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申请了这么多汽车专利,为啥就是造不了车?

2020-10-27 00:10:27 作者:王晓莉

 
看到这些专利后,我终于明白为何还没造车

  从近几年苹果申请的专利着手,小编猜测了几点苹果在汽车上会有的动作。怎么说呢,有的还算务实,但有的是真科幻,科幻到让人怀疑,这样的汽车真的能出现在生活中吗?

苹果在2020年获得的专利情况(部分整理)
涉及领域名称 简介
自动驾驶传感器数据处理过程中共享数据自动驾驶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可在计算过程中共享。
制动系统控制状态转换自动驾驶状态下,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紧急制动。
自动对准装置的充电站可自行靠近充电桩并接入电源
主动悬架系统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量,将能量尽量施加于车轮。
车辆外观及座舱隐藏式车门安全锁门锁可隐藏起来。
多个联动装置的车门铰链将车门设计成车顶滑动开启。
基于安全气囊的乘员安全系统即将发生碰撞前,输出信号,安全气囊能够更快弹出。
乘客安全系统面对面乘坐布局,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避免两人撞到一起。
可调节车窗系统可以调节车窗的颜色、反射率,还能调整为雾面玻璃。
车窗兼顾和车图案系统通过添加车窗夹层 ,让车窗更加坚固。
自适应拉伸表面通过座椅下方的电动马达,伸缩座椅,让乘客乘坐更加舒适。
智能体验用户界面可隐藏车辆后座区域内的娱乐氛围系统,可在使用时亮起,不使用时隐藏。
使用车辆导航计算运行距离根据路况、是否收费,为驾驶员提供多种导航选择。
仪表板作为车机的显示屏为防止驾驶员走神,将导航信息显示在仪表板上。
车内移动设备定位系统可用于公共交通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车东西制表: 太平洋汽车网  

  密密麻麻的一堆,相信您也没耐心完全细看,所以我在这里也帮您总结了一下——在苹果已获得的汽车专利中,是涵盖了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车内软件、车身、安全保障等各个领域。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涉及到了驾驶员与车辆的交互。说白了就是,苹果现在还没有一整个车辆的雏形,但很多互联网思维的想法却是比较超前了。

苹果汽车专利

  事实上,苹果想要抓住信息时代的新机遇,做互联网的技术整合是有着借鉴意义的,只不过如果想法太过科幻就有点不切实际了——举个例子,虽然苹果早已在AR领域布局,目前也已经掌握了AR眼镜、光波导、三维内容构建和呈现等诸多专利。甚至不少业内人士都预测,苹果极有可能会将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换上一个AR(增强现实)前挡。啧啧,看起来很美好,但请允许我忍不住吐槽

苹果汽车AR挡风玻璃概念图
苹果汽车AR挡风玻璃概念图

  咱先不说这个前挡风玻璃的成本了,单就从苹果汽车AR挡风玻璃概念图可以看到,这就好比把你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变成了一个透明的计算机屏幕,尽管你可以在这块屏上操作功能并将图像投影到前挡玻璃上——比如导航时可以显示两侧大楼的名字、周边车辆的车速、实时同步翻译的路牌路标、Facetime 视频通话等,可是,当我的前挡风玻璃上出现了一堆数据集成时,是否存在着对安全的极大挑战?

AR(增强现实)前挡 AR(增强现实)前挡要比传统的HUD门槛更高,技术产业链仍有许多需要苹果去克服的地方。

  这里并非质疑苹果对新技术的投入热忱,但这种新生态的突破一定是建立在完全自动驾驶普及的基础上,可目前来看,我们离全面普及L5(完全自动化)的时代还有些遥远。显然,AR车载系统的普及容易,但 AR挡风玻璃的道路却艰难。

无人驾驶只是为了炫技吗?不,有些是被逼急的

  不仅如此,苹果还想将座椅布局采用面对面的乘坐方式,这立马引得有网友调侃:苹果这灵感怕是来源于“蹦蹦”吧?

  暂时先不谈苹果是如何预防安全气囊在弹开时可能发生的偏移,单就面对面的乘坐方式而言,这虽然是已经呈现在很多概念车上,但最终量产车却都未采纳,哪怕是7座车也只是设计成旋转座椅而并未普及,其实很大原因就出于乘客的生理适应性,即便是苹果表明VR系统能辅助降低乘客的眩晕感,但这样的乘坐布局,着实尴尬。

专利设计 为了防止因安全气囊的弹开而可能发生的偏移,苹果在专利中也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一是将安全气囊仓安装在安全带内,从腰部安全带处弹开;二是将安全气囊装在车顶或车厢侧面,从而直接挡住乘员的上半身。

  小编认为,无论在传统的燃油车时代,还是在如今汽车电动化时代,做模块化的普及和应用才是务实之举。好在,苹果在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乘坐方案和体验方面,也并非没有做实事,毕竟苹果的独特优势就在于智能设备上的拓展、以及它对交互设计的逻辑。这里说说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几个地方。

  比如它的“强化版安全带”,这就类似于一个更为便携的装备,因为苹果极有可能会在安全带外侧添加传感器、麦克风和扬声器等部件,通过手势控制让乘客与车辆设备进行交互。尽管目前尚未得知此项专利进展,但就个人来说还是比较期待,尤其是现阶段手势集成实用度并不算高的情况下,如果苹果能将这一设想实现,将会颠覆用户的交互体验。

强化版安全带

  再比如,苹果会考虑配备电永磁体的主动悬架系统,这玩意的原理性比较复杂,各位看官可以通过下图来理解,但说白了就是它能根据车辆的运行特性来输出稳定指令,从而保证乘坐舒适性。

专利图 第一磁场会将该电永磁体从第一状态变成第二状态,然后该电永磁体会生成第二磁场,得以在汽车悬架系统中改变至少一个弹簧常数或悬架组件的机械强度。在第一磁场消失后,该电永磁体会在预定持续时间之后,仍保持第二状态。

  还比如,苹果针对车门的设计(向上开启)是做了几次调整和升级,从所呈现的信息中来看,它似乎是想把车门做成如同苹果笔记本电脑的铰链一样顺滑。而且,它还可以在车门上装一套智能感应系统,用来监测车门周围是否存在移动的物体,当车外有危险时,就会通过一个力来给你反馈,告知你此时开门有危险隐患。

苹果汽车 苹果极有可能会设计成向上开启的车门,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在狭小空间内上下车。

  不过以上种种,目前还都只是猜测,但根据各项专利的描述,还是能让人感受到苹果在交互体验上的专注。但,造车并非手机,或许苹果还需要整合很大一盘棋。

 
发力趋势

  据麦肯锡估计,到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主机厂、互联网巨头以及出行服务都有可能成为行业领跑者。
  所以,不只是苹果,全球的技术型公司都在布局自动驾驶领域(比如阿里、腾讯、百度三巨头,下几期文章我们会分别介绍他们的汽车布局),甚至全球的顶尖企业也都加入了这一项目,并开始从“孤军奋战”到“多线纵横”,就比如Waymo牵手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宝马、英特尔,组成自动驾驶联盟,以及无人车芯片领域里的英特尔、英伟达等几大阵营。
  可以肯定的是,苹果作为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也会和其他巨头一样排兵布阵,但苹果的保密工作又做得实在是太好了,不去扒专利资料,基本很难找到它在汽车领域的实验情况到了哪个个阶段。但是,苹果又确实是赶上了这一风口,作为吃瓜群众,倒是真想看看是苹果的技术实力厉害,还是华为/BAT等中国崛起更有力量。总之,在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之际,谁来领跑,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文:太平洋汽车网 王晓莉)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7座车也能享受六年免检!公安部推12项交管新措施

    10月22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异地办”“便捷办”“网上办”等三个方面12项公安交管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

    质感更强旗舰实力 测试上汽大众新辉昂

    在2020年的北京车展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上汽大众新辉昂,并对它进行了静态的拍摄和文章解析。

    悍马触电之后复活了 还能一键变身螃蟹

    10月21日,GMC正式发布了悍马EV,这既是GMC首款纯电动皮卡,也是悍马这个名字在2010年后正式回归。

    一汽丰田版“汉兰达”实车首次曝光 或11月亮相

    我们获取了一汽丰田全新汉兰达的“姊妹车”工厂图。新车外观与海外版汉兰达基本一致,都为7座中型SUV,动力搭载2.5L混动总成。

    9月销量:一流车企在狂欢 三流车企为何忙着搞破产?

    进入金九银十的需求旺季,国内车市终于找回了“快乐源泉”,然而有些车企却消失了。

    新款本田雅阁官图解析 科技配置是亮点

    本田官方在海外市场推出最新的中期改款雅阁,新车延续了现款车型的整体设计,在细节和配置部分进行优化升级。

    开跑车就得有俩好肾?试驾全新宝马430i

    什么?买全新宝马4系还要加价?试过之后大喊真香!!!

    完美六边形战士 道路试驾奥迪RS4 Avant

    以旅行车之姿,以性能车之名,用完美的驾乘与性能,重新定义“兼顾”“平衡”,打造完美六边形战士。

    更轻更安全 五菱是如何将高端钢材放到入门级车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用户对车辆安全的关注比以往时期要更多,尤其是在家用车领域。

    华为嘴上说不造车 野心却比造车大得很

    刚刚涌起的智能汽车浪潮给了国内企业一个重塑汽车供应链的机会,华为看到了这种机会,近年来频繁出手布局智能汽车零部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