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请从“心”开始 发动机影响汽车消费

2005-07-21 08:44:22 来源: 作者:韦龙 卢治衡

    消费者遗忘汽车“心脏” 主动关心发动机不足5%

    发动机对于汽车,相当于人之心脏。和汽车厂家激烈的“心脏”升级大赛相反的是,消费者却普遍忽略汽车心脏,主动关心发动机的购车者不足5%。

    关注度排不上前三

    近日,记者粗略统计近十家经销商的销售反馈:消费者关心发动机的大约只有4%,最多也不超过5%。在购车的人对汽车的关注度中,排位第一的是外形,第二是价格,第三是内饰和配置,第四或者第五才是发动机。

    据海南马自达重庆经销商雪屿和百事达华海人士介绍,新上市的福美来新动力系列在动力上特点突出,但消费者一般都不会主动问。当销售顾问主动介绍,消费者表情会很惊讶,觉得很新鲜但将信将疑。对发动机,一般消费者也只会问到排量功率

   “准行家”关注度高

    对发动机“麻木不仁”的情况,较为集中地出现在第一次购车者中。

    按照年龄划分,20多岁的消费者一般不关心发动机,关心发动机的集中在30—40岁的年龄段。据分析,这和汽车知识、心态有关。中年人较为实在,消费少了些浮躁的东西。

    按性别划分,女性的汽车知识较男性更少。女性关注更多的是车的外观,关心发动机的一般都是男士。从地域上看,区县消费者比主城消费者更关心外形是否大方,价格是否便宜,而对发动机基本没有涉及。而第二次购车者关注发动机的较多,多是有多年驶龄的老驾驶员,多是与汽车工作有一些关联的“准行家”。

    三年后发动机抢眼

    消费者对发动机的冷漠,商家都称“正常”。

    据分析,重庆的家轿的兴起也才两三年时间,还远没到汽车换代的时间。而两三年之后,这批已经成熟的驾驶员开始第二次购车时,消费理念较为成熟,对发动机的关注度将会提高到第一位。

    经销商一致认为,目前,重庆处于汽车消费的初级阶段,发动机从遗忘到受充,也需要一个阶段和过程。

    买车,从“心”开始 专家支招“三板斧

    现在买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但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第一次选车时,往往只考虑车的外形、款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还有一些购车者单纯地以为车越大,价格越高,性能就越好,买车时只盯紧价格。这些都是不理性的行为。为了在购买汽车时作到心中有谱,市公运公司汽车维修厂的维修专家给未来的准车主们支出“三板斧”——即“望”、“问”、“试”。

    在专家看来,消费者要是想为自己买到一辆真正的好车,那么首先就要从“心”开始。而所谓“望”,就是一般来说,好厂家的发动机在布局上都相当的整齐合理,而一些小厂家在发动机布局上则有可能较为凌乱,相比而言,布局整齐的发动机舱更可靠。

    第二则是多“问”,多听销售人员谈谈动力指标,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选择。不过在问这个环节上,消费者们最好能事先给自己补补课,了解一下发动机最基本的性能参数,比如排放标准、功率、扭距之类的指标,这样才能在听介绍的时候不至于象在听“天书”。

    除了“望”和“问”之外,“试”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俗话都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因此,试车就显得很重要了。在试车时,如果发动机在怠速、加速时的噪音比较小,那说明这款发动机还是比较优秀的。

    不过,使用这三板斧也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在同排量的车上进行使用,可别把不同排量的车拿来做比较,免得开“开黄腔”。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收藏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