质量要求。如果用户自带配件到特约维修站进行维修,由于不是原装配件,所以厂家不会进行质量担保和理赔。
  
  误区6  质保期内到路边修车
  
  曾有用户在路边店修完车后,又到特约店里指责质量问题而要求厂家和特约店进行索赔。很多厂家在行车手册中规定,如果不是质量问题,易损件和消耗件不在保修范围内。在质量保证期内,如果用户在路边店做维修,则等于放弃了厂家提供的质量保证和保修服务。
  
  误区7  随意添加防腐液等
  
  厂家对车辆的保养用油有特殊的规定,厂家不建议随意添加防腐液、防冻液等。添加后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在认定是添加液造成时,厂家同样不会提供保修服务。
  
  误区8  自带润滑油去保养
  
  有些消费者认为润滑油越贵越好,这是一个误区。对于有些部件就需要吃“精粮”,而有些则需要吃“粗粮”。自带机油到特约维修站进行保养,自然是出于爱车,但往往会过犹不及。
  
  误区9  不去指定的维修站维修
  
  有的用户在车辆买完后,匆匆忙忙就上了保险,而没有考虑保险公司的指定维修站是否包括生产厂认定的维修站。如果在出险后的维修中,车辆没有在厂家认定的特约维修站进行维修,那么出现的质量问题,厂家将不会提供保证和赔偿。
  
  误区10  不注重正规的理赔手续
  
  有些客户在车辆出险后,往往不到消协、不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和鉴定,而盲目地找媒体。比如“只要爆胎就找厂家”,其实只需到相关部门鉴定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质量问题,厂家自然会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那就应该划清责任,让相关人或者单位进行赔偿。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