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承载式与承载式车身区别是啥?
在汽车领域,非承载式与承载式车身存在诸多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对选车用车至关重要。下面来详细看看。
结构设计差异
非承载式车身有独立底盘大梁,发动机等部件安装在刚性车架上,车身类似覆盖件。承载式则是一体化结构,车体直接承担机械部件载荷,没有独立车架。
核心性能对比
刚性强度上,非承载式抗扭刚度可达 12000N·m/deg 以上,适合高强度越野;承载式通过激光焊接实现 18000 - 25000N·m 抗扭刚度。重量与油耗方面,非承载式更重,油耗约多 1L/100km,承载式更省油。动态表现上,非承载式重心高,侧倾角大,承载式绕桩速度更高。
适用场景不同
非承载式适用于硬派越野、重载需求,像 Jeep 牧马人、丰田兰德酷路泽。承载式适合城市道路、日常通勤,如本田 CR - V、丰田 RAV4。
安全特性差异
碰撞保护上,承载式通过溃缩结构吸收冲击,非承载式车架刚性高但溃缩空间有限。噪音控制方面,非承载式靠橡胶垫降噪,承载式 NVH 优化更好。
维修成本差别
非承载式车架损坏需整体更换,费用 3 - 8 万元,但部件拆卸方便。承载式局部修复成本低 40% - 60%,严重变形维修难度大。