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摇曳 看特斯拉与马斯克创造的故事

2018-10-05 00:20:51 作者:陈胜博
1特斯拉被马斯克打上天回顶部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作为看客的我们,应该感谢特斯拉、感谢伊隆·马斯克。不只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受世人瞩目的全新汽车品牌,还因为他不停为汽车业界带来了媲美娱乐圈的有趣故事,让汽车业界不再总是那么沉闷死板。国庆前夕,马斯克更是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处以2000万美元的罚款,比这更为惨烈的是,马斯克还被迫辞去特斯拉董事会主席职位——而这一切仅是因为马斯克一条意图让特斯拉私有化的推特文,看客们是不是很觉得惊讶又意外?

风雨中摇曳航行 看近期特斯拉制造的故事

  马斯克一边弄着火箭准备上太空奔火星,这边他的特斯拉水深火热,又是产能不足又是要破产的传闻,可以说整个2018年来汽车界的新闻头条就数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占得最多,甚至远超所有传统汽车领导人加起来制造的新闻。他的故事那么精彩有趣,趁着国庆假日还有几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近年来马斯克制造的大事件嗨森嗨森吧。

年初马斯克上天给特斯拉打广告

  2018年2月6日美国东部时区下午3点45分,北京时间为2月7日凌晨4点45分,汽车工业史、乃至全人类宇宙探索史都将记下这一时刻——伊隆·马斯克的爱车特斯拉Roadster跑车在SpaceX重型猎鹰(Falcon Heavy)火箭的助推下,成为了人类史上首台进入外层宇宙空间、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并进入了地球至火星日心转移轨道(Mars Transfer Heliocentric Orbit)、向地球以外的另一个行星奔去的民用汽车。

 重型猎鹰火箭成功发射视频回顾,同时用现场录像和CG动画直观展示,可见这次不单达到了马斯克最低的成功要求“不爆炸”,而且还成功回收两枚1级助推火箭,基本完美达成目标。

  能把汽车和太空事业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球上大概只有马斯克做到了。一头运营着特斯拉公司玩新能源车、一头运营着SpaceX玩宇航运载火箭,这两个看似没什么关联的行业马斯克却一起做得风生水起。也得已让本文作者我这个宇宙学爱好者终于有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在汽车网网站发宇航火箭的文章而不会被冠以不务正业之名。也正是因为马斯克,许多车迷也开始或多或少听说过马斯克的SpaceX和他的猎鹰火箭。那么这次的重型猎鹰火箭究竟有多厉害,让我为各位慢慢道来。

  时间回溯至1969年,此时正值美苏争霸巅峰时期,而两超级大国的一大竞争方式就是太空竞赛。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简称苏联或USSR,先后将人类首个卫星和太空人送上了宇宙,把自认为是人类的希望和救星的美帝打脸打得啪啪响。咽不下这口气的美国,发起了至今都让人觉得无比疯狂的计划——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而就在当年,美国太空总署NASA用人类至今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火箭土星5号(Saturn V),将载人登月舱打上了LTO(Lunar Transfer Orbit),即月球转移轨道,完成了人类首次登上另一个星球的壮举。

土星5号 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土星5号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火箭,LEO运载力达到135吨,相比之下如今的重型猎鹰也不过60多吨。但土星5号以今天货币价值计算单次发射成本超过10亿美,相比之下重型猎鹰的单发成本不过9000万美元。

  土星5号的运载力即使在近60年后的今天看来也强大得匪夷所思。其LEO(Low Earth Orbit,即近地球轨道)运载力达到了恐怖地135吨,LTO运载力达48.6吨!没什么概念?那就对比一下近60年后的当今NASA最强火箭德尔塔4号(Delta IV)区区不到29吨的LEO运载力,不及土星5号四分之一,你就能明白近60年前的技术制造出土星5号是一件如同开挂的事情。难怪许多人至今还认为阿波罗计划是场骗局(当然这是无稽之谈了,阿波罗计划砸的钱也不是现在显得穷酸的NASA可以想象的)。

  LEO运载力超过50吨的火箭,称之为Super Heavy-lift Launch Vehicle,即超重型运载火箭,简称SHLLV。在重型猎鹰之前,人类历史上只有两种火箭可以称之为SHLLV,一种就是土星5号,一种是1980年代苏联制造的LEO运载力100吨的能源号火箭,两种火箭都已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说,人类已经很长时间没有SHLLV,仅凭现有火箭不到10吨的MTO火星轨道运载力是无法实现进一步宇宙探索的雄心壮志。直到如今SpaceX的重型猎鹰问世,奔向火星的可能性再次出现。

重型猎鹰火箭 虽然“仅仅只有”土星5号一半的运载力,重型猎鹰仍然是目前地表最强运载火箭,也是目前唯一的SHLLV超重型运载火箭。而且它的单次发射成本甚至比LEO运载力只有29吨的美国NASA德尔塔4号火箭更低。

  重型猎鹰的LEO运载力达到63.8吨,虽然比之土星五号这样变态的存在还是弱一些,但已经达到了SHLLV的标准。也是目前全人类唯一一种可运行SHLLV。重型猎鹰的MTO火星转移轨道运载力为16.8吨,已经在理论上具备把载人太空船送往火星轨道的能力。一家私人公司能造出如此强大的火箭也绝对是一件壮举了。那么多国家举国之力都弄不出的SHLLV,重型猎鹰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真是要感谢汽车工业很常见的模块化概念。重型猎鹰就是模块化火箭。它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火箭,而是利用SpaceX已经研制成功并进行过多次成功发射的猎鹰9系列火箭发展而来。它的外形和猎鹰9区别不大,箭身长度甚至一样都是70米。眼尖的甚至一眼能看出,重型猎鹰就是用了3截1级火箭的猎鹰9号火箭。

Falco Heavy 仅凭外观就可以看出,重型猎鹰火箭实则就是增加两个猎鹰9号1级火箭的模块化产物。各方面参数都都正好是猎鹰9号的三倍。不过图中数据是SpaceX在2016年给出的,一路延期到现在成本已经是当初的8500万到9000万美元,但运载力也相应提升,LEO运载力由53吨提升到63.8吨。

  所以,从数字上我们也毫不意外地看到:重型猎鹰有3个1级火箭单元,正好是猎鹰9号的3倍;重型猎鹰有27个隼式(Merlin)1D发动机,正好是猎鹰9号的3倍;重型猎鹰的地表推力为22819kN、真空推力为24681kN,都正好是猎鹰9号的3倍;重型猎鹰的LEO运载力是63.8吨,正好……哦不,略低于猎鹰9号22.8吨LEO运载力的3倍。这是因为火箭重量的上升,使得推力和载重力无法成正比提升,这也是化学火箭的极限所在。

  靠这种看似简单粗暴实则还是颇考验模块化技术含量的方法,猎鹰系列火箭成功晋级超重型火箭SHLLV行列。

世界主要运载火箭一览
国家/机构火箭名称最大LEO运载力当前状态
美国/SpaceX重型猎鹰/Falcon Heavy63.8吨在役
美国/SpaceX猎鹰9号/Falcon 922.8吨在役
美国/NASA德尔塔4号/Delta IV28.8吨在役
中国/国家航天局长征3号乙13吨在役
中国/国家航天局长征5号25吨在役
欧洲/欧洲宇航局ESA阿丽亚娜5号/Ariane 520吨在役
俄罗斯/俄罗斯航天局RKA质子号/Proton22.8吨在役
日本/JAXAH-IIA15吨在役
印度/ISROPSLV3.8吨在役
美国/NASA土星5号135吨退役
特斯拉Roadster成为漂浮深空10亿年的太空垃圾

  说实话看到这次被马斯克丢进太空的特斯拉跑车是让我有点失望的。我还以为马斯克真拿出了最新的号称轮上扭矩1万N·m、2秒内破百、2020年才能交货如今已经当期货开卖的全新Roadster电动超跑。实际上市2008年发布的上一代Roadster。看来马斯克考虑到“炸箭”的可能,还是舍不得用最新的产品。关于这款老车,我们已经有过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新阐述。

Tesla Roadster 送上火星转移轨道的特斯拉是一台老款Roadster,早在2008年推出。不是此前猜测的最新一代Roadster。123

Tesla Roadster 这才是最近推出的那台0-96km/h只需1.9秒的全新特斯拉Roadster。虽然已经开卖,但实际是2020年才能交付的期货。

  SpaceX声称这次用于给首枚重型猎鹰试验火箭作为试验运载物的Roadster确实是送进了MTO(即火星转移轨道)或TMI(Transfer-Mars Injection,即转移火星推进)。也就是说这台Roadster已经突破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引力,将在茫茫宇宙中朝着火星的方向飞去。但实际上,它永远也无法到达火星,而只是一个日心轨道(Heliocentric Orbit)运作的太空垃圾。没错,一台汽车在太空里什么都做不了,无法进行科研探测,跟一块废铁其实差别不大。

Spaceman 与特斯拉一起被送上太空的还有车上这位“Starman”,它将“驾驶着”这台跑车奔向火星。当然了这只是个假人,动物保护协会莫惊慌,重型猎鹰发射过程中没有人类和动物遭到伤害(:

  实际上,要从地球发射航天器进入火星轨道,光光只是进入MTO是没用的。进入MTO的航天器可以使用两种转移轨道:一种称之为霍曼转移轨道(Hohmann Transfer Orbit),是目前主流的火星探测器使用的轨道;另一种称之为双椭圆转移轨道(Bi-Elliptic Orbit)。无论用那种转移轨道,都需要航天器进行变轨机动才能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一台在太空中漂浮的特斯拉Roadster当然是动弹不得的,更别谈变轨了。

MTO 此为火星转移轨道示意图。马斯克的Roadster就是送上了图中虚线的霍曼转移轨道。简单来说就是一条与地球和火星公转轨道重合的日心椭圆轨道。但要进入火星轨道或登陆火星,航天器除了进入MTO还需要有变轨能力,这是一台特斯拉根本做不到的。所以这台特斯拉其实只是成为了MTO轨道上的一个太空垃圾。

  所以,也正如马斯克所说,他这台心爱(还是狠心抛弃?)的Roadster将在宇宙中漫无目的漂泊上十亿年。有人质疑马斯克为何不发送点有用的科学器材造福人类而是干这么无聊的事情。比如说中国航天局的重型火箭长征5号首次试射就搭载了霍尔推力器,也就是传说的“电推”。可见中国航天局的目标是高于SpaceX的。

特斯拉轨道 严格来说,特斯拉跑车最后没有成功变轨进入MTO轨道,而是差不多跑到小行星带去了。这样的轨道能飞掠火星也得等几亿年吧。因此严格意义来说此次试射还没有100%成功。

  不过考虑到马斯克是名商人,他的一堆梦想没有钱是实现不了的。重型猎鹰首次试射的钱都是SpaceX自己掏的,因此不会再冒更多风险搭载一些昂贵的科学载重设施。把一台老旧的特斯拉打上天也不失为一个相对低成本的试验载重物,而且也给急需现金流的特斯拉公司打了一个宇宙级的超级广告,这一点来说,无疑体现了马斯克作为成功商人的精明头脑。

Tesla Roadster 这台红色特斯拉Roadster最多飞掠火星,却永远无法进入火星轨道,只能成为一个漂浮上十亿年的太空垃圾。然而此举为特斯拉带来的宣传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马斯克的SpaceX航天公司的故事,请点击下文:

Multiplanetary

  送特斯拉跑车上宇宙,虽然疯狂但对特斯拉的宣传效果无疑还是正面的,不过这可阻止不了特斯拉面临的财务危机。下一页我们就回顾特斯拉的财务危机情况。

2特斯拉到底会破产不?回顶部

金融家算过账 再怎么乐观特斯拉今年也无法盈利

  自2003年成立以来,特斯拉至今熬过了第15个年头。特斯拉汽车真正的创始人是马丁·艾伯哈德( Martin 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马斯克只是合伙创始人。只不过现在马斯克名气最大,也坐实了特斯拉头把交椅的位置。这里就看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定律:似乎厉害的创业者都会有个“马”字。

特斯拉创始人 这两位是特斯拉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只是大概没几个人认识……

马斯克 这位大家肯定一眼能认出来了。存在感是如此的强烈,他如今已是特斯拉的绝对代表。

  特斯拉早期的大部分时候存在感都不强烈,也很少人听说过。那时候特斯拉主要还在忙碌于融资和基础研发。他们首先用路特斯Elise跑车的底盘做了Roadster跑车出来,还和丰田合作研发过基于RAV4的纯电动SUV。但基本都属于小打小闹,Roadster虽然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纯电动超跑,但毕竟体量太小,很难靠这么一款小众车型成长为大公司。

Tesla Roadster Tesla Roadster,基于路特斯Elise底盘,0-100km/h加速4秒内

  直到2010年特斯拉开始IPO板块上市、并推出真正民用量产化的Model S时,特斯拉真正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从2012年Model S正式投产交付、到随后相继推出Model XModel 3,特斯拉的销量已经翻了几番。目前国内大城市里,特斯拉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尽管高昂的售价堪比旗舰豪华车、小毛病多且目前自燃、自动驾驶事故等负面报道也很多,但特斯拉的销量依旧在迅猛增长。看起来如此蒸蒸日上的特斯拉为何最近就频繁传闻要破产?

特斯拉Model S Tesla Model S,真正完全由特斯拉出品的首款车型

  其实美国那些机关算尽的金融家们早就把帐算得清清楚楚。特斯拉如今卖得多也亏得多。即使Model 3如期交付,完全按照特斯拉预计的那样,整个2018年度特斯拉依然要大亏特亏。

特斯拉Model 3 Tesla Model 3,起售价35000美,特斯拉要真正普及还得靠它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Model S和Model X基本完成交付目标,然而Model 3尚不足此前2万辆目标的一半。根据海外媒体提供的数据,Model S和Model X的单台毛利率大约为25%,单台售价分别按照8.5万和10万美元计算。而Model 3姑且以完全选装完毕的5万美元单台售价计算(尽管起步价是3.5万美元),但单台毛利率估计只有5%。我们可以计算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

世界杯都踢完了 特斯拉到底啥时候破产?

  再计算上根据国外金融媒体估算的运营费用以及其它花费杂项(宣传费用、召回处理等),最终得出的结果如下:

世界杯都踢完了 特斯拉到底啥时候破产?

  根据以上测算,仅仅一季度特斯拉的亏损都超过了恐怖的7亿美元。如此巨大的亏损肯定会引发投资者的担心。

  那么如果到四季度,特斯拉Model 3产能达到宣称的每周5000辆,并且单台Model 3制造成本下降、利润上升(估算为15%),平均单台售价为4.5万美元(到后期不可能都只卖高配),Model S和Model X的销量也小幅度提升,那么情况是否会有好转呢?请看以下对四季度销量和利润的预测数据:

世界杯都踢完了 特斯拉到底啥时候破产?

世界杯都踢完了 特斯拉到底啥时候破产?

  于是分析师惊讶的发现,即使是相对乐观的估算来看,到今年底特斯拉的季度亏损额都接近4亿美元。因此美国业界普遍预测特斯拉今年至少亏损20亿美元是有足够依据的。即便是老牌车企,一年数十亿美元的亏损也非常可怕,而特斯拉比起传统大型车企来说体量还要小得多,被认为要破产丝毫不奇怪。

  特斯拉的季度毛利润至少要超过15亿美元才能保证获得净利润。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Model S和Model X的季度销量分别达到1万5千辆左右、Model 3的季度销量要接近9万辆,15亿美元的毛利润才勉强能有保证。而这个数字2018年内毫无实现可能,即使到2019年上半年也有够呛。

  请特别注意的是,以上所有关于特斯拉的营收数据来源均为海外媒体估测而非正式官方提供,数据准确性与实际肯定会有一定出入,仅供参考。

一直亏损从未赢利 “结构性破产”无法避免

  胜败乃兵家常事,盈亏倒也应该是家常事。然而特斯拉的问题在于,从2010年上市至今,从来都在亏损、一直都未曾盈利。特斯拉的营业额提升无疑是惊人的。2010年仅1亿多美元,到2016年已经达到70亿美元,去年的2017年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8亿美元。7年来增长了足足100倍,前景看似一片光明。

  但是问题来了,特斯拉7年来营业额一直在攀升,而亏损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还在一直扩大。2017年的亏损竟然高达23亿美元,差不多平了2010-2016年6年来的亏损额。特斯拉的营业额简直就像是通过不停注资砸出来的,这对投资者来说绝不是良性的。

特斯拉亏损 上表为2010-2017年特斯拉上市以来营收和亏损,数字单位为十亿美元。可见特斯拉赚得越来越多、亏得也越来越多。

  2017年到今年年底两年间,特斯拉净亏损额将逼近50亿美元,几乎没人相信还有足够的现金流给马斯克这么任性地烧。因此海外的分析师得出结论,无论如何,特斯拉都无法避免“结构性破产(Structurally Bankrupt)”。

  所谓结构性破产并不意味着特斯拉会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过去5年来特斯拉越亏越厉害,已经屡屡面临破产,而每次都找到办法偿付债务。这种情况也许也还会发生,只不过这次难度比以往都高得多——因为亏得也多。

烧钱 特斯拉目前一分钟要烧掉8000美元。这里的票子也就只够特斯拉烧3秒钟。

  特斯拉很有可能通过继续在公共股本市场发行新股票集资。毕竟目前特斯拉的股价蒸蒸日上、市值极高,很多人还是乐意买它的股票。另外马斯克也可以找到新的投资者,这也不是什么难事,财大气粗、愿意向特斯拉伸出援手的亿万富翁这世界多得是,要找到并不难。但难的地方在于:新的注资不可能是无条件的。

倒闭的马斯克 特斯拉危机重重,马斯克却在今年愚人节在推特上自黑倒闭一幕。这种时候还有心情自娱自乐,可见马斯克心态真的好。

  但结构性破产也意味着即使Model 3达到预期销量,特斯拉也无法继续盈利而需要不停的注资。Model 3已经是特斯拉能成为盈利巨头的产品,而冷静分析我们才发现即使是Model 3也很难让特斯拉盈利,这才是接下来特斯拉面临的问题。依靠“忽悠”资本投入不可能是长久之计,一旦有一天人们不再相信这个市值500亿美元的企业是汽车的未来、而认为只是一个骗局后,特斯拉资金链必将断裂,那时候面临的就是真正的“死刑”了。

  具体更多关于特斯拉面临破产问题的分析,请点击下文了解:

特斯拉何时破产

  而特斯拉面临的危机不仅仅只是来自于自身,还有来自传统汽车厂商大举进军新能源市场的威胁。我们接着来看看传统车企是如何对特斯拉“火上浇油”的。

3传统车企都来怼特斯拉了回顶部

德系厂商电动车即将迎来大爆发

  正好就在两年前,德国的联邦议会Bundesrat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德国全境在2030年前全面淘汰内燃机汽车,而且德国政府还打算将这项法案推广至全欧盟。霎时间,全世界为之哗然。这个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怎会有如此激进得似乎“无脑”的决议?德国的汽车工业高度依赖内燃机汽车产业,仅仅10多年的时间要全面转型谈何容易?

  好在这个看似有点脑残的法案没有正式实施。不过这也对所有车企敲响了警钟,各国政府强制汽车电气化是迟早的事情,虽然不至于在2030年这么早,但该来的终归逃不过。这一点最为激进的挪威甚至打算把这个时间提前至2025年,而该国的电动车(包括常规混合动力车)已经超过内燃机车的销量。面对如此趋势,传统车厂岂会坐视特斯拉主宰未来汽车工业?

大众工厂 德国激进的去内燃机法案无疑让大众等传统车企压力山大。

  作为传统汽车强国的德国车企已经在努力发力。而中国用户对德国车的忠实度、热爱程度足以让我们密切关注德国车未来的电气化走向。作为本系列文章的上期,文章笔者就为各位详细点评德国汽车品牌即将到来的一大波电气化车型。

超生游击队:大众MEB平台

  MQB平台大家肯定很熟悉了,高尔夫帕萨特、迈腾、新途观L、奥迪A3等一票车全是这平台衍生出来的。MEB自然也就不难理解,E对应英文单词Eletricfication,即电气化之意。也就是电气模块化平台。也是大众第一款专门为动力电池车型开发的模块化平台。

大众MEB平台

  目前大众旗下品牌基于MEB平台有具体量产计划的车型已有8款之多。而在2030年前,大众集团将借助MEB平台将电气化车型扩张之300款以上,真是名副其实的超生游击队!很可能未来换代后的高尔夫、速腾、帕萨特等一系列经典车型都会逐步使用MEB完成电气化,让内燃机车成为历史。

  也许这听起来有点遥远,但是大众已经撤资480亿美元巨资,为电池生产、整车总装线铺平道路。而在未来四年内,大众品牌就至少将推出4款电气化新车,最早一款将于明年就正式推出。

大众I.D.系列电动车

  大众I.D.系列是大众品牌基于MEB平台推出的一系列纯电动汽车。目前大众已经推出了I.D.系列的4款概念车。最重要的是这些概念车不只会停留在概念阶段,而将陆续投产面向市场。

  早在2016年巴黎车展上,大众就首出首款I.D.概念车。没有什么后缀的这款I.D.概念车也将是最早进入量产化投产的一款。预计最早明年(2019年)底就有可能面向市场。

大众I.D.概念车

  从外观看I.D.概念车的定位比较接近于高尔夫这样的两厢紧凑型轿车,因此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担任高尔夫电动化继任者的身份。而与以往内燃机车不同,MEB平台的I.D.会有更长的轴距却更短的前后悬,因此在整车长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内部空间必然比高尔夫要大。

大众I.D.概念车

  全LED前后大灯不算稀奇的话,那么没有后视镜和没有B柱的设计应该算是非常开创性的。不过这些大胆设计可能暂时不会出现在明年的量产版上——考虑到保时捷Taycan都没敢这么干。

大众I.D.概念车

大众I.D.概念车

  动力方面,I.D.将采用125kW(170PS)的电动机,0-100km/h加速时间在8s内,最高时速160km/h。数据看起来没有特斯拉Model 3那么耀眼,但相信对一般人日常是用来说这样的性能绰绰有余了。传统厂商不需要在这些数据方面搞太多噱头,还是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I.D.更注重的是续航,这才是电动车最需要的。根据不同配置其续航达到400-600km之间,以目前的电池技术来说,这个续航里程可以说很优秀了。

▶ I.D. Crozz 量产时间:2020年

  很显然这个Crozz就是Cross的谐音了,也就是跨界的意思。

VW I.D. Crozz

VW I.D. Crozz

  看到图片就能猜到,这无疑就是I.D.的SUV版本。大体设计和I.D.思路相似,不过更有轿跑范儿的车身线条显然更讨喜。而且它的各方面参数也比I.D.更优秀。

VW I.D. Crozz

  I.D. Crozz的最大功率达到225kW(306PS),而且具备全电四驱,采用前后轴各一个电机的驱动模式。前桥电机功率为75kW(102PS)、后桥电机为150kW(204PS),最高时速达到180km/h。83kWh的电池组可以提供5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2773mm的轴距可以保证达到途观L级别的乘坐空间。

VW I.D. Crozz

  各方面来说,I.D. Crozz无疑更受人欢迎,尤其肯定更受国内消费者的欢迎——首先它是SUV、其次它空间不错,而且也更好看。

  大众将I.D. Crozz量产化时间设定在2020年,对于想买一款成熟电动SUV的消费者来说,2年时间也许能值得一等。而特斯拉准备想基于Model 3推出的定位低于Model X的入门电动SUV Model Y无疑也是I.D. Crozz的潜在对手。谁能先量产谁将赢得头筹。看看2016年发布而目前还在为产能焦头烂儿的Model 3之后,我们感觉大众的优势似乎更大。

▶ I.D. Buzz 量产时间:2022年

  名字也不用说了,一看就是Bus的谐音。简直就是大众T型车,也称之为大众minibus的电动版。

  看看欧洲的大众T1、T2老爷车聚会,就知道这款造型独特可爱的车有多受欢迎。可惜到了T3之后,大众的T型车俨然已经成为普普通通的厢式MPV。没想到,早期大众T型车竟然会以电动车的身份得到“复活”。

VW I.D. Buzz

VW I.D. Buzz

  性能方面和I.D. Crozz接近,采用的是同样的全电四驱系统。而电池进一步增加到111kWh(这数据在嘲笑单身狗?),使得这款能塞得下一张大床的minibus续航也能达到600km。而大众对其量产化的时间点设在2022年。

VW I.D. Buzz

VW I.D. Buzz

  笔者认为届时就冲着这T1的外形去买I.D. Buzz的消费者肯定都有一大票。如此有情怀的新能源车,特斯拉是想造都造不出来的啊。

▶ I.D. Vizzion 量产时间:2022年

  名字又是谐音,一看就是Vision,即远见的谐音。

  从其轿跑风格的漂亮线条可以看出,这是大众I.D.系列的旗舰作品。轴距达到3100mm、长度达到5163mm,简直让人怀疑辉腾是不是以电动车的形态重生了。

VW I.D. Vizzion

  动力方面与Crozz和Buzz一样采用前后电机四驱,总功率为225kW(306PS)。对这体型宛如辉腾的Vizzion来说,这个动力可能不会有太惊艳的性能表现,至少应该是无法达到3秒左右破百的特斯拉Model S那样。不过111kWh的电池组提供665km的最大续航里程是Model S也比不上的。

VW I.D. Vizzion

  而且大众宣称到2025年Vizzion将达到L5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而Vizzion最早将在2022年投产。

VW I.D. Vizzion

  总体上来说,I.D.系列体现了大众作为传统车企的稳重。不像特斯拉那样刻意在一些性能数据、个性设计方面下料搞噱头,而是以续航、舒适、做工稳定、情怀等方面下手。至于谁更是你的菜,我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选择。

  当然在新能源方面发力的远不止大众品牌,大众集团的保时捷、奥迪也不遑多让;其余的德系品牌,还有日系、美系也都没在闲着,具体请点击下文了解:

传统车企EV大爆发

  然而传统厂商的电动车井喷已经在悄然发生。最近奔驰EQC和奥迪e-tron的推出竟然都能让特斯拉股价波动。再加上特斯拉自己本身就是个新闻制造者,特斯拉的股价如同汹涌波涛,在各种新闻的渲染下此起彼伏。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一些事情都是什么。

4舆论中波动的特斯拉股价回顶部

奔驰EQC一发布 特斯拉股价应声大跌

  两周前,一度缺钱的特斯拉股价和债券都双双暴跌。此前特斯拉的股价在最低已至280美左右。想当年特斯拉股价最高的时候超过420美元,马斯克那时候多么飘飘然,相比起来如今特斯拉的形势可要严峻得多。

特斯拉股票 9月6日时特斯拉股票情况,较前一日已稍有回升。其实前一日9月5日才发生过从288.95美元陡然跌至280.74美元的惊悚一幕,可惜笔者当时未来得及“拍照留恋”,截图时间晚了一日。

  因为特斯拉股价的颓势,马斯克曾打过一个如意算盘并找来了一名沙特土豪,他期望这名土豪能让特斯拉私有化,这样马斯克就不用焦虑特斯拉在股市上的表现,就不用听华尔街金融家的唠叨了。为此马斯克还在媒体前声泪俱下讲述创业的艰辛,结果不相信眼泪的资本让特斯拉股价暴跌。不过也有人说这是为了让特斯拉尽快私有化故意做低股价而上演的苦肉戏。但无论如何,结果就是土豪放弃了,特斯拉私有化计划落空。

特斯拉和沙特土豪 国外网友恶搞马斯克的图片。意为讽刺马斯克为了让特斯拉私有化,绿色环保节操什么都不要了,能从沙特石油土豪手中捞到钱就行。当然最讽刺的是结果私有化还失败了。

  私有化失败,但股价的下跌势头却止不住了。还记得马斯克曾经因为辱骂营救泰国遇险青年足球队的英国潜水员而陷入舆论风波的事情吗?本来这事情大家都忘得差不多了,结果马斯克最近在一篇写给新闻媒体的电子邮件中又说这名英国潜水员“强奸儿童”还“强娶12岁少女”,结果又把这事情给端出水面,让马斯克又陷入舆论指责中。

马斯克与Unsworth 马斯克(左)与被马斯克侮辱的拯救了泰国被困山洞的少年足球队的英国潜水员Unsworth(右)

  本月(9月)5日发布的奔驰全新纯电动SUV EQC就成了特斯拉屋漏偏逢的连夜之雨。奔驰EQC的推出基本上赢来全球媒体一片好评,其中不乏有高呼Model X遇到真正对手的声音,甚至认为出自百年奔驰之手的EQC能把造车经验不足的特斯拉的Model X摁在地上摩擦。不得不说奔驰的品牌积淀和工业实力,依然还是特斯拉这种新兴企业难以媲美的,哪怕当下名气很大。

奔驰EQC 奔驰首款纯电动SUV EQC

  奔驰EQC发布之时,为特斯拉股价的持续下跌提供了原动力。可见市场对传统车企的造车实力信心仍然要比特斯拉这种新兴车企更高。一旦来自传统车企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出现,资本的天平依然会不公平地倒向传统车企一方。传统车企憋出来的“大招”对特斯拉的攻击力不可小觑。

奥迪e-tron一来 好不容易升起来的股价又跌了

  9月18日,奥迪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旗下首款纯电动SUV奥迪e-tron,表面上看起来与奔驰EQC是针锋相对。但在马斯克眼中更像是德国战车故意在对特斯拉进行轮番轰炸。

奥迪e-tron发布 美国东部时间9月17日晚/北京时间9月18日早,奥迪在美国洛杉矶向全球发布首款纯电动SUV e-tron。

  特斯拉股价在经过风平浪静的一周后,从280美元左右飙升到超过295美元。奥迪e-tron发布后,特斯拉股价出现意料之中的轻微下滑。截止北京时间9月18日下午,特斯拉(TSLA)股价(美国时间9月17日股价)降至294.82美元,较前一日降幅为1美元左右,最低收盘价为292.9美元。而到了美国东部时间9月18日下午/北京时间19日上午,TSLA股价更是暴跌至低于285美元,最低收盘价282.1美元。

特斯拉股价 美国东部时区9月17日凌晨5点,奥迪e-tron尚未发布,特斯拉股价稳中有升。

特斯拉股价 奥迪e-tron发布时间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17日晚上,北京时间18日早上。奥迪e-tron发布第二天查看TSLA股价,如意料之中发生大幅下滑。这还是在马斯克公布了登月大计的前提下。

  如果奔驰EQC发布时特斯拉股价下跌还是巧合,那么这几天特斯拉股价一直蒸蒸日上,马斯克的另一家明星企业SpaceX也在发布登月大计的情况下,奥迪e-tron的发布时特斯拉股价竟然还出现一定程度下跌,这就不能再归咎于概率学问题了。毕竟汽车是拥有上万零部件组成的高度集成化工业制品,相比手机一类电子产品来说,制造汽车的技术难度大得多、更需要技术累积。传统车企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旧明显。

SpaceX憋到18日公布“登月名单”也是因为奥迪e-tron?

  马斯克名气能盖过大牌娱乐明星,更多得归功于他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发射业卫星甚至军事卫星已成SpaceX常态,目前成功率和成本控制都做得很出色。马斯克也一直在透露他想借助SpaceX公司登上火星的梦想。对此有人认为马斯克是人类的骄傲,也有人认为不过是在吹牛造势。

绕月任务 马斯克的航天公司SpaceX在月初高调宣布将用全新的BFR火箭进行私人投资的绕月飞行任务,并神秘兮兮地表示首位购买了BFR船票旅客的身份要留到17号(北京时间18号)公布。

  但SpaceX最近开始逐渐兑现马斯克吹过的牛,年初成功发射重型猎鹰火箭后,SpaceX朝着实现载人航天而努力。近日,马斯克高调公布了BFR火箭的首批绕月轨道飞行的私人航天计划,并且表示已有超级富豪买下了SpaceX的太空船票。BFR火箭是SpaceX用于取代猎鹰的新一代火箭,可以执行绕月甚至未来的火星任务。

  不过到底是什么人买下了船票?所谓绕月旅行的细节是什么?马斯克故作神秘表示要留到17号晚上(北京时间的18号中午)才公开。最终,在北京时间18号这天,我们得知SpaceX的首位太空游客户是来自日本的富豪艺术家前泽友作。预计发射时间在5年后的2023年,绕月任务将历时5天23小时,重演1968年阿波罗8号的绕月任务。届时这位日本富豪还打算再携6-8位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一同上天。

前泽友作 将成为SpaceX BFR火箭首次绕月任务的私人旅客——日本艺术家前泽友作(照片正中央)。

BFR绕月任务 BFR火箭绕月飞行任务示意图

  不过问题来了,为何马斯克一定要憋到18号才公布呢?无论是美国时间的17号还是中国时间的18号,两个数字都不是美国人的吉利数。和奥迪e-tron发布时间选择在同一天纯属巧合?

  是不是巧合,笔者不敢说。但对冲奥迪e-tron对特斯拉股价下跌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虽然发布当日特斯拉股价依然小幅下跌,但至少比起奔驰EQC发布时要好一些。而且在奥迪e-tron发布后的第三天,奥迪风头过去之后TSLA股价又飙升至299美元,可见SpaceX和特斯拉之间已经形成捆绑宣传效应了。想具体了解奔驰EQC和奥迪e-tron对特斯拉有何更深层次影响可点击下文了解:

特斯拉慌了

幼稚的天才 为我们继续创造故事吧

  马斯克一人能制造这么多有趣的商界怪谈,无怪乎很多人都说他就是个心智不成熟的大孩子。但是笔者相信,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人其实都还保留着孩童时对星辰大海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人无完人,马斯克怪癖多多,但却也是个商界奇才,更是人类私人航天事业的开创者。无论等着马斯克的未来是光明还是黯淡的,我们依然期待马斯克未来给我们继续创造的故事。(文/太平洋汽车网 陈胜博)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百公里加速跻身8秒区 试驾东风本田全新UR-V

    1.8吨的车身重量,搭载2.0T发动机的全新UR-V动态体验会有怎样的表现?

    场地试驾吉利豪越 不止是半价买汉兰达空间

    之前我们已经对豪越进行了静态体验,空间的表现可以说无可挑剔,那机械上的依旧能够维持高水准吗?这一次试驾为大家揭晓。

    四款热门合资家轿硬核横评:性能篇

    时下,轿车在年轻化道路上越走越精彩了,它们的外观内饰做得相当有运动气息,甚至还推出运动套件的车型。

    新款本田BR-V正式发布 CR-V便宜的7座SUV

    新款本田BR-V正式发布 7座布局比CR-V便宜

    底气真的足 试驾长安福特第六代探险者

    底气真的足 试驾长安福特第六代探险者

    全新奥迪A3L实车曝光 轴距加长

    近日,网络上曝光了一组疑似A3L的实车图。

    当红花旦对角戏 马自达CX-30对比丰田C-HR

    CX-30和C-HR这两位新生小花旦,面对着同样的境遇,它们要在这个众星云集的舞台上,捕获更多观众的心,努力让自己成为当红明星。

    四款热门合资家轿硬核横评:赛道篇

    时代在进步,主流合资品牌家轿为了抢占更多地盘,有的换上一身运动套件,有的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到底谁的“运动性”更打动人呢?

    长城炮越野皮卡正式上市 售16.98-19.98万元

    长城炮越野皮卡是在乘用皮卡顶配版的基础上,增加及改装了全套越野装备。

    商务顾家两适宜 四款30万级热门MPV推荐

    MPV不仅能出色完成商务接待任务,更能在节假日载着一家老少畅快出游,如果您刚好有这种购车需求,下面这4款热门MPV或许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