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

车辚辚马萧萧 古代文人笔下的车与马

2016-09-28 00:15:31 来源: PCauto 作者:黄恒乐
手机看

● 明清篇

“朱砂染瓣色重台,勾引春风上背来。 慎勿解鞍桥下浴,恐随流水入天台。”

  —— (元明) 章溢 《为胡仲深咏桃花马》

解读:能文能武的章溢,与胡深(字仲渊)同为元朝将领,后败于朱元璋并率部投降。胡深是一代儒将,用兵十余年,未尝妄戮一人,五十二岁时讨伐陈友定,被杀,名为“桃花”的战马驰归门外,悲嘶殒绝,胡夫人义之(成全它),葬于龙泉县大沙渡东北三里,称白马墓。章溢作此杂诗缅怀战友,摘录的是最后两句,借景喻人,道出胡深大将为族解放的悲壮,再用“刘阮入天台”的典故,暗指殉国铭志的伟人有望遇仙。

古代文人笔下的车与马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明) 戚继光 《马上作》

解读:《马上作》在朝有贯休和白居易两个版本,文笔都远比戚继光好,但抗倭名将戚继光可是一代民族英雄,马对其而言并非文人眼中的情怀,而是战争机器中的必杀利器。此版《马上作》不须翻译便可明白大意,戚大将军南征倭寇、北御鞑靼,辞藻用得不华丽(虽然也是书法家/诗人),但一字一句都是忠诚与战功。

古代文人笔下的车与马

“车碌碌,车碌碌,上山迟,下山速。前车行行后车促,后车不管前车覆。”

  —— (明) 止庵法师 《车碌碌》

解读:逗比中的战斗机,严重怀疑是后人杜撰之文,却又发现“止庵法师”传世诗篇足有百余首,不像是某高校文青的恶作剧。诗句浅显易懂,场面感十足。

古代文人笔下的车与马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出塞》

解读: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之子,超级官N代。此词为纳兰性德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时所作,描述边疆这些兵家必争之地的凄凉,表达对战争与杀戮的厌恶。纳兰性德虽为满清官员,怜悯苍生的情怀证明他是个反战派,还是值得汉人尊重的。

古代文人笔下的车与马

“平原草色著霜初,试阅天闲万乘余。”
“燕市骊黄抡选遍,遗材犹恐伏盐车。”

  —— (清) 爱新觉罗·弘历 《阅马》

解读:满清皇帝文化素养均不差,问题是表现欲过强,杰出代表是乾隆帝,一生作诗41863首,虽无一首传遍文坛,他还是那么乐此不疲。此外乾隆还喜欢在名作上题诗盖印“点赞”,由于文笔实在不敢恭维,大量古迹迅速贬值。此文写的是乾隆去皇家养马场试乘试驾,这匹帅那匹壮地点评了一番,然后感叹选剩的渣渣要去拉盐车,多么无聊的日记。

古代文人笔下的车与马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 (清) 王国维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解读: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也写过马与车,不过这里的马与车,跟霜华、西风、残月、阳关一样,都是借景抒情的被利用元素,主要用于表达王先生与亲友作别时的哀伤。

古代文人笔下的车与马

● 编辑小结

  中国古代文人很少单独写“车”,下笔时要么描绘骏马,要么渲染马车。中原原产马匹孱弱,西域马成了诗人歌颂的对象,当然实际歌颂的还是江山社稷,毕竟马匹与政权总是紧密相连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文汉字博大精深。上周的诗好找,西周的诗难寻。笔者以浅薄学识试图了解其中一二,仅“车与马”一个话题便吃不消了。恕吾愚钝,文中解读多有不善,还请斧正。

(图/文:太平洋汽车网 黄恒乐)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作者

    黄恒乐(副主编)

    爱机械、爱Dota、也爱97#汽油;典型工科闷骚伪技术宅,暴晒过少,长得像90后并非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